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大力推动虾稻共生,精心打造生态龙虾第一县和全国虾稻综合种养示范县,推动盱眙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富民之路。盱眙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区,盱眙龙虾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虾稻共生打生态品牌盱眙县虾稻共生面积33.9万亩,重点分布在沿淮、沿湖水源比较好的乡镇。到"十三五"末,全县虾稻共生面积将突破80万亩。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12月5日,湖北省潜江市召开"虾稻共生"模式推广暨"以机代牛"工作结账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刘冰出席会议并讲话。"虾稻共生"模式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发展而来,"虾稻共生"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此外,"虾稻共生"模式还有很大延伸发展空间,如"虾鳖稻"、"虾蟹稻"、"虾鳅稻"等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产出,而且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是一种更先进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那片是虾苗塘,现在正在卖虾苗,这片塘已经出成虾了。"两周前,在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的润辉农业稻虾共作示范基地里,经理宋艳辉告诉记者,"六钱以上的成虾,最开始地头收购价达到每斤40元,这几天稳定在30元左右,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两成。"同行的鱼台县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闫行介绍,近几年,得益于大力推广"稻虾共作""藕虾共养"种养模式,鱼台龙虾形成了"个大体长,头胸甲、腹甲及螯足、步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稻虾共生的概念,分析稻虾共生的益处,发现稻虾共生存在的误区,探讨稻虾共生的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总结养殖经验,以促进稻虾共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龙虾稻田养殖通过虾稻互促,在实现减肥减药的同时,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增收效果明显,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据调查,江苏省泗洪县青阳街道周里村稻虾综合种养户孟先生,2019年从虾苗投放到成虾上市,经过20天饲养,1kg虾苗能出8kg成品虾。  相似文献   

6.
正天刚麻麻亮,湖北省潜江市洞青垸村书记朱常清就站在自家的虾稻田里干起来活来——起虾、分虾,忙得不亦乐乎。朱常清以前单种水稻,去年加入千特水稻种植合作社,采用虾稻共作模式,每亩收入增加了近两千元。潜江养殖小龙虾传统悠久,而"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近几年才逐渐兴起。几十上百亩成片作业的稻田,四周挖有一圈两三米宽的环形水沟。通过排水降低水位,让虾子自动回到水沟,田里就可以插秧。待到秧苗长壮实,再灌水升水位,虾子就和水稻共生了。如今,在潜江,这样的生态复合种养模式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7.
正开沟、挖渠、整治河道……新年伊始,在沙洋县沈集镇港湾村,金港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田里机声隆隆,生产场面火热。"目前,我们已经在700亩稻虾共作示范区投放了虾苗。用好秋冬闲田养虾,能错开6月至7月小龙虾价格最低的上市旺季,在春季上市将小龙虾卖出高价。"公司负责人站在稻渔共作示范田的田埂上,对新一年的收成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小龙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尤以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主,随着养殖面积的逐步稳定,2019年之前的主要靠销售虾苗获取利润的模式已经行不通。2020年,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稻田养殖产出的小龙虾苗更是销售不畅,绝大部分稻虾养殖户的虾苗积压在稻田中。我单位及时更新观念,在成都崇州硕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开展的"繁养分离"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稻下鱼虾欢     
正"虾子有水稻遮阳,可以一直长到8月呢。"黄梅县杨柳湖种养大户胡爱国乐呵呵地说,自从在承包的200亩稻田里采用"虾稻共作"模式后,每年增收40余万元。"我们这里是低湖田,水稻一年只能产一季,常年产量就是400余kg。为了增加收入,我们2013年开始搞虾稻连作,每亩最高产虾达90kg,可创收3000余元。"谈到稻虾连作,黄梅县濯港镇杨柳湖的湖北红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河南省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文尧水产5000多亩的"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内,水产运输车辆在路边排成了队,鲜红肥美的龙虾刚出水就被前来选购虾苗的养殖户和外地客商抢购而空。潢川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水产业是潢川的支柱产业,渔业发展在河南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发展稻虾共作有基础。"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  相似文献   

11.
<正>年未过半,黄冈以虾稻共生模式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64.17万亩,完成了65万亩年度目标的98.7%,虾稻共生、稻虾鱼鳖生态种养、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大力推广,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态势。自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王浩鸣提出"要把稻田综合种养放在黄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2.
正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稻渔共生"理论,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为探索总结虾稻综合种养高效模式,推进我县虾稻综合种养发展,2014年-2016年,监利县水产局与监利县星兴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汴河镇匡老村开展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与实践证明,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可行的。现将试验情况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受2月到3月较冷气候影响,虾苗上市时间较晚、商品虾数量相对往年也少很多,养殖户心里很着急,担心塘里没有虾苗,更焦虑商品虾起捕量少。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夏天的到来,虾稻共作田间生产管理的养殖关键时期,也是决定一年收益的时期到来了。此阶段,一定要做好强化培育、适时捕捞、保护好水草、调节水质和水位,以及病害防控等工作,科学管理,确保不发病不死草,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两年,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村的大明生态家庭农场主孙涛,承包了村里的350亩农田养殖小龙虾。去年起,他又改变了传统的麦稻轮作方式,开始"虾稻共生",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产出的龙虾和稻米是绿色生态产品。孙涛说:"虾稻共生、效益同增",今年他承包的农田每亩已出售小龙虾近140kg,还留有种虾,明年基本不用再投苗虾了;套种的水稻产量也在600kg以上。"多亏盱眙农商银行的支持,不仅先后给我贷款30多万元,还带动村里2家家庭农场承包600多亩农田共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巴电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稻虾共生、稻虾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的水面供龙虾生长,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互为供给”,形成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6日上午,春雨淅沥,天门市横林镇代湾村通村公路旁是成排的池塘,池塘四周,半米多高的黑色塑料栅栏异常醒目,这里是该村"虾-稻-鳅"综合种养基地。"这不是鱼塘,都是水田。"代湾村党支部书记代云兵解释说,水田里全部投放了虾苗。转到田间小路上,一台推土机停在  相似文献   

17.
正"结构调整显威力,虾兵蟹将闹市场。"五月的皖南,绿树葱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站在郎溪县飞鲤镇塘埂村文友种植家庭农场的100多亩稻虾连作示范田边,谈起近年来该县家庭农场协会在引领各农场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的作用,县农委副主任戴华芹赞赏道。"如今,在家庭农场协会的带动下,全村近半耕地都采取了一稻一虾模式,不仅减少了农户在人力、资金  相似文献   

18.
<正> 虾的池塘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小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  相似文献   

19.
<正>水田里种水稻、水下养小龙虾,水田边养甲鱼……一亩田里"肥稻连作、鳖虾共生、立体种养",每亩田每年收益万元以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高效模式?记者来到湖北省钟祥联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旧口镇许集村的稻鳖基地一探究竟。当记者来到稻鳖基地时,合作社理事长李明华穿着水裤正在水稻田边的围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积极发展"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共生、粮渔区赢"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加强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2019年,全区建有基地3900亩,稻虾产量488吨,产业产值1950万元。2020年,预计全区基地面积可达到4500亩,稻虾产量约567吨,产业产值约2300万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产业工作基础。成立了南康区稻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