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区效应。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6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趋同后趋异再趋同的趋势,并表现出两俱乐部趋同;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且收敛速度先减缓后加速。从空间演化上看,经济集聚和省域差距相伴随出现,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促进了经济的趋同演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脆弱性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脆弱性理论框架下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脆弱性研究的新视角。根据脆弱性理论中VSD评价模型,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中选取经济敏感性指标22个,经济适应性指标25个,运用熵值法、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脆弱性较高,经济脆弱性波动幅度大;省域经济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省域经济脆弱性类型显著增加。(2)经济脆弱性的区域之间差异逐渐增大,区域内部差异是经济脆弱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突出且有加强的空间格局特征,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处于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3)经济脆弱性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011年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离趋异加强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30个省域2000—2013年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与地区房价的数据,文章采用面板VAR模型对三种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经济增长与地区房价三者间存在密切的动态关系,对未来预期各变量自身解释了较大部分,但其他变量的冲击效应的重要性存在一定差异;地区房价主要受自身前期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受FDI的影响较少,FDI主要受自身以及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而经济增长受到源于自身前期水平、FDI和地区房价的冲击效应均十分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成果共享、节能环保,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基于2001-2014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维度构建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明显领先,地区间呈现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的阶梯型分布;发达省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总体领先,传统经济弱省总体落后,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西部欠发达省域崛起,河南、河北等少数经济强省排名垫底,省域间非均衡发展问题突出;绝大多数中西部省域包容性绿色增长呈现改善趋势,山西、河北等部分省域裹足不前,北京、天津和上海出现倒退迹象。  相似文献   

6.
王怡  孙菲 《技术经济》2012,31(5):77-81,86
利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截面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产业机构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消费和环境规制均是影响我国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且前者均与后者正相关;我国的自发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各省市的自发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孙希华  张淑敏 《经济地理》2003,23(5):611-614,620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
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形态属性,从信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3—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总体及不同形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峰分布呈现明显的右移趋势,且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空间关联和局域集聚特征。(3)Dagum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论文通过对养禽产业环境成本的形成分析,提出了环境成本控制的理想模型,对养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administrative and procedural transaction costs to economic growth under common legal system. We show that administrative and procedural costs vary quite a lot even withi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sharing the common legal system. States with low‐cost business registration, low‐cost access to property rights and greater judicial efficiency tend to have consistently higher growth. The established effects are robust to alternative model specifications, heterogeneity bias, and to a variety of control variables that might confound the effects of administrative and procedural costs on growth. Such differences in costs are far from being trivial as we show that these within‐system differences might be instrumental in influencing economic growth. Lower administrative and procedural costs induce growth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rate, lowering unemployment rate, encouraging labor supply and improv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counterfactual scenario,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cost to low‐cost regime i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ains over time. By exploiting the variation in the disease environment, ethnic fractionalization and historical urbanization, we show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rising procedu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ppears to be causal.  相似文献   

13.
靳卫东  何丽 《当代财经》2011,(10):15-25
提高创新效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采取渐进式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等等,都可以激励企业家创新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决定了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实现。随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不断进行,生产模式将不断更新,那么前后相继新旧生产模式的生产曲线的包络线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路径。发展中国家依靠技术模仿,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而实现短期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很难持续。采用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方式,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长期增长和经济赶超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需求超过其承载力的阈限时,就会出现由于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非和谐增长.在对和谐增长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超"阈限"影响为背景,分析"三重失灵"对和谐增长的影响,并将和谐增长纳入制度和谐的框架内,试图从制度约束上探讨长期和谐增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rru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using panel data of 87 countries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2002 to 2012.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i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n economic growth. By employing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panel models, we find tha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and is more significant in non-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Moreover, when corruption is incorporated, the empirical estim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lower corruption helps economic growth in non-OECD countries, the negative coefficients of the three interactive term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on economic growth will drop, while greate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mbined with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inevitably leads to inefficient bureaucracies and hence disadvantageous economic growth. As a result, policymakers in non-OECD countries should carefully ensure better government quality when they exhibit stro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so as to avoid any disadvantageous impact upon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6.
朱新颜  刘健  刘伟 《海洋经济》2019,9(5):44-52
由于传统 DEA方法在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及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上存在缺陷,本文运用基于自助抽样的 DEA方法,利用我国 12个主要沿海城市的相关数据,对它们的海洋经济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同时分析了影响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愈发达的沿海城市其海洋经济效率未必更高,但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外贸依存度高的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实际更低,表明其海洋资源可能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此外,加强沿海城市的环境保护力度尧改善环境治理有助于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再检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建立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理论模型,利用1985—2008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协整分析分别建立了工业三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EKC"倒U"关系;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和污染治理都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系统整合MFA方法、DEA方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法,构建了绿色增长视角下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定义了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其中投入指标包括不可再生能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隐藏流,产出指标包括经济价值和环境正影响。对1953—2012年中国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不仅可用于测算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而且可用于测算不可再生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经济价值、环境影响和生态代价,是一个符合绿色增长理念的、较科学而全面的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esents a dynamic analysis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vestigates som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optimal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Using a recursive specification of time preferences, we show how endogenous discounting and impatience can affect the motivation for both capital investments and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Endogenous discounting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 the economic dynamics underl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By treating growth as endogenous, we examine how externaliti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e investigate how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As an important new result, we also show how poverty can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20.
在经典的世代交叠动态一般均衡(A-K OLG)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一系列不等式方程组所构成的"跨期动态"模型,反现实地模拟了提高间接税同时降低直接税对我国社会福利、经济效率的影响。与基期相比,减少对资本征税会带来福利增长0.34%(纯经济效率提高0.25%),减少对劳动征税会带来福利增长0.1%(纯经济效率提高0.02%)。该实证结果证明了间接税比直接税更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率的理论观点。因此,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是需要以一定的经济效率损失为代价的,实行该项举措应该权衡好各方面利弊、把握好改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