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阳地方戏曲小剧种资源丰富,地方戏曲发展渠道广阔,但剧团数量持续减少,剧团专业层级低,演出剧目数量减少且缺乏创新。其原因是安阳地方戏曲生存的大环境并未改变,财政支持不足,戏曲从业人员数量锐减、演员专业素质较低。保护安阳地方戏曲小剧种并加以推广保护,应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进行戏曲创作,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戏曲的投资和扶植力度,借助媒体发扬戏曲文化,培养观众群,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
传统戏曲元素在动漫广告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龙 《中国广告》2014,(6):124-128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戏曲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改良和拓展戏曲的发展空间,并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同时让我国的动漫广告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本文撰写的根本宗旨。文章通过对传统戏曲元素与动漫广告同构的可行性创新思考及其在同构中对传统戏曲的可开发潜在元素分析,重点对传统戏曲的视觉表现元素在动漫广告设计中开发应用的方式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7)
而在中国戏曲就有三百个剧中,而每一个剧中都是风格各异、特点突出,在这三百多个剧种之中,昆曲最为悠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具有"百戏之祖"之称,有好多剧种都吸收了昆曲的养分而茁壮成长(包括京剧、豫剧、越剧、川剧、锡剧、粤剧、吕剧、黄梅戏、山东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等等)。本文主要是从昆曲的各种曲牌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4,(7)
河南曲剧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于1926年经临汝县农民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舞台,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  相似文献   

5.
陶秀珍 《中国市场》2011,(22):174-175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丰富的表演艺术手段和高度综合的表演程式,以及戏曲的传统观念受到现代意识的强劲冲击,戏曲现代化成为时代要求和历史必然,也是中国现实赋予戏曲的社会文化使命。传统戏曲能否现代转型?有无现代化的可能?成为当今社会谈论的焦点。本文就戏曲现代化谈一些自身的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就其学科目录列入我国高等教育序列的时间而言,戏曲学科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以中国戏曲学校改制为高等戏曲院校和在中国戏曲学院设立“戏剧戏曲学”硕士培养点的时间看,前者是1978年、后者是1994年,不过是31年的时间。其中,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开办也还只有十余年。但即便如此,我国的高等戏曲教育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却依然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迅速和全方位的发展。但是市场条件下怎样落实戏剧发展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7.
京剧被誉为"国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集中表现.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京剧的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舞蹈和武打等各种表演艺术手段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超越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情感交流.因此,京剧不但是目前我国各地的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更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集大成者.京剧经过长期的锤炼与磨合,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世界各种戏剧截然不同的,以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为其艺术特征的表演体系[1].城市景观空间设计分两类:软质空间和硬质空间.软质空间包括水环境、绿化环境,文化环境等;硬质空间包括建筑空间、街道、广场等场地空间.在城市景观空间设计中融入京剧元素,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的参与和共融,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这不仅有利于促使国剧的发展,还有利于开创更具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5,(3)
<正>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极其深刻意义的,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以"一"为起点,例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唱、念、做、打)等等。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中国的传统戏曲应该如何继续传承?直到今天,我们的幼儿园小班除了让幼儿学唱"我的好妈妈"和"小燕子"之类的歌曲,或者学习一些几乎成人化的歌曲之外,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代,演剧是生日庆祝的重要内容,生日演剧作为一种习俗逐渐流传开来。生日演剧可以细分为婴儿出生演剧、成人生日演剧、老人寿诞演剧及祖先阴寿演剧。这一风俗促进了一种特殊的剧目——神仙庆寿剧的繁荣,此外,生日上也会演出元杂剧及当时流行的剧作,但内容须以喜庆为主,不宜点悲伤凄惨或带有杀伐内容的剧目。生日演剧使得戏曲形式体制更为多元,扩大了戏曲在观众中的影响,也促进了戏曲审美趣味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柴琴剑 《商》2013,(16):338-338
云南花灯是流行于云南地区的地方传统戏曲,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及文化特征闻名遐迩。文章阐述了云南花灯在剧目、唱词和表演等几个方面的艺术特征,综述了其地域性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6)
大弦子戏,属于弦索声腔系统的古老剧种,与柳子戏、罗子戏、卷戏属于一个源流,都是在元明俗曲小令的基础上,集民间俗曲之大成,数百年来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修饰和创造,发展形成的多乐调的戏曲声腔类型。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弦子戏这一民间戏曲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进而总结其在发展、传承、创新方面所应有的举措,同时使人们了解我们拯救这一即将消亡的民间剧种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周薇  李跃忠 《商》2014,(36):121-121
由于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了一波又一波巨大的冲击。然而如何让这些具有科学价值和历史底蕴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抢救、传承和保护呢?政府应该实施地方剧种保护和扶持计划,以剧种保护扶持为依托,推动地方戏曲团体健康发展,促进艺术的全面繁荣。文章以益阳南县花鼓戏为例分析政府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引导社会公众的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合理科学的保护地方戏曲,怎样把握管理的分寸,不使民俗变官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嘉欣 《中国报业》2023,(4):153-155
在戏曲电影百余年创作历程中,因其独特的美学形式而成为中国电影中的特有类型,并构建出一套属于其自身的美学观念体系。步入新世纪后,新电影理论出现,中国戏曲电影在继承百年来戏曲电影创作经验、观念理论的基础上,在新世纪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动态的美学探索新样态,并在新世纪多义性的语境下迸发出新的活力,引领戏曲电影观念在转变中前行。  相似文献   

14.
董晓 《商》2014,(25):109-109
“一桌二椅”是中国戏曲在抽象的舞台这一特定的困难条件下创造出来的,适应了传统戏曲舞台的格局,这凝结了中国戏曲家的智慧和创造力。戏曲做为一种舞台艺术形式,舞台设计如果仍局限在传统的“一桌二椅”,那么,渐渐的会被市场所忽视,从客观上就必须要注重舞台美术。灯光、布景在戏曲舞台上使用,既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情,又可以美化舞台给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但是,运用现代舞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遵循戏曲艺术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商业》2011,(6):83-83
高马得江苏省南京人。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六十年代醉心于中国戏曲,遂以中国画形式描绘戏曲人物,笔墨简练洒脱,形象生动传神,情趣妙生,耐人寻味。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由北京、上海、江苏、香港、  相似文献   

16.
许敏杰 《商》2013,(15):298-298
清唐英《古柏堂戏曲集》(又名《灯月闲情》)有三十八出的《转天心》戏曲剧目,其故事源于明遗民艾衲居士的拟话本小说《豆棚闲话》第五则“小乞儿真心孝义”。从小说到戏曲的改编,唐英用心做了取舍,反应出他与艾衲不同的价值取向,以此也让我们看到了二人社会处境的不同——得意士子和落寞遗民,流露出他们对同一故事不一样的感情寄托。  相似文献   

17.
侯明廷 《广告导报》2006,(12):115-115
时至2006年岁末,河南卫视将在成功举办前两届全国戏迷擂台赛的基础上。再次筹备擂响中国一第三届《梨园春》杯全国戏迷擂台赛。《梨园春》制片人总导演蒋愈红介绍说:“本届《梨园春》杯全国戏迷擂台赛在规模上超过前两届赛事,参赛剧种涉及除豫剧外的全国十几个剧种,《梨园春》杯全国戏迷擂台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群众参与的戏曲大赛,这次大赛最吸引观众的环节仍是擂台赛总决赛,各个擂主在决赛时都会拿出自家的绝活,届时比赛将异常精彩.值得期待。可以说总决赛将是今年《梨园春》栏目的年底精华版。”  相似文献   

18.
动漫衍生品开发与营销是动漫产业链中获利最高的环节,动漫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有效的衍生品开发模式。《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近年本土动漫的巅峰之作。本文从动漫形象创意模式、动漫衍生品营销模式、动漫品牌授权管理模式三个角度对"喜羊羊"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本土动漫衍生品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动漫产业迎来迅速发展的良机。2006年10月,黑龙江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动漫产业基地——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龙江动漫基地的发展离不开优秀动漫人才,民办高校的动画本科人才是重要的一只动漫人才力量,培养黑龙江动漫基地所需动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张庆辉 《商》2014,(52):133-133
要想了解昆曲,必须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杰出艺术名家和著名剧目.昆曲可以说它承载着高度凝聚的中华文明对美的追求和思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于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