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民 《新经济》2009,(1):62-62
曾几何时,“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字词,或半遮半掩地被称为“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等。但是,无论我们在怎样的语境中赋其以怎样的称谓,中产阶层已经悄然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刘波 《广东经济》2011,(3):51-53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人中等收入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被突破后,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自身机制及体制矛盾难以克服,不能成功过度使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停滞或回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经济导刊》2011,(4):11-12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被突破,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自身机制及体制矛盾难以克服,不能成功过渡使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出席停滞或回落,  相似文献   

4.
论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晓亮 《经济经纬》2003,(6):19-23
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是我国今后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重点和目标,即实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消灭贫困人口。为此,在收入分配理论方面要实行一系列创新和突破;实践上,中等收入者的扩大,只能或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灭贫困其实质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5.
左连村 《广东经济》2013,(12):72-75
广东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世界银行对全球经济体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类。截止2011年7月1日,四类经济体的划分标准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0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在1006—3975美元之间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在3976-12275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在1227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上中等经济体和下中等经济体也被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周雁 《发展研究》2005,(4):74-75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见,在我国努力实现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地位日益显著,他们正在成为在众多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群体,象征着一个时代人们生活富裕的到来。逐步提高中等收入阶层在全社会的比重,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富裕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执行的重要目标。实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为主“、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不仅是单维的收入增长问题,也涉及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本研究在对已有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标准及测度相关文献综合归纳的基础上,以生活质量法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界定与测算,并使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对比生活质量法与收入标准法,分析各自特点及具体适用场景,并讨论本研究的政策意涵。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8年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例近年来逐步上升,2018年已有31.0%的家庭、约3.6亿人达到中等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在这些国家中除了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能够成功跨越以外,其他国家都深陷其中无法发展。中国在2010年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如何立足基本国情,借鉴他国经验,成功避免陷入其中是值得思索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合。它具有唯一性、时空性、集合性和变动性四大特征。中等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者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概念。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模型,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变动规律。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是低等收入群体免交个人所得税,中等收入群体实行低税率,高等收入群体实行高税率;劳动收入实行低税率,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非劳动收入实行高税率,彩票中奖税率实行特高税率。  相似文献   

10.
一国的政府需求和外国需求为主导的收入增长,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非常有效。但当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增长与收入的终极意义偏离,出现中等收入陷阱。规避的方法是确立消费内需主导的收入增长方式,变投资性政府为服务性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中等收入陷阱"是困扰中等阶段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参照世界银行的划分,中国在2010年已被列为上中等收入阶段国家。为进一步测度是否会落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的陷阱,文章基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特点,选取指标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利用"陷入组"和"跨越组"样本国家基于Fisher判别法建立判别模型,对其步入上中等阶段以后的时间,即2010—2015年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我们国家很大可能陷到上中等收入的陷阱中,针对结论,提出相关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是否会落入拉美和东亚一些国家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倘若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对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中国能够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则会为其他发展阶段比中国低的国家展示美好的发展前景。尽管面临"人口红利"衰减、"投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收入分配拉大和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等挑战,但由于中国依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阶段、区域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未来10~15年我国经济保持7%以上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较小。未来我国面临的真正威胁是"高收入之墙"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改善分配、优化结构、鼓励创新和保护环境,而实现这四大政策目标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3.
乔宇 《生产力研究》2012,(5):135-136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以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发展现象,是一国在发展阶段跃升过程中发展战略转型失败的结果。文章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发展困境,以及中国面临的风险。中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结构 (一)三种价值对应着三种利益 自然文化遗产的独一无二和非人工再造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即有关它的价值与利益结构。与一般资源,同时也与许多公共物品不同的是:自然文化遗产对人类有一种经济价值所不能涵盖的意义。这就是被有些学者称为存在价值的非经济价值,我们称之为V1。至于其经济价值,为适应研究我曾将它又分为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眼下的直接经济价值,分别称为V2和V3。典型的V2是自然文化遗产为它所在地或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的可持续的旅游经济收入。典型的V3是从景区在短期内直接开发获取的经济收入,如缆车卖票或砍伐植被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重要战略措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稳定中等收入群体,保证其生活水平、品质及财富不往下走;二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流动。笔者在研究全年一次性奖金课税制度时,发现该制度设计对低收入群体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不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战略实施,建议对该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一、现行全年一次性奖金课税制度现行个人所得税所规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涵义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  相似文献   

17.
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偏袒性产权保护政策。其中,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体制改革,使得有利于资本的偏袒性产权保护制度被"锁定";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过度保护劳动力的"福利赶超"。中国的情况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类似,因而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趋于非偏袒的产权保护制度,进而推动国内消费与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最近,浙江有关部门对全省中等收入家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158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中,有三成的家庭在未来两年内有购房意向,并且其中多数已经具有了人均20.64平方的自有住房,购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有两成的家庭有境内外旅游的消费意向,其中45.3%的家庭准备省内就近出游,68%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特别是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中等收入转型时期。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认同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需要应对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挑战,这对于人均GDP刚刚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惯形成是居民消费变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收入阶层异质性是居民禀赋差异的主要体现,本文旨在结合两者探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以探寻扩大居民消费的方法。基于阶层消费函数理论,运用收入阶层面板SUR的结果显示,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习惯形成特征,消费行为呈现异质性,表现为低收入居民的消费习惯较弱、消费倾向较高,中等收入居民的习惯较强、消费较谨慎,高收入居民的习惯较强、地位性消费较活跃。当前“金字塔”形的收入分布、不断扩大但谨慎的中等收入居民、地位性消费的外流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的扩大,居民消费的相对不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应依据各阶层消费的特点,从供给侧出发构建长效机制,促进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平稳增长,多方面减弱中等收入居民的谨慎性,并提升国内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