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四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现行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即《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和《中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16年12月23日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准则(以下简称新审计报告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于2017年1月1日起逐步实施.本文分析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在表述和内容方面的主要变化以及实施中的难点,并结合中国联通2016年审计报告分析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对审计实务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准则变迁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京华 《审计月刊》2006,(10):42-43
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准则经历了三次变迁,1996年1月1日《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开始施行;2003年4月财政部修订了审计报告准则,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和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一审计报告(试行)》在2003年7月1日开始施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审计报告准则的频繁变化,造成了审计职业人员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对审计报告和审计责任在认识和理解上的模糊,本文细致地对审计报告准则的三次变化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了审计报告准则变迁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深圳市财政局: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拟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经我部审批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附件: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  相似文献   

5.
2006年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对原有的标准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这次修定不但反映了审计准则与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内容上的协同性,也集中体现了其他审计准则的修改精髓。  相似文献   

6.
贾莉 《陕西审计》2003,(6):29-29
经财政部批准,中国注册会汁师协会最近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条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此前,曾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征求意见稿)》。这份新文件,对前后任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以准则的形式加以规定,是为了再度蒸发审计报告中的水分,文件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记者就此文件采访了中国注册会汁师协会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监会联和财政部于2003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以强制轮换主审会计师的方式,力促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并且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王章渊 《财会通讯》2004,(11):46-47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书面文件;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外出具的审计工作的最终书面总结文件,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不需要经过任何部门和单位审批,直接提供给审计工作的委托人。我国审计报告准则是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准则”),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对原有的标准审计报告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这对于规范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起到促进作用,但未能与审计目标的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应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0.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质疑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审计报告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年度会汁报表审计(试行)》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经过六年多的使用后,本身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难以满足目前审计实务的需要。新的审计报告准则于2003年7月1日正式执行,针对这些问题和局限性作出了一些改进,但笔者认为新审计报告准则在审计报告定义、意见表述、格式规范等方面仍存在不严谨之处,现一一指出,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门宁 《特区财会》2003,(6):43-44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证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新准则”),经财政部审批后于2003年4月14日发布并规定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除重申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外,还就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类型和格式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准则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及欧盟等机构均开始修订审计报告系列准则,要求改革审计报告模式,力求提高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以降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为与国际审计准则持续趋同,2016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准则(又称我国新审计报告准则).本文从国际审计报告修订内容变化、修订的挑战以及中国审计报告模式预期变化等方面展开分析,从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监督层以及审计报告使用者等几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注协修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的《审计报告》(第7号)和《持续经营》(第17号),拟订了《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28号),经财政部批准发布并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明确,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征得被审计单位的同意,主动与前任注册  相似文献   

14.
一、“财务报表审计”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以下简称《第1101号审计准则》),规定了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予以鉴证,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就其财务报表所存在的问题与可信程度发表审计意见,这便是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新旧审计准则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新旧审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审计程序的理解。本文所称新准则,是指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审计准则,主要是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旧准则是指此前适用的审计准则,主要指财政部发布并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书面文件;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外出具的审计工作的最终书面总结文件,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不需要经过任何部门和单位审批,直接提供给审计工作的委托人。我国审计报告准则是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准则"),2002年财政部门对其进行了重大修订和补充完善,自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在实施中,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依旧比较模糊,本文主要基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质疑审计报告的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审计报告准则,该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审计报告准则在旧审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作了很大变动,大大增强了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规范性、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并且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此次修订既遵循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国际惯例,又考虑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际情况,对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对《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期后事项》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作出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新准则的实施对审计实务将产生一定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该把握新老准则的变化要点,有效识别期后事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审计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期后事项进行审计,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会协[2011]66号)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应当向投资者提交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采用这一方式意味着同一时间内需要执行两项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审计路径的选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首先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并将其更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说明验资准则内容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