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在养殖的鳜鱼中发生并流行一种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又被称为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暴发性流行病、出血病、暴发性病毒性疾病。此病流行广,发病快、死亡率高,属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在夏、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鲤鱼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寓意美好,已成为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广阔的市场需求给鲤鱼养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鲤鱼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一旦发病会给  相似文献   

3.
<正> 1、腐皮病 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行动无力,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肉,可见骨和内脏。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2)在加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连续3天;(3)每1m~3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50kg黄鳝用5g磺胺嘧唑拌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6天。 2、烂尾病 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地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  相似文献   

4.
<正>1.寄生虫病主要症状:鱼苗阶段常见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鱼体。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躁不安或在水面打转。常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0.5g硫酸铜和0.2g硫酸亚铁全池泼洒。(2)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7g全池泼洒。2.气泡病主要症状:泥鳅吞吸气泡,浮于水面不能下潜,肚皮鼓起似气泡。鱼苗阶段由  相似文献   

5.
一、水霉病:多发生在水温低于22℃以下的早春,由霉菌侵入鱼体伤口致病。菌丝体在伤口大量繁殖,犹如棉絮;病鱼焦躁不安,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到死亡。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在4~5%食盐水浸浴5~10分钟进行预防;(2)发病后每箱(25平方米)用孔雀石绿20克加入10公斤水溶化后全箱泼洒,或用1%小苏打和3%食盐混合液,将病鱼侵浴,当鱼出现浮头时即转入新鲜水中。 二、烂鳃病:此病常年可见,由细菌浸入鳃部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变黑,鳃盖内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窗。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用8PPM  相似文献   

6.
<正>一、鲤鱼的特性鲤鱼属于底层鱼类,但经驯化都可集群上浮水面抢食,且生长速度较快,故适合作为集约化养殖对象,且饲料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7.
8.
——羊螨病。又叫疥癣病、癞子病,多发生在秋末冬春季节,是由于疥螨和痒螨寄生在山羊皮肤表面或皮肤内而引起的皮肤增厚,剧烈擦痒,脱毛、消瘦的接触传染性慢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高速37%以上。对该病可采用0.5%敌百虫或0.1%杀灭菊脂、杀螨灵等药液擦洗患部皮肤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淡水龙虾市场看好,发展人工养殖龙虾具有较好的前景。根据本地龙虾养殖经验,介绍几种池塘龙虾养殖模式,供参考。主养龙虾:池塘主养龙虾是指以龙虾养殖为主,只是少量放养花白鲢,用于调节水质。其放苗放式有二种:一是秋季投放种虾。7-9月份或10-11月份,放养种虾20~30kg/亩,雌雄比为3∶1,规格为24~28尾/kg。  相似文献   

10.
<正> 1、池塘条件:要求水面10亩左右,池深2.5米,水深2米,池呈长方形,池周开阔,池底略有淤泥,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配有2台增氧机。 2、鱼种放养:鱼种一般于5月中旬投放鱼池,密度为每亩1万尾。放前需经3%食盐水浸浴消毒。6月上旬套养鲢、鳙鱼夏花每亩  相似文献   

11.
倪田 《致富之友》2004,(5):32-33
笔者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垂钓鱼塘有三种病最为常见,即水霉病、锚头鳋病、暴发性出血病,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一、赤皮病主要是并池拉网等原因造成的,鱼种在整个越冬期都有发生。病鱼体表局部或全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在两侧和腹部比较明显。有的鱼在鳍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防治方法:每隔15-20天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在晴天温度较高时,投喂磺胺类药饵,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天到第六天药量减半,药物与米糠、麦麸、面粉等拌匀投喂。若在每5千克精饲料加入100克食盐,效果更佳。二、水霉病此病多发生于…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垂钓鱼塘有三种病最为常见,即水霉病、锚头鳋病、暴发性出血病,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水霉病。易流行于早春季节,症状表现为鱼体表的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游动异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死亡,发病原因主要是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造成鱼体受伤,局部鳞片脱落,导致真菌感  相似文献   

14.
<正> 罗非鱼是一种非常难捕的鱼类,起捕率低是罗非鱼池塘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罗非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又不能越冬,从而使起捕率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发展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一大障碍。如何提高罗非鱼的起捕率也成为罗非鱼养殖生产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养殖生产者提供以下一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1、松球病。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多由于气单孢菌引起,非传染性主要是病毒或其它药物引起,造成病鱼鱼鳞倒立,鳞囊、皮下和腹腔积水,用手挤压可挤出水液。治疗时先用手指挤出鳞囊内的水液,然后将病鱼放入浓度约0.8%的食盐水中,使其体内  相似文献   

16.
正1.腐皮综合症(1)病原海参腐皮综合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根据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表明:初期病灶部位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细菌大量感染,感染后期由于刺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袭腐蚀作用形成体表创伤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虫富集和生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加剧海参的死亡速度。(2)发病特点腐皮综合症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越冬保苗期幼参  相似文献   

17.
几种对虾池塘养殖模式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从生态效益角度对我国对虾池塘的几种养殖模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价,综合养殖模式符合生态平衡、物种共生与互利以及对物质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学原理;较之于单品种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乌鳢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原因及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借鉴。一、乌鳢发病的主要原因1、操作不当,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和分养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使鱼体表受伤,入池放养前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池塘养殖常规鱼的产量不断提高,而养殖效益却相对降低,单纯养殖常规鱼平均每667m~2水面的纯利一般在500元左右。为了充分挖掘水体潜力,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池塘的养殖效益。笔者认为在池塘适当套放一些名特品种,在不影响常规鱼类产量的同时,每667m~2水面可  相似文献   

20.
<正>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水产局在玉法养殖场采用池塘微孔增氧高产技术养殖鲤鱼,这项新技术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技术,在池塘中采用微孔增氧,有效提高了池塘溶氧,溶氧分布均匀,增氧范围广,特别适合鲤鱼生长,可以在有限的养殖面积下适当加大池塘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