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块小小的玛瑙石经过加工、艺术定位演变成了纪晓岚的大烟袋造型,以5000元售出,又经过配座配景造型深加工和运作,以85000元拍卖成功……在齐鲁七贤文化城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济南自古便是一个收藏重镇,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步步提高,更出现了"全民收藏热"现象.打量济南的收藏格局,市区有全国著名的济南文化市场,市郊则有"收藏品交易传统"之称的齐鲁七贤文化城一中国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化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王军 《珠江经济》2000,(6):47-47
不断的文物拍卖会使得收藏成为时下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这里谈谈关于书画收藏投资的话题。书画收藏仍处初级阶段深圳建设初期,中国画研究院曾经在市中心地带开设"现代画廊",主销本院骨干画家作品,意图抢先占领深圳书画收藏市场并直接影响香港、澳门以及整个东南亚。)但匆忙的深圳  相似文献   

3.
月读     
正9月19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前往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场考察。他强调,要坚持文化的传承、交流和交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联合主办,突出"创意、创新、创富"主题,参展内容包括文化产业及非遗文化、旅游文化、印刷图书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工艺美术书画、汽车文化等六大板块,集中呈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一个刚刚兴起的阶段。书画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也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主力军。我国的书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资源,中国书画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东方绘画的代表,我国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书画家,一批画廊、拍卖行等也已初具规模。书画交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一向把拥有珍稀的书画作品视为学养和地位的象征。书画艺术品一直是与股票、房地产并列的第三大投资对象,其回报率却高于股票与房地产。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科技化和科技的文化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以上海为例,文化消费在市民的生活消费上占有的比重已经较为可观,各类文化产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幅度与增长速度的能量,文化竞争力已成为上海与国内和世界各大城市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高校文化产业在整个城市文化产业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高校在引领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推进器"和"孵化器"作用,也已日益引起整个社会的认同、关注和重视.文化产业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被经济界和文化教育界视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而今,书画开始成为了"挂在墙上的股票"。在流行跨界思考的当下,艺术品市场的收藏和投资者,不妨对书画市场和股票市场来一番跨界的思考,由此,股市中那句名言"看大势者赚大钱,看小势者不赚钱",无疑应该铭记在心。对于艺术品,更离不开对名家作品大势的分  相似文献   

7.
时光 《中国报道》2008,(7):106-107
艺术品投资方兴未艾在国外,艺术品投资与股票、房地产投资并列为三大投资项目。在中国,股票热与房地产热风头正健,但艺术品市场也丝毫不逊。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相比,还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升值空间。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书画尤其是传统书画,以其稀缺性而成为收藏市场里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李前进 《走向世界》2014,(31):74-75
杨文柏,烟台芝罘区人。鉴宝师,永宝斋主人,书画收藏家。早在1933年,空军出身的杨先生回到地方后就创办了永宝斋画廊。20年间,所邀请的书画名家已难以计数,并收藏了大量的书画精品。1955年,杨先生开始学习书画鉴定,先后师从徐邦达、杨仁凯、史树青等多位专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不久前,笔者有幸与杨先生见面,听其收藏之道,顿觉眼界大开。原来,收藏不仅是投资方式和消闲兴趣。对爱好此道者而言,收藏集合了搜集、鉴赏、探索、分析和审美等元素。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14,(40):109
永宝斋,成立于1993年。多年来,永宝斋以字画经营为纽带,从事书画研究、文化艺术交流、艺术家作品推荐。并收藏了大量的名家真品,接待过众多全国著名书画家,成功的为他们举办过个人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并且在2013、2014年参加了烟台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慈善拍卖活动,永宝斋受到书画界的鉴赏家和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和关注。吾师遍天下,做人“真、诚、信”这是永宝斋的准则,永宝斋愿广识有造诣的艺术家,为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引进产业经济学"产业链"的概念,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推进.如湖南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具有竞争力文化产业链,同时做好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的培植,把单个优势变成整体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力争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注名人效应 更需艺术价值 "中国书画",往往被冠以"名人"这一定语,因此"名人字画"成了中国书画的代名词,似乎不是出自名人之手的书画,便没有了艺术价值.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投资书画的人往往把目光仅仅盯在名人的作品上.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名人的东西便有价值,便值得投资,非名人的作品则不去关注,自然也就谈不上投资了.  相似文献   

12.
周继洪,泸州纳溪人,张大千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四川博弈诗书画院副院长。周继洪自幼习书画,师承于云溪画派余绍修、赵夕及世界多元文化联盟主席、中国国际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严为厚等诸师门下,多年来刻苦精研书画艺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其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获奖,多幅佳作被各大博物馆、文化机构及名人收藏。  相似文献   

13.
种少华 《新财经》2007,(11):112-113
良好的艺术性和流通性使书画作品成为藏家的首选,但书画收藏热的背后也潜藏着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收藏作为一种兼有研究和投资双重目的的业余爱好,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时尚。本刊《玩味》栏目,向广大读者和收藏爱好者介绍投资与收藏方面的系列知识。  相似文献   

15.
创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大胆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以资源型、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所谓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或形成的适合于自身发展、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我省这种"政府引导、依托资源、龙头产业带动"模式符合我省省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化,逐渐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缂丝,织物的一种,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缂丝的织造工艺极为特别,其织法既不同于一般的织花织物,也不同于织锦和刺绣,而是"通经断纬"俨若"雕镂之象"的平纹织物. 缂丝织物源于缂毛,起源于周代,成熟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一是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二是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6月初,省统计局公布我省今年1至5月"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及对外经济"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文化产业投资合计增长576.2%,是七大新兴行业平均增速的10至20倍.其中休闲娱乐服务增长777.8%,文化艺术服务增长678.9%,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增长329%. 注入大量投资的文化创意可以给一个省带来什么?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文创产业已成为各地寻求错位发展的特色道路.文创产业已成为陕西新兴行业"领跑者".  相似文献   

18.
發展藝苑     
《发展》2013,(4):2+129
书画篇蓝充蓝充,1979年5月生,重庆长寿人,200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任兰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甘肃新媒体艺术学会常务理事,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绘画、设计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展览、竞赛并获奖,部分作品被相关机构及个人收藏。论文、作品多次在《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研究》、《文艺研究》、《大众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被称为经济的 "加速器".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正逐步融入以物质产品生产流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互相渗透.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韩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创新融资模式、吸引更多资金,优化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痴青 《走向世界》2014,(22):38-41
常言道:“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在烟台,涉足古玩的人越来越多,烟台古玩市场所蕴涵的文化魅力及对经济的拉动力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近几年来,随着烟台市古玩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古玩产业正逐步成为烟台市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对在2020年实现把烟台市建设成为文化大市、强市的目标来说,可谓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