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云南省旅游业发达,农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为探究云南省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构建未来云南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选取1990—2017年云南省农业总产值、旅游国内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三项指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究云南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关系和相互影响。经VAR模型检验得出的结论为云南省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长期稳定共同发展的趋势,云南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农业对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对农业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农业波动受到旅游业波动影响较大。针对以上结论,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云南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提出加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社经济和集体经济、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态等四点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程度,基于2001—2019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并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未来十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在时序上稳步增长,空间上黄河流域下游农业生态效率始终最高,上游有超越中游的趋势。耦合度从拮抗阶段提高至高水平耦合阶段,黄河流域下游率先进入磨合阶段与高水平耦合阶段,中游次之。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处于轻度失调衰退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十年黄河流域将有一半以上的省区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发展及以上,各省区之间呈现差异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综合考虑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丰富性与脆弱性特点,构建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机制的PSR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贵州省2006—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约束力间的耦合程度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推进呈现出多个不同阶段,2006—2017年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6—2010年的快速变化和2010—2017年的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阶段的转变。根据耦合协调机制的发展阶段特性,提出促进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立足干旱区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新疆荒漠化治理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引入耦合协调模型以及GM(1, 1)预测模型测度系统耦合协调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情况,构建荒漠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荒漠化治理与社会经济内在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研究发现,通过荒漠化工程的实施,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逐步发展到协调发展阶段,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GM(1, 1)模型预测表明,未来5年三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北地区2006-2017年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城镇化各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人口-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2~0.4,处于较高失调阶段;人口-空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人口-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人口-绿色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并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探索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论文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探究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我国总体及各区域的耦合度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增幅较为明显,如北京、安徽、四川等省份已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江苏、山东与广东3省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仍处于中度失调或轻度失调阶段,缺乏优质的耦合协调省份。2020年,我国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省份较多,分别占比38.7%、32.3%,初级协调占比仅为9.66%。  相似文献   

8.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环境系统则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4)云南省各州市仍处于较低耦合水平,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可分为低耦合极不协调区、低耦合较不协调区、低耦合基本协调区、低耦合比较协调区、拮抗耦合基本协调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间虽然耦合更紧密,但协调水平提升空间仍较大。(3)资源型城市要强化"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面临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分析两类产业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不含西藏)两类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4—2013年我国两类产业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升幅较小,地域分布保持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协调度最高,于2011年率先进入高度协调阶段;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协调度较低,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多数省份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滞后于传统产业。未来我国需要通过促进传统产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产业关联度等措施促进两类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2021,41(2):214-221
在探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31个省市区2013—2017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分异规律,基于地理探测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①2012—2017年我国文化与旅游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时序特征;②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是公共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手段使用、社会消费支撑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达到有效融合状态的城市极少。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虽然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产城融合三要素内部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城镇化建设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所属要素基本都处于低度协调的颉颃发展阶段,只有产业支撑指数所属要素耦合协调情况表现相对良好。但从时间序列上三者均呈现出逐步提升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SEM的云南省URTT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城市化、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简称URTT复合系统)系统间具体的作用路径及作用强度,揭示URTT复合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文章构建URTT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改进的欧式距离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URTT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引入趋势面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模型,分析云南省16州市URTT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特征、作用路径及作用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云南省16州市URTT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总体水平不高,93.75%的州市处于不同程度失调状态,空间上呈"中部高边缘低—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②云南省16州市URTT复合系统作用路径网络化、复杂化特征更加显著。城市化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是影响URTT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系统作用路径较为直接和单一。③城市化系统对URTT复合系统的总体作用效应最大(2.239),区域经济系统次之(1.570),交通运输系统较低(0.158),旅游业系统不显著且主要表现为间接作用效果。④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系统与潜变量间的作用效果较显著。因此,需重点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交通运输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永臻  曾刚 《经济地理》2020,40(3):234-240
在分析西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6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表明:近十余年西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二者的融合发展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文化产业,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并不理想。西北地区各省区两个产业发展的总体特点均处于失调型。所以,西北地区要重视借助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最终达到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宏观经济重要目标,文章从耦合协调度视角对我国1993—2012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耦合协调性分析,进而基于ARIMA模型对2013—2017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变动指标进行了短期预测,并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未来五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由低到高趋势明显,但协调度值至2017年前均低于0.7,结构调整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并具有明显波动性;2000—2017年间两大系统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近几年的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表明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正耦合关系。另外,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相比,草原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将二者的耦合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无锡市2006—2017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过去12年中,无锡市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先略有下降再逐年稳步上升,但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两者耦合协调度等级也从勉强协调上升到良好协调,其中2006—2008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09—2011年处于初级协调时期,2012—2016年步入中级协调阶段,2016年接近良好协调等级,2017年已达到良好协调等级。随着耦合协调度提高,反映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处于良性磨合期,但总体说来,其耦合协调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将生态文明的原则及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构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采取措施协调好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江永洪 《当代经济》2023,(10):92-104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诉求,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探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区域差异。选取31个省级单位2010—2020年343期面板数据,建立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提取4个主因子,分析陕西文旅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到各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各自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全国平均得分,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31个省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陕西产业与贸易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增长速度优于人居环境和经济生活水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11年间各地区发展水平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稍领先于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旅游产业,总体耦合协调水平未有明显阶段性跨越;华中、华东、西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领先全国,而华南、东北地区没有明显地实现融合与协调发展,陕西文旅融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存在众多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了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关系,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发展,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生态环境整体仍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