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五大仇敌     
8月16日的忡国青年报》,在《冰点·专题》版发表了记者沙林撰写的长篇通讯《老知青的扶贫悲歌》,披露了当年插队到山西大宁县的北京老知青,近几年在“第二故乡”扶贫的伤心遭遇,读来令人扼腕。他们在大宁所碰到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其他贫困落后地区,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隆重闭幕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发表了重要社论和特约评论员文章,这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本刊特将有关文章全文转发。  相似文献   

3.
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是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本刊《争鸣园地》上一期发表了中央党校王珏教授《国企产权改革的大势不可逆转》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左大培研究员《国企“改制”不能那样改》的文章,本期再发表两位学者的文章,供读者朋友参阅。  相似文献   

4.
刘美 《环球财经》2011,(9):94-97
2004年英国《太阳报》创立四十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家因散播丑闻和三版色情女郎著称的八卦报纸,已被同属默多克旗下的姊妹报纸超越:“最近几年,《太阳报》在‘兴风作浪’方面的信心和动力,已经比不上其周日姊妹版《世界新闻报》了。”  相似文献   

5.
王莉 《发展》2009,(12):157-157
1980年6月5日,《甘肃日报》头版发表了《高学兰养鸡对不对?》的文章,报道了兰州市西固区陈坪乡东湾村妇女高学兰养鸡的事。这篇文章一经刊发,在社会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了当时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经济》2007,(10):34-65
实事求是 1978年5月。在北京北郊.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的编辑们正在酝酿一篇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与此同时,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把自己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寄给了光明日报。两股思考的力量聚合在了一起。几经修改的文章首先于5月10日在《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这篇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新华社当日即转发.第三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全文转发。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开始了。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肯定了这次讨论。  相似文献   

7.
《真理的追求》杂志日前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撰写的题为》资本家能当劳动模范吗?》的文章。严辞抨击有些地方将私企老板列入劳模评选范围的做法。文章说,首先,私营企业主不是劳动者,而是资本家,这是私营企业主不能参与评选劳动模范的根本依据。工人和资本家是两个阶级,这是不能混淆的。虽然有些私营企业也在从事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食利者,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内有一件极具意义的“大事”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这件事发生后的两天内,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先后在各自特别显要的位置(分别在新华网头条和《人民日报》二版头条)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01,(12):20-23
在本刊即将发排之际,一位中国《新闻周刊》内部高层人士传来了披露该杂志休刊内幕的文章。由于版面等原因,发表这篇内幕文章时,本刊有所删节。并应作者要求.为其隐去了姓名.本文作为该高层人士的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本刊立场。《新财经》将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继续关注事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情份     
姜春浩 《东北之窗》2014,(19):74-74
正2002年春,我接到一份样刊,是《海燕》文学月刊社的孙惠芬老师寄来的。我的一篇似散文似诗歌的文章经她编辑,在《海燕》发表。当时我很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本地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也觉出《海燕》的细微变化。因为这类文章,在以前,《海燕》是不会采用的。当时的《海燕》正处于转型期。为了生存,《海燕》与许  相似文献   

11.
拙文《如何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发表以后,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商报》、《经济学消息报》、《深圳特区报》都发表了一些评论文章,读后颇受启发,但也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思考。1997年12月初,我写了《法律的公正和效率——再论如何推进法制建设和兼答某些评论》的文章,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  相似文献   

12.
《乡镇经济》2009,(9):126-126
8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1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文章分为关于林业的改革和关于林业的发展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穆易杨 《沪港经济》2011,(11):58-59
“创新性模仿”带来成功? 1966年,西奥多·莱维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创新性模仿》的文章,文中强调,产品模仿战略和产品创新战略一样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7月1日晚间针对近期股市焦点问题发表了《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以下简称“《通信》”)一文。文章强调,在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的情况下,股市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7月1日的《通信》与1992年9月27日新华社发表的《关于股市的通信》几乎是同一个标题,两篇文章的发表都在股市暴跌之后。如此的“巧合”引来诸多猜测。  相似文献   

15.
《改革》2010,(3)
秉持学术传承、倡导理性判别和学术争鸣,是《改革》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界观念一以贯之的编辑准则。为弘扬发自《改革》的学术观点,搭建《改革》作者、编辑部与《改革》受众三方互动交流平台,推动《改革》一贯倡导的转型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稳健发展,《改革》编辑部自2009年第2期起,对争鸣栏目进行全新定位,发表对《改革》已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或当下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争鸣的文章。争鸣文章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解释提出必要且充分的佐证,做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避免泛泛而谈。争鸣仅针对文章的学术观点,不涉及对任何人的资历、身份和研究领域进行评判。争鸣文章可不拘形式,或针锋相对,另辟蹊径;或延伸解读,升华深化;或商榷补充,相辅相成……《改革》首倡这一全新的学术争鸣形式,期待此举在有学养的人群中碰撞观点、激发火花,进而为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改革实践尽一份绵薄之力。欢迎对《改革》发表的文章进行点评,来稿控制在4000~5000字,联络方式见《改革》版权页。《改革》编辑部视情况将拟评审发表的争鸣文章观点发给原作者,由原作者反馈、回应;或约请第三方对原作者方观点、争鸣方观点集纳点评。同时,《改革》编辑部将密切关注各种...  相似文献   

16.
《改革》2011,(3)
秉持学术传承、倡导理性判别和学术争鸣,是《改革》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界观念一以贯之的编辑准则。为弘扬发自《改革》的学术观点,搭建《改革》作者、编辑部与《改革》受众三方互动交流平台,推动《改革》一贯倡导的转型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稳健发展,《改革》编辑部自2009年第2期起,对争鸣栏目进行全新定位,发表对《改革》已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或当下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争鸣的文章。争鸣文章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解释提出必要且充分的佐证,做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避免泛泛而谈。争鸣仅针对文章的学术观点,不涉及对任何人的资历、身份和研究领域进行评判。争鸣文章可不拘形式,或针锋相对,另辟蹊径;或延伸解读,升华深化;或商榷补充,相辅相成……《改革》首倡这一全新的学术争鸣形式,期待此举在有学养的人群中碰撞观点、激发火花,进而为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改革实践尽一份绵薄之力。欢迎对《改革》发表的文章进行点评,来稿控制在4000~5000字,联络方式见《改革》版权页。《改革》编辑部视情况将拟评审发表的争鸣文章观点发给原作者,由原作者反馈、回应;或约请第三方对原作者方观点、争鸣方观点集纳点评。同时,《改革》编辑部将密切关注各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4,(10):39-39
在新近出版的《财经》杂志上发表了署名胡舒立的评论文章,就抑制经济过热,加息已当其时发表看法,文章认为,当前提高准备金率虽然不失为较强硬的手段,但更直接有效的手段当为加息。  相似文献   

18.
吴象  卫建民 《发展》2008,(12):151-153
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吴象”的长文:《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这篇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文章,梳理了1949年以后农业生产的各种形式,总结经验教训,根据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村存在的实际情况,对“包产到户”作了有力的辩护。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14日、15日两天,《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头版连续发表了记者姚小刚、张楠采写的通讯《黄河医院:不让歪风亵渎天职》、《黄河医院:清风印证天职》两篇文章。文章中重点介绍了天津市黄河医院在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文章发表后.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在两篇文章上分别做出重要的批示。  相似文献   

20.
《改革》2011,(2)
秉持学术传承、倡导理性判别和学术争鸣,是《改革》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界观念一以贯之的编辑准则。为弘扬发自《改革》的学术观点,搭建《改革》作者、编辑部与《改革》受众三方互动交流平台,推动《改革》一贯倡导的转型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稳健发展,《改革》编辑部自2009年第2期起,对争鸣栏目进行全新定位,发表对《改革》已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或当下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争鸣的文章。争鸣文章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解释提出必要且充分的佐证,做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避免泛泛而谈。争鸣仅针对文章的学术观点,不涉及对任何人的资历、身份和研究领域进行评判。争鸣文章可不拘形式,或针锋相对,另辟蹊径;或延伸解读,升华深化;或商榷补充,相辅相成……《改革》首倡这一全新的学术争鸣形式,期待此举在有学养的人群中碰撞观点、激发火花,进而为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改革实践尽一份绵薄之力。欢迎对《改革》发表的文章进行点评,来稿控制在4000~5000字,联络方式见《改革》版权页。《改革》编辑部视情况将拟评审发表的争鸣文章观点发给原作者,由原作者反馈、回应;或约请第三方对原作者方观点、争鸣方观点集纳点评。同时,《改革》编辑部将密切关注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