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我国允许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债券。虽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很多好处,但其潜在的风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与传统举债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剖析地方政府债券存在的风险,并据此提出对我国地方债监管与风险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国务院日前批准2011年在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同时,财政部制定下发了《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国务院及财政部要求,广东省积极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试点省市均采用单一利率发债定价机制确定债券发行利率,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及时披露政府财政状况,建立完善的偿债保障机制。截至到2011年11月28日,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和深圳市均顺利地完成共计229亿元地方债的招标、认购与发行工作,地方债受到一级市场承销商的热捧,认购均超过3倍以上。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等四省市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顺利进行,不仅体现了地  相似文献   

4.
宏观     
《首席财务官》2014,(6):12-12
国务院批准10省区市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 5月21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今年将在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此举被视为我国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探索市场化发债的重要举措。所谓自发自还,是指试点地区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15日,上海市率先自行发行地方债,揭开了此次地方债自行发行的序幕。随后,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相继完成自行发行的试点工作,总发行规模为229亿元。作为地方政府一种市场化融资的方式,地方债券试点无疑会对我国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行地方债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发行地方债的理论基础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来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的一种形式,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债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债包括地方公债和市政债券两个组成部分,地方公债通常指完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债务收入,市政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给了地方政府一种更加健康的融资方式,但如何做好新政策下的预算运用与债务管理是摆在试点省市面前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地方债体系及其发展过程,指出现有财政体系出现的问题;最后,对于建设与地方债体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笔者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平 《金融博览》2015,(2):34-35
当前,随着《预算法》的修订完毕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地方债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再一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这不但因为全面廓清地方债务是件不折不扣的好事,更是因为担忧举债渠道收窄之后地方发展动力不足。为了妥善解决上述矛盾,短期之内,可在用好公司合作融资和规范融资平台发展上多做功课;长期而言,则应从加快完善地方债发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相关制度上重彩浓墨。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新《预算法》获得通过,赋予了省一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的权利,为地方政府负债开了"前门"。实施新《预算法》亟需完善地方债治理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起以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机制,构建和完善市场约束、规则管理、行政控制相结合的多层面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疏解地方政府巨大的负债融资压力,在逐步建立以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机制的制度过渡时期,让地方政府多种形式的隐性负债融资方式能够有序退出,实现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方式的平稳转换。  相似文献   

10.
盛夏时节,广东快马先行,打响地方债自发自还"第一枪"。6月23日,在地方债自发自还的10个试点省市中,广东首发总额为148亿元、三个期限的地方债,由于其较高的信用资质和偿债能力,发行利率与同期国债利率基本持平。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大幕的揭开,地方政府债迈入更加公平、透明和市场化的显性时代。首期地方债利率"看齐"国债自5月21日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业内人士不断猜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预算法》的正式施行,地方政府债务“大开前门,严堵后门”的政策指向愈加明晰,原有隐性债务融资渠道被逐一封堵,大量隐性债务开始置换为债券形式,地方债已成为地方政府核心的且唯一合法的融资渠道。而随着地方债发行规模屡创新高,对相应的潜在债务风险也应给予进一步的关注和分析。总的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运行情况及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从总体性、结构性和管理性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时代金融》2013,(11):45-46
中国经营报2013年10月8日报道:越滚越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黑洞”已成为监管机构的“心病”。近期,财政部、银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都有意捋清地方政府的债务现状,并且希望用市场化方式规范地方融资冲动。由此,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亦提上日程。在社科院日前举办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研讨会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估计,目前地方债务“黑洞”已经突破20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建立市场化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当务之急。不过,由于地方债的多头监管,以及未强制要求地方政府信息披露等多重障碍,这一系统工程短期内或难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金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省市自行发债所获得的资金可用于地方财政的经常性支出项目、转移支付,也可用于投资等,但与清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并不是一回事2011年10月20日财政部的一个公告拉开了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四省市发行地方政府财政债券的序幕。如何认识地方政府财政自行发债这一新的现象,需要厘清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盼望已久,酝酿已久,自发自还地方债,终于正式开闸啦!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工作,将在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启动。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财政部制定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自发自还地方债,立刻引起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由于存在统计口径复杂、债务分散、数据敏感、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数据往往难以获取。本文在系统梳理地方债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地方债估计方法,根据我们的估算结果,发现以下特征:一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和传统方法偏向于低估地方债,并且官方公布的数据较为笼统、难以细化。二是已有的地方债估计较为注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忽视了经常性债务的估算。三是已有研究偏向于估算全国层面的地方债务加总数据,缺乏对各省历年数据的估算。本文基于以上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债务,即地方债,是指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人或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及其他或有责任的债务。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表现形式为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负有主要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追因地方债的形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1979年就产生了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当年全国共有8个县区举  相似文献   

17.
沈泉江  韩健 《财政监督》2023,(23):82-87
地方政府性债务可以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鉴于日本的财政体制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本文以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夕张市财政重建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地方债的综合治理,为我国实施更加精准的地方债政策、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金融     
《财会学习》2011,(11):5-5
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自行发债 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为规范自行发债行为,财政部同时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办法指出,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2011年试...  相似文献   

19.
金融     
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自行发债 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为规范自行发债行为,财政部同时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办法指出,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  相似文献   

20.
《甘肃金融》2012,(9):4-4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中国金融》刊登的署名文章中对地方政府债券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中国今后若能建立地方政府债务体系,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以构成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