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雪莹  陆红  汪冰 《新疆金融》2010,(9):144-158
<正>一、引言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货币政策制定者和金融经济学家的强烈关注。在市场利率体制下,中央银行可以较为直接和有效地控制短期利率;但影响经济实体的资本成本、从而影响投资需求和宏观经济的主要是长期利率。只有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稳定,才能保证货币政策当局能够通过调节短期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Mankiw(1986)指出"由于长期利率可能是影响总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因而  相似文献   

2.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关系之谜:国际表现与中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以央票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与10年期国债利率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与CPI及市场资金面因素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程度相比,短期央票利率对长期国债利率缺乏有效的影响.这意味着要建立以利率为核心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框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的传导机制,以增强长期利率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崔永涛 《浙江金融》2016,(4):27-31,8
通过Nelson-Siegel模型拟合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参数,并将利率期限结构中的不同期限利率利用夹角余弦算法分为人们对未来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利率预期来考察货币政策对人们各个时期利率预期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人们的长期和短期利率预期变化影响显著,而对中期利率预期影响不显著,同时,考察期内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短期预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下降,使得利率期限结构形状形状进一步恶化,而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则可以引导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正确预期,促进健康的利率期限结构形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因此显著低于目前的水平。相反,如果依照本文所预计的,美联储将继续危机后实行的利率走廊机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反向回购利率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范围,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就将由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缩减,但程度相对有限,因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小。此外,和危机前的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同,本次量化紧缩政策的特点是美联储可以同时运用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政策工具,意味着美联储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来部分地取代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而不至于改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升息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化节约型模型的基础上,使用3月期、2年期以及10年期利率代表短期、中期和长期水平,分析了短期利率水平以及中期和长期利率息差受短期经济活动、通胀以及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活动以及通胀对于短期利率水平影响显著,而对中期和长期利率的绝对水平不显著,但是对于息差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短期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也是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控制目标。该文认为我国的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最具短期利率的代表性。而影响短期利率的主要因素中,短期利率的均衡水平又是其中的核心,短期利率的均衡水平受长期利率、收益率曲线的坡度及短期利率偏离的共同作用:理解这三个决定困素.对投资者把握收益率曲线动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央行票据对长期利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莹 《上海金融》2006,(10):25-26,46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关系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描述两者关系的经典理论是预期理论。本文以三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作为短期利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回归的方法,研究其与国债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以利率调控、量化宽松(QE)和扭转操作(OT)为内容的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宽松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低短期名义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长期利率和金融产品风险溢价,以增加经济金融体系流动性和信贷可获得性,进而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本文分析了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调控逻辑与操作实践,反思了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中的效应、调控框架构建、超额流动性传导等问题,以期为我国央行政策操作提供一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货币政策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20世纪G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日本央行多次下调短期名义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直到1999年2月,日本短期名义利率下降为零。当名义利率为零而经济却处于萧条时,由于名义利率不能为负,此时中央银行无法再利用名义利率下调刺激经济。为此,以短期名义利率为执行手段的传统货币政策失去操作空间,货币当局只得寻求其他的货币政策手段,非传统货币政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受零利率下限的约束,许多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手段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多地采用非传统货币政策。本文研究了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内涵、执行手段和退出机制。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有所提高,但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各期限利率、信贷市场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仍不够畅通。本文首先拓展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理论模型,在银行间市场引入短期市场利率,从理论层面分析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随后借助局部投影方法给出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影响的经验证据,并从替换货币政策冲击、改变资产证券化测度方式、引入更多控制变量、改变估计策略等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内在逻辑是价格风险对冲机制和信贷资产定价机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与“低资产证券化”状态相比,“高资产证券化”状态下债券市场的无风险利率、长期利率和信贷市场贷款利率对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冲击具有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