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珂  韩坚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51-153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全球极端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城市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将苏州与沪、宁、锡、常四个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和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方面来促进苏州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对高质量发展、绿色物流等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下绿色物流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TOPSIS—云PDR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1—2020年中国省域绿色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诊断关键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省域绿色物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功能、结构、运作维度下发展趋势良好,在时间上呈现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拐点出现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之后,沿海地区发展稳定性较强,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及辐射式演化特征;(2)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因素在研究期内较为稳定,障碍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运作维度、结构维度、功能维度,排名前五位的二级指标分别是科技投入占比、货物周转量、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人均GDP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同维度下区域间障碍度差异显著。根据研究结论,从“运作—结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经济联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省域绿色物流水平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应用DPSIR模型对城市低碳交通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5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方面间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提出大连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和低碳交通实践,对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进行了理论阐释。依据城市低碳交通概念、福利经济学、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科学设置了指标阈值。提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测度方法,并以中国6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价值导向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碳生产力较低、交通污染较大;中国城市急需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塑造城市低碳形态。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三大行业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加快开展低碳交通相关研究,支撑制定交通运输碳减排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分析了低碳交通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未来预测与潜力分析、减排措施评估分析、核算方法与评价等研究主题。基于文献梳理分析发现,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运输总周转量、交通运输碳强度、城镇化率、城市空间分布、运输结构、交通燃料价格等;交通运输碳排放未来预测和潜力的研究目前以情景分析方法为主;交通运输碳减排措施总体包括技术性、结构性和管理性措施;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方法与评价研究角度和领域跨度较大。目前相关研究存在量化研究影响因素过程中过度聚焦宏观层次因素,部分影响因素研究存在重复解释现象,货运峰值研判、低碳交通投资等主题研究相对有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评估和预测有代表性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对总结低碳发展规律、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浙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示范区之一,其设区市类型各异,又分为低碳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评估分析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情况,可以为浙江及其他省市的低碳发展提供指导。为此,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全新开发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各设区市的低碳发展成效进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碳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建筑、交通、消费四个分领域进行碳排放收敛分析,预测碳排放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015年浙江省各设区市的低碳水平相对2010年有了整体提升,不同类型城市低碳发展差距逐渐缩小;(2)低碳试点城市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自身低碳水平提升的速度开始变慢,而非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速度较快;(3)各设区市在工业、建筑、交通、消费领域的碳排放不存在绝对β收敛,试点城市存在俱乐部收敛和条件β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发挥浙江低碳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挖掘绿色新动能,对接国家、省级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打造绿色、低碳、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3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0、2013、201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不同区域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转型升级因子及经济支撑因子是影响我国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子;②从旅游业影响因子静态指数看,东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普遍优于中西部旅游城市,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经济支撑因子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特征,转型升级因子指数则与之相反;③从旅游业影响因子时空演变特征来看,各因子指数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东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旅游内核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中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转型升级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转型升级因子始终是驱动西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最后,就不同类型旅游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骨干作用。多年以来,本省铁路货物周转量占全省货物周转量的65%以上,旅客周转量占全省旅客周转量的4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本省铁路的这种主导地位和骨干作用将不会改变,这是由国情和省情所决定的,也是本省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本省铁中运输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铁路运输的发展仍然滞后,远远赶不上本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全省出省通道还只有一个,铁路营运里程仅1024公里。自鹰厦铁路通车以来的30多年间,福建基本上未新建铁路干线,平均每万人铁路里程只有 0.33公里,低于全国平均每万人0.43公里的水平。根据铁路部门和省计委的规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况、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确保低碳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科学、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相关理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江苏省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碳城市概念自提出后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和案例实践,随着《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不论是履行国际承诺抑或是执行国内规划的约束性要求,都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侧重点不同,内容多样,形式各异,需要在同一个标准下对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以指导更多城市的计划行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30个指标构成,涉及能耗、碳排放、城市主要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以及废弃物处理等与低碳城市建设直接相关的指标,希望对未来的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一个目标框架以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正> 1987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风波的《中国交通经济分析》,该书主要公布了作者利用经济计量分析法对1949年到8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和运输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该书的计算分析工作是大量的,包括用最小二乘法(主要是一元回归分析)对旅客和货物的总运量、周转量、平均运距和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客货周转量随时间的增长关系,各种运输方式客货周转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增加量,总货物周转量与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低碳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集成,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指标,包括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低碳管理与制度等七个方面,19项核心内容及21项对应衡量指标.重点分析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的核心内容,并以此判断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得出结论,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但处于起步阶段,低碳交通体系、低碳产业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具有初步的基础,但城市低碳建筑、低碳能源消费、居民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管理与制度建设方面基本空白.  相似文献   

13.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4.
制订合理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指导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有重要作用。根据低碳城市含义,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南京、上海近十年的城市低碳水平动态发展状况作对比,针对各自特征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低碳发展的内涵,从发展性和低碳化两个维度,立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低碳排放和碳汇能力四个子系统,构建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四川省2006~2014年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四川省2015~2018年的低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低碳发展水平震荡上升,为促进低碳发展所作的努力程度不够,高碳排放成为低碳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低碳交通能提高交通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的发展方式,最终能够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本文通过对低碳交通内涵的研究,在分析浙江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现状,提出了浙江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建立对于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引导低碳城市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尚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好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复合系统、低碳城市发展特征、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设计思路,同时结合区域能流分析指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重点选取国家已发布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使其更具操作性,同时提出了能流密度、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等指标,并依据国家已颁布的相关指标标准或国内先进城市的现状值确定了指标的参考标准值。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低碳城市绩效考核、发展规划、政府决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碳交通模式构建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城市低碳交通的内涵,并划定了城市低碳交通体系的研究范围。通过对我国交通能耗数据的分析采用能耗折算计算出近20年来我国城市交通碳排放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成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扩张、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居民出行私家车依赖增强等。通过设计低碳交通发展的路径,构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潮州市为例,通过构建区域交通系统和城镇系统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交通系统和城镇系统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潮州市2006—2015年交通与城镇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二者差距越来越小,表明城镇系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发展水平逐渐缩小,城镇交通处于交通超前型。研究认为,需要重点发展交通系统,强化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发展,提高货运量、客运量和客货周转量,以匹配城镇系统的需求;同时,发挥交通的廊道作用,提高城镇系统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