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辽宁经济》2005,(9):10-11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的产业概念,一般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区域经济新的、极具潜力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生产者服务业成了世界经济中增幅最快的行业。北京发展经济应利用好首都优势资源,同时,要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本文从北京的特有功能定位、提升北京城市功能和促进北京的城市国际化进程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应当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从北京生产者服务业有良好的基础,北京具有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资源优势,总部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北京生产者服务业集群发展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赵雷 《首都经济》2007,(12):62-63
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直属于北京市科委.是北京地区促进技术交易的专业服务机构。中心在市科委的领导下,以”创造高质量的技术交易进程”为目标.负责牵头北京技术交易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协同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技术、技术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交易提供全程化、资本化,国际化服务。近几年中心在促进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方面.在科技开发市场化.科技成果商品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成绩斐然,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数千项,技术交易额数十亿。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发展与国际化城市空间极化——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全球信息化促进全球经济服务化。服务业的物质化、自动化、标准化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成为国际化城市支柱产业,生产者服务业成为国际化城市主导产业。人力资本成为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国际化城市劳动供给特点使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状况使高收入群体、生产者服务业及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排挤低附加值产业与低收入群体,占据中心城区空间位置。国际化城市空间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化城市这种空间极化是对过去纯粹人口在中心城区集中的扬弃,也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空间聚集。它体现了国际化城市试图融入世界城市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公共交通导向型的城市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综合交通枢纽往往成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区,对区域产业发展、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法兰克福交通枢纽发展的经验和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设计,分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并提出促进该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无锡新区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实现"二次创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区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无锡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并利用实证分析指出新区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新区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北京、上海、重庆三城市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重庆与北京、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差距,论证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重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SWOT分析,研究重庆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威胁,最后结合北京、上海的经验提出了发展重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不仅在各国产业升级和支柱产业的战略替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顺应服务业国际化趋势,提高中国服务业国际化程度,是关系中国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安晖 《中国经贸》2012,(6):34-36
走国际化道路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积极运用政策手段,围绕产业市场竞争国际化、客户国际化、开发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概况深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就必须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顺应此趋势深  相似文献   

10.
据专家预测,环渤海经济圈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但由于受发展政策、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影响,居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位的京津冀在服务业的各行业方面存在梯度差。研究表明:河北与北京相比,在传统服务业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天津近几年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北京的新兴服务业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通过京津冀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合作,将会产生“1+1+1>3”的整体区域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1.
肖云  袁冰 《上海改革》2004,(12):42-45
对城市而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成熟程度。上海长宁区要充分依托现有的三大经济组团布局,着力打造以虹桥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中山公园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临空经济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两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世界上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繁荣的东方之珠",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发展服务业是一个关键。现在,香港已成为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全面性的服务中心,令经济增长更趋稳定。香港服务业发展的特色首先在于它的开放性、兼容性、国际化,还有是取得内地改革开放的巨大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界定的基础上,定性地描述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北京、上海、武汉三城市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定量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各行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为基点,对不同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点较高,近几年已经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充分利用北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解决制约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北京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建议重视下述一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底的新闻热点之一是小米在印度市场被禁售,这家目前全球排名第五的智能手机厂商在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就遭遇了知识产权的尴尬。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成为下一个“小米”,知识产权将成为他们国际化发展的拦路虎。对于知识产权服务业来讲,一方面这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知识产权服务业目前的服务能力不能够满足越发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及时响应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推出高品质、综合性的知识产权服务产品,已经成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说到服务业,人们大多想到的是餐饮、百货、娱乐等消费性服务,而实际上现代服务业还包括生产性服务和公共服务。其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最主要的内容,越来越被各地所重视与接纳。从全球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生产性服务已上升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内容,成为国际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后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加强吸引台商服务业逐渐成为大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措施之一。北京如何在新一轮台湾服务业转移中,充分发挥优势,找到京台服务业合作基点,促进北京服务业的发展,是京台经济合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将京台服务业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需要一些政策性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国际化程度的标尺,也是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现代服务业的范围既包括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再度焕发青春的传统服务行业,也包括信息技术革命创造的新兴服务行业.有关资料表明,信息技术革命对服务业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制造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经营效率,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原因.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提高国家、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邵长安  关欣  初玉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31-13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进步,推进了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对于北京而言,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针对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提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及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及制度相统一协调;构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竞争能力;与服务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合理规划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升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北京市高技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在衡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时,不仅仅关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还更关注地区经济发展对环境地影响,尤其是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可以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基础,应用岭回归方法和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北京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与人口数量、城市化进程、人均GDP、能源强度和第二产业比重驱动关系,根据二氧化碳各驱动关系,提出控制和减少北京地区二氧化碳总量的必要措施,从而为北京未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