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正> 以“生态经济”作为县域一级的发展战略,对汕头乃至广东省或全国来说都是先声夺人之举。纵观生态学从一个单纯的学说(学科)发展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带经济性质的生态理念,前后不过40余年,最近又被发展成为“生态经济”这一全新战略概念,而受到关注并将带来深远的影响。“生态经济”的主要内涵之一是在能源——农牧渔业的传统逻辑关系中寻求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所谓“生态经济”,其核心还是“生态”。如果说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世界经济是所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安吉县是我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它凭借区位优势与生态资源优势 ,围绕建设“生态强县”和“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 ,坚持扬长避短 ,注重特色 ,积极培育绿色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旅游 ,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内乃至全国有名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实施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实施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黄九渊 《开放导报》2001,(11):37-38
所谓“流域生态经济”,指的是从保护和优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出发,依照地理区域的自然属性和大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江河湖海区域为一生态经济区域单元,对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动态协调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以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生态明,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2014,(6):20-24
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体”总体布局,更是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经济成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年,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在各地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7.
《天津经济》2010,(9):78-79
论坛为媒结出74个“硕果”500亿资金投向黄三角近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在山东滨州开幕.这次以“开放发展、高效生态”为主题的论坛重点讨论了“黄三角”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进程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中 ,生态环境恶化占重要地位。工业化进程中 ,人的经济活动对西北地区生态破坏方面的影响极为突出 ;以史为鉴 ,走生态优化型的西部大开发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此为主线 ,详细分析了农业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迁 ,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反观工业化进程 ,为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研究新的视角 ,发展“绿色工业”  相似文献   

9.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守住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进一步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决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2014,(6):F0004-F0004
丽水,飘逸俊秀的八百里瓯江穿境而过,风光旖旎,山川秀美,有“中国生态第一市”、“华东第一氧吧”美誉。 近年来,丽水市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以生态文明战略为指引,统筹落实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正确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建立和谐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意义及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同时对农村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日照作为发展起步较晚的新兴沿海开放城市,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确立了"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新兴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日照模式"。日照生态建市的实践,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做好统筹管理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保护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显得尤其突出,贵州石漠化防治区为这一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在以喀斯特地形地貌为特征的贵州山区,由于石漠化导致的生态恶化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因而,如何解决石漠化问题、保护生态也就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石漠化的成因、危害,从保护生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探寻生态保护与"三农"问题协调发展的策略措施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白屯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62-65
生态经济在关注人与自然、追求环境友好、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等方面与传统经济划清了界限,但生态经济同时面对着生态风险。生态风险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处于威胁和伤害的可能性之中,它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复杂生态系统流变等新的变数以及如何有效地规避和防范生态风险等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弘  王锋 《乡镇经济》2006,(7):37-39
绿色营销是在企业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营销观念,引起了各国营销学界的普遍关注。“绿色”的中心意思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人类的永续生存和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浙江省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98-2008年,浙江省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基本呈倒“U”型曲线,1998-2002年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2003年协调发展度达到最优,之后基本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有利于海洋经济低碳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光华 《特区经济》2006,(9):156-15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农村金融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更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本文将从促进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种“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这种“以物为本”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高投入和扩大规模的路径来实现,以高成本和低效益、较大的经济波动性、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基本特征。在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要通过行政体制创新、经济体制创新以及体制的综合创新来实现由“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现代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县域产业结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勇 《乡镇经济》2006,(5):36-38,64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其本质是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县域经济具有弱质性和不平衡性,县域发展要求配置好县域产业结构。文中探讨了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县域产业的生态转型、生态化主导产业选择、产业集群的层次性。并提出岳阳县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清水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分异及耦合发展模式,可为岩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清水江流域2012-2016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水平、分异状态及耦合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4个阶段,耦合演进呈现“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模式,当前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中级协调生态滞后状态;3个小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异显著,其中福泉市综合水平较优、凯里市居中、都匀市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优质协调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