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糖42号     
《农家之友》2014,(2):44-44
桂糖42号是甘蔗新育成品种,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选育,于2013年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甘蔗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良种良法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是全国的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针对高产高糖甘蔗品种少,单产及含糖量较低的状况,在广西16县实施《广西100万亩甘蔗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筛选出甘蔗良种5个,实施甘蔗良种良法面积112.76万亩,新增农业产值2.81亿元,新增工业产值5.29亿元,新增财税0.75亿元。本文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阐述了筛选甘蔗良种和应用良种配套栽培良法,大面积甘蔗单产和蔗糖分均获得显著提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广西蔗糖生产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北盘江流域甘蔗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甘蔗是北盘江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其种植历史比较悠久。解放前,全区以种植芦蔗、竹蔗、罗汉蔗等地方品种为主,产量一般在1000公斤/亩,主要用以土法制红糖和鲜食,经济效益较差。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后期起,在贵州省糖料科学研究所(现为省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始了大面积的甘蔗品种引种栽培和改良工作;到70年代中期,北盘江流域已种植甘蔗4.5万亩,占到了全区可种蔗区耕地面积的70%,总产量为4.96万吨,甘蔗种植成为当时的主要收入来源;进入80年代,随着农…  相似文献   

4.
两县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加快粮经结构的调整步伐,千方百计扩大多种经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在具体调整过程中,坚持“稳定种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优化品种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方针。如甘蔗品种主要推广新台糖系列,种植方法重点推广“等高槽型深沟板底双芽单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甘蔗倒伏不仅对产量、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影响机械收获,增加砍收成本,是制约甘蔗高产高糖因素之一。因此,分析研究甘蔗倒伏造成的影响和甘蔗倒伏原因,探讨适合本地区甘蔗抗倒防倒栽培方法和模式,对促进甘蔗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甘蔗倒伏带来的影响光合作用受阻。甘蔗是C4植物,光合强度及光饱和点较高。甘蔗倒伏后,甘蔗正常生长的绿叶受到挤压,一方面,甘蔗的绿色功能叶受光面积减少,光合作用下  相似文献   

6.
许驰 《致富之友》2000,(2):13-13
甘蔗历来是长江以南地区种植 ,在北方种植可否成功?经数年的试验和推广证明 ,南方甘蔗在北方种植只要栽培方法和管理技术得当 ,一般亩产可达7500公斤左右 ,高产近10000公斤 ,其外观、色泽及含糖量都可与南方甘蔗相媲美 ,而且可同马铃薯、春白菜、西瓜、草莓等间作套种 ,亩纯收入高达5000 -10000元。其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如下 :一、整地与施肥要求精细整地 ,以利覆膜和浇水 ,施肥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 ,饼肥750 -1000公斤 ,尿素40公斤 ,磷酸二铵30-35公斤 ,硫酸钾40 -50…  相似文献   

7.
甘蔗属于经济型作物,是生产蔗糖或乙醇的重要原料,但近年来频发的病虫害也使甘蔗的产量受到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如何防治甘蔗在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希望对实际种植工作能够起到助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果蔗间作茄子栽培技术是最近试验总结推广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经过最近几来的种植试验和观察,经济效益比较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栽培技术。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择良种果蔗选择早熟、高糖、萌芽整齐、分蘖力强的品种。茄子选择耐寒、抗病、高产的品种。2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1998~2012年与甘蔗种植面积有关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制作面积变化曲线和分布图,对甘蔗种植面积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甘蔗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其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1998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15年来净增加51.4万hm2,2008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10万hm2左右。2广西的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等4个市为甘蔗种植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67.0%;百色、河池、防城港、钦州、北海、贵港6市甘蔗种植面积不大、密度不高,作为优势产区的有力补充;贺州、梧州、桂林、玉林等4市为非优势产区,已基本退出糖料蔗生产。3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的主驱动力为耕作条件、甘蔗价格和农业人口,甘蔗价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和耕地面积对甘蔗种植面积的影响较大,可以通过开发适宜的农业机械、完善价格体系和建立示范基地等途径,稳定甘蔗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8,(9):52
融安“科技大餐”摆田头 “开沟、打行、放种、撒肥、盖土……种甘蔗原来恁简单啊!”韦大嫂乐呵呵地对甘蔗技术员说。4月8日,融安县大坡乡党委、政府特邀县糖办和糖厂甘蔗技术员到该乡星下村苦竹屯,手把手地教蔗农种植甘蔗,将“科技大餐”摆到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11.
在水田栽培条件下,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品种,对新台糖25号、28号,粤糖93/159、00/236和园林6号进行新植、宿根蔗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综合多个农艺性状的评比中,园g6号、新台糖25号和粤糖00/236的分数高于新台糖22号,而新台糖28号、粤糖93/159则低于新台糖22号,这表明,在水田栽培糖料甘蔗中,园林6号、新台糖25号和粤糖00/236是值得大力推广并优先选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黄武艺 《农家之友》2009,(12):14-16
以甘蔗为主,在甘蔗行间种植其他短期作物或绿肥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间种,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把甘蔗套种于预留行间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套种。甘蔗间套种技术是近年来围家非常重视的农作物栽培模式之一。甘蔗实行间套作.一是可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三是可以改善蔗田生态坏境,减少土壤水分燕发,减少杂草发生危害和防止土壤板结。仟蔗间套种已成为提高蔗田经济效益,实现甘蔗与间套作物双丰收的良好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甘蔗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蔗糖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上都有很多用途。甘蔗除了榨汁制糖外,也可以提炼酒精,作为能源。蔗叶、蔗梢可作饲料。蔗渣还可以造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糖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发展甘蔗生产,利国利民。进入新世纪后,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柳州市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一种糖能兼用甘蔗品种于2011年12月在广西选育成功,并通过由该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品种既能用于食糖生产又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镇康县南伞榨区有个甘蔗种植大户名叫赵德存,今年39岁。他从1987年开始种植甘蔗,经过16年的艰苦努力,已先后种植甘蔗1295亩,累计收砍甘蔗9978吨,年均入榨甘蔗600多吨,创收130多万元。扣除投入成本后获  相似文献   

16.
据云南糖网2月1月消息,2011年9—12月期间,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2011年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4省(区)甘蔗种植面积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4省(区)甘蔗种植而积为2556.97万亩,较上年增加187.87万亩,增加7.93%。  相似文献   

17.
云南边境甘蔗产区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甘蔗种植业是云南边境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应用遥感方法研究甘蔗产区种植时空变化为地方农业部门及农户合理种植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文章以云南省德宏州及部分缅甸境内的甘蔗产区为研究区,使用2013—2017年卫星多光谱影像和极大似然分类提取甘蔗种植空间信息,通过公里网格统计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2013—2017年云南边境甘蔗产区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 2017年较2013年总体减少约14%;(2)境内境外甘蔗种植的空间变化特征存在较为明显差异,其中境内甘蔗种植在72%的网格内稳定,在20%的网格内减少,在8%的网格内增加,面积减少的网格主要分布于河流沿线的冲积小平原,并呈集中连片状;境外甘蔗种植在68%的网格内稳定, 17%的网格内减少, 15%的网格内增加,面积增加与减少的网格数量相当,空间变化特征不明显。[结论]遥感方法可准确分析该区域甘蔗种植时空变化,结果可为云南边境地区甘蔗种植业优化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蔗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蔗糖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上都有很多用途。甘蔗除了榨汁制糖外,也可以提炼酒精,作为能源。蔗叶、蔗梢可作饲料。蔗渣还可以造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糖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发展甘蔗生产,利国利民。进入新世纪后,什蔗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柳州市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白糖:13/14年度进口预期上调至340万吨产量方面:截至1月末全国累计产糖652万吨,北方甜菜糖接近尾声,最终按照目前生产情况,本月维持上期全国食糖产量1250万吨判断。2月份后南方甘蔗迎来了新年度的播种高峰期,13/14年度两广地区甘蔗单位种植成本在380-420元/吨,甘蔗种植处于盈亏线附近,种植效益偏  相似文献   

20.
李燕青 《农家之友》2009,(16):41-42
甘蔗是扶绥县柳桥镇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十五”期间被列为支柱产业后,种植面积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2004年以来,为使我镇的甘蔗生产有个新的起色,为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甘蔗下田,主攻田蔗,依靠科技,增加投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满足需要”的指导思想,2004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及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积极配合下,使我镇的甘蔗生产得到稳步发展,为群众的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