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现象,分别从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我国双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外汇储备扩张;国内外利差等国际、国内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过大的背景下爆发的.但本次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一.对于正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本文主要对本次次贷危机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危机给我国提供的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内、外严峻挑战,国际收支顺差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结余、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将最终归结为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在保持经济继续高速稳健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收紧流动性,防止新一轮通货膨胀,成为本届政府的重大经济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现实情况,引入了外汇占款这一衡量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流入情况的变量,旨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量化汇率、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方向、大小和时滞。实证结果发现,本币升值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汇率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其作用过程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商品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微观厂商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晨辰  刘海洁 《时代经贸》2012,(10):169-170
本论从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和流动性,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进出口贸易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监管流动性和外资流入以及减少贸易顺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论从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和流动性,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进出口贸易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监管流动性和外资流入以及减少贸易顺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样 《经济论坛》2011,(4):55-58
根据汇率对物价影响效果的一般理论,通货持续升值应会造成国内物价水平下降,然而目前我国出现了人民币持续升值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重的现象,这一经济现象违背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本文从外汇管理制度、国际游资、全球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的相互作用、国际政治压力等六个方面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提出了有效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健 《经济学动态》2007,(11):55-60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化,宏观经济出现了证券化率高与间接融资率高并存、资本市场发展吸引国际流动性资本进入、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股市与楼市出现“跷跷板”关系、流动性过剩与资金流出并存等特点。针对宏观经济新特点,实现宏观经济稳健发展的对策为:以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行平衡的财政政策;实施有弹性的货币政策;提高最低工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政府政绩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对流动性过剩的定义较为模糊,并且流动性究竟过剩了多少?学术界至今尚无公认的测度方式,本文将对流动性过剩重新定义,运用IS-LM模型来测度流动性过剩的程度.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末,我国流动性过剩程度已达13万亿元人民币,储蓄投资缺口和外贸缺口的持续扩大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而过剩的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相关性甚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从微观和宏观传递两个方面对汇率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指标体系和Logit和Probit模型来测度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通货膨胀风险,并采用我国相关数据,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了实际测度。指标体系的测算结果表明,微观传导上,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风险并不明显;宏观传导上,人民币升值则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风险。实证模型测量结果表明,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会降低通货膨胀风险。而且人民币升值对降低消费者价格指数测度下的通货膨胀风险的贡献比较大;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风险的降低程度在通货膨胀风险比较高的时间段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单边升值,又由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使美元利率持续走低.在这样背景下,人民币面临进一步升值压力以及国内外利差加大的形势,境外热钱流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将增大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削弱其效果,严重时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男一方面,也会使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资产与资本市场价格飘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使央行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因此,热钱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和负面影响引起关注.本文就是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对热钱流入中国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董娟  温子涛 《时代经贸》2011,(14):56-57
自20D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单边升值,又由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使美元利率持续走低。在这样背景下,人民币面临避一步升值压力以及国内外利差加大的形势,境外热钱流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将增大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削弱其效果,严重时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另一方面,也会使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资产与资本市场价格飘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使央行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因此,热钱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和负面影响}l起关注。本文就是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对热钱流入中国的问题琏行系统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货币的供求对比测度出流动性过剩,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货币存量的持续高位、经济增长、持续低利率与人民币升值、物价指数的高涨、外汇储备和净出口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与流动性过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流动性过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伟 《生产力研究》2007,(19):87-88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为大量货币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从而引发短期内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在我国,流动性过剩导致银行信贷扩张,推动房地产投资增加,价格上涨。缓解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方法是拓展投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5.
袁前进  陈希  郑长德 《时代经贸》2008,6(8):119-121
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对流动性过剩的定义较为模糊,并且流动性究竟过剩了多少?学术界至今尚无公认的测度方式,本文将对流动性过剩重新定义,运用IS—LM模型来测度流动性过剩的程度。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末,我国流动性过剩程度已达13万亿元人民币,储蓄投资缺口和外贸缺口的持续扩大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而过剩的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相关性甚弱。  相似文献   

16.
试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02年以来,人民币出现了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在国际美元贬值和国内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这一货币现象得到了强化。当然,这一货币现象是实际经济运行的反映。主要线索是,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强势增长,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带来巨额外汇储备,并进而推动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当汇率和资本流动都受到管制时,压抑的对外升值趋势会成为对内贬值的直接原因。而对内贬值的概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PI上涨,而是包括资产价格膨胀在内的广义通货膨胀。这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都是一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以国际视野调整治理通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经济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棘轮效应加速通货膨胀,利差和汇差及外汇管理漏洞加剧了棘轮效应,地方政府追求GDP,对棘轮效应推波助澜;人民币供给激增,导致国内流动性丰裕,游资炒作推高物价;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拉动通胀;房地产价格上涨和要素成本提高推动通胀。因此,需要以国际视野、疏堵并举、内外并重治理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是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毅 《经济经纬》2007,(4):132-135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继续出现贸易、资本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并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受到了汇率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刘勘 《资本市场》2007,(1):12-1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造成贸易顺差持续放大,随之是流动性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又进一步增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加之美元贬值预期和实际走弱,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还将继续攀高。  相似文献   

20.
继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我国政府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做出了及时调整,此举在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流动性严重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空前增大的负面效果.对此,本文综合不同指标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数理模型证明CPI与流动性过剩的结构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本质上是通过经济不同部门收益率影响CPI的改变,流动性过剩对经济总量的通货膨胀造成巨大压力.因此,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的度量弥补了CPI的片面性,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通货膨胀基本度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