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安石变法时期,伴随着西部拓边活动的顺利推行,主政的王安石积极倡导蕃部养马论。该论虽得以在蕃部地区有所实施,但因受宋蕃市马贸易等因素影响,其最终收效有限。  相似文献   

2.
唐朝的养马业十分发达。到高宗麟德时期,“马至七十万六干匹。置八使以董之,设四十八监以掌之,跨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辐员千里,犹为隘狭,更析八监,布于河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于斯之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秦汉之盛,未始闻也。”①为了加强对马政的管理,唐朝政府将养马业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皇家御马系统,由闲厩使主掌;二是国家养殖系统,由群牧使(或称诸牧监使、都监牧使等)统领。本文专门讨论闲厩使的始置时间、设置情况、设置特点等问题,敬请史学诸贤不吝赐教。闲厩使,是唐朝专设的主管皇家御马的使职。关于…  相似文献   

3.
张献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314-315
西汉初年,长期战争造成了社会凋敝,物资匮乏。统治者提倡节俭,带头恭行节俭,减少赋役,减轻百姓负担,形成社会节俭风尚。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封建政权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谭其骧,年轻读书时曾跟一位名师展开了一场关于西汉州制的辩论,至今仍传为美谈。那是一九三0年秋天,谭其骧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燕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第二学年秋季开学,他选读了顾颉刚先生所讲授的“尚书研究”一课。顾先生在讲到《尚书·尧典》篇时,认为其写作时代应在西汉武帝以后,并认为尚书研究中所列之十三部,是“西汉之十三部”。听课以后,二十岁刚出头的谭其骧,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思索,并围绕汉代的州制问题,翻阅了不少资料,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觉得顾先生在尚书研究中所列之十三部,“非西汉之十三部,不但非武帝时之制,且非平帝时之制”,而是“东汉之十三部”。于是,大胆向顾先生提出了质疑。经过多次辩论之后,终于把这个两千年来关于西汉的十三州之谜弄清楚了,“不但汉武帝的十三州弄清楚  相似文献   

5.
情有独钟爱马世家情系影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邙山区古荥镇,有一家声名远扬的马术运动俱乐部,这家俱乐部的经理,就是现年31岁的郭宗强。郭家世代祖居河南巩义,祖上三代养马,所以郭宗强自小就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耕田运输都用上了拖拉机和汽车,但郭家人却对马情有独钟,始终没有放弃养马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本小组在威海下属县级市荣成市和文登市主要貂场聚集区进行暑假社会实践调查,调查内容:其一,了解威海市养貂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其二,分析养貂业发展的基本结构;其三,探究威海养貂业发展起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小组在威海下属县级市荣成市和文登市主要貂场聚集区进行暑假社会实践调查,调查内容:其一,了解威海市养貂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其二,分析养貂业发展的基本结构;其三,探究威海养貂业发展起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徭役。即古史上所谓力役之征,是最高权力机关的封建政府向农民榨取的“无酬剩余劳动”。秦汉时,它包括兵役、劳役及其它杂役。西汉封建王朝的力役之征,名目繁多,办法严苛,其繁重远重于租赋。 在封建社会里,徭役普遍存在。西汉也是如此,广大劳动者身上的兵役、劳役负担相当重。 汉代徭役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劳役负担往往比兵役负担更沉重。一般地说,西汉的兵役承秦制,但也有不同:一是服役年龄逐步增大。景帝二年前,应是十七岁始傅。据秦简《编年纪》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在“今元年”,即秦始皇元年“喜傅”,正好十七年。汉初因战争频繁,也只好承秦制。刘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就是证明。到了景帝二年,经济恢复,战事减  相似文献   

9.
《盐铁论》作为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名著,其内容涉及到西汉帝国具体的财经政策、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外交方针以及民众生活等诸多方面,是研究西汉政治史与社会史的宝贵资料。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相对有限。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武威,又名凉州,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城,南靠祁连山,东北抵腾格里沙漠,西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都之咽喉"的要塞之地。战国和秦代,这里为月氏民族活动地区,西汉初为匈奴民族所占据。西汉  相似文献   

11.
付琳 《时代经贸》2014,(4):229-230
一、概念界定(一)养老养老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夏商两代继承之,但西周才在制度上臻于完善。《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困,七十养于学,达于诸候。”这说明西周规定按年龄大小由地方或国家分别承担养老责任,在政策上,不仅中央要负责养老,地方也要负责养老。凡年满五十的则养于乡遂之学,年满六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小学,年满七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大学。这种养老制度,白天子以达诸侯,都是相同的。现在,养老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这是广大学者都赞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迟到的书评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马宝贵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统计思想研究》于1995年与世见面后,同年又在《统计研究》第4期上发表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统计理论体系”一文,向世人全面阐明了该书的思想。在迄今四年多时间里,除了个别人凭感觉对之提出一些异议外,(...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在农村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种、养为主的兼业经营、收人互补的结构形态,以提高经济收人为主的;在社会发展进步中,为增加国民食物来源,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则是食物营养结构调整以提高营养水平为主,并创造好的效益而起兴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发展的可持续性,即要能持续满足现代人和未来人的需求,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和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追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资源、生态、经济的和谐与平衡,其核心…  相似文献   

14.
杨玉成 《生产力研究》2003,(2):36-37,42
古典政治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理论 ,它认为社会由诸阶级构成 ,而阶级区分的依据是它们的不同经济职能 ,它们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由其经济利益定位。斯密的社会阶级经济分析有首创之功 ,但因其未能前后一致地坚持劳动价值论 ,无法提供社会阶级关系的适当解释。李嘉图则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阶级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官商":一个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最大化,因而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乃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逻辑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之经济观主要体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商品经济的特征和规律,提出了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利民的经济理论.历代的思想家大多是从国家的角度谈论财富,把富国作为经济问题的目标和中心,而很少有人从个人角度讨论私人理财消费问题.到了西汉,理财思想趋于成熟,其标志是司马迁<史记>的问世,尤其是其中的<货殖列传>,蕴涵丰富的古代居民理财消费思想,是以往居民理财思想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复式簿记产生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式簿记产生于何时何地,欧美会计史界长期争论.本文根据确凿的史料,提出复式簿记产生于西汉简牍说.当时不仅登记对应帐簿已经成为惯例,而且对应分录已经创始,并有同方向、反方向多对记帐标志,在一本帐簿中能够反映来龙去脉,其科学性以及实例之众多,都居于同时代复式簿记的前列.我国历史上有四脚帐和三脚帐两种复式簿记.我国古代经济的高度发展,决定了复式簿记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最大化,因而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乃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逻辑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重农抑商居主导地位。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多本这一思想。然而,作为我国占代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的可马迁,却在肯定农业占首要地  相似文献   

20.
张雪 《时代经贸》2011,(8):47-48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破坏环境、损害消费者或职工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客观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继而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最后按照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