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本文实证检验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冲击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证实,大病保险使得低收入组的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约5个百分点,但是高收入组的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10至15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扩大了11个百分点.对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直接受益具有累进性,因此大病保险影响收入的直接渠道并未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对两类潜在的间接渠道的研究证实,大病保险主要通过健康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居民收入,而学历与技能的中介作用不明显.尽管大病保险对所有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均有正向作用,但高收入组的健康改善效应大于低收入组,因此大病保险通过放大健康不平等间接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程公正,但是若要实现结果公正,还需进一步改变农村低收入群体在获取公共医疗服务中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枫  成前 《财贸研究》2024,(1):71-83
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大类健康保障制度置于统一分析框架,评估流动人口健康保障受益的公平性。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存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现象,低收入者健康状况较差,但医疗服务利用概率更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低收入人群补贴高收入人群的“逆向再分配”现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再分配效应为正,低收入群体更多利用了该服务。因此,建议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利用率,维护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促进健康公平;同时,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保护能力和医保受益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9-2017年涵盖149个国家(地区)、80多万受访者的盖乐普世界民意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居民健康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受益群体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东道国居民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逐渐减弱,即使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FDI流入可以有效提高东道国居民的医疗服务可及性,直接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也可以通过引致东道国居民收入增加和收入差距扩大间接影响居民健康水平;与预期不同,环境污染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居民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低收入者、低教育群体和女性等弱势群体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总体控制医疗总费用起到关键作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赞为"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国家和省市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寻求符合海南省省情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欢 《财经论丛》2018,(4):31-39
社会保障具有综合收入分配调节功能.老年人口作为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主要待遇享受主体,社会保障支出发挥着对老年时期经济收入应有的重要调节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利用构造家庭基尼系数以及再分配系数,对社会保障的老年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宏观整体测算以及微观个体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养老金待遇、医疗保障、社会救助水平对城乡老年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发挥重要作用,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要更高;养老金转入收入对偏低收入户老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最大,医疗保险待遇对高收入户家庭的再分配效应最高,社会救助对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有较大的再分配效应.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对老年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正向的,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社会保障支出重点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并改善社会保障目标瞄准机制等,逐步缩小老年人口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物价上涨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较快上涨,会加大居民特别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确保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需要实施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机会,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指数挂钩的联动机制等举措,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食品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和福利水平。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食品价格波动对福建省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影响,分析发现:在以恩格尔系数指标衡量的生活水平下,食品价格波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是其对高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影响程度的3.5倍,而且从中等收入群体起,影响程度开始较大程度减弱。据此,本文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健康卫生状况保持良好。但是我国居民收入仍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健康水平,收入、饮食方式、生活方式、医疗水平都对健康产生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者水平,全面重视社会公平,从源头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从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同时,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加强区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CHARLS 2011年和2013年近邻两期跟踪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分位数倍差法考察医保一体化对于原有高医疗负担群体的影响以及和其他群体的差距变化.结果表明:医保一体化较之新农合和居民医疗保险降低了整个收益群体的医疗负担,但原有高负担群体的医疗支出收入比的降幅小于其他群体.虽然以实际医疗支出和大病支出发生率为评价指标的新农合经济绩效并不显著,但是如果能够提高参保受益人群的健康绩效和保障程度,则政策效果也是合意的.  相似文献   

10.
辛怡 《中国物价》2012,(5):65-68
根据2006年CHNS数据,本文利用随机截距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均收入与医疗保险显著影响健康水平,而时间、价格等变量表现不显著。为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政府应该扩大医疗救助的覆盖人群,增加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村卫生室应该承担广大农村居民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金渺淋 《消费导刊》2022,(13):92-95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又简称为“大病保险”,它是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之后,对高额医疗费用的大病患者所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制度安排。目前,大病保险从试点阶段过渡到全面实施阶段,研究和评估大病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大病保险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经验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在制约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关注乌鲁木齐市低收入群体,加强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的研究,从而就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问题格外突出,这不仅会制约医保制度公平性与可持续能力的提高,同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的决定因素以及受益归属,从而为新时期医保制度顶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一方面,无论是在参保决策还是险种决策阶段,灵活就业人员的健康风险显著正向影响参保状态,说明逆向选择效应显著存在;另一方面,低收入的参保人利用了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获得了更多的医保基金补偿,并显著改善了健康状况,因此医保发挥了积极的正向分配作用。但是过高的保障水平,在改善医疗可及性的同时会激发道德风险,从而加剧逆向选择问题并阻碍正向分配效应,对更加公平可持续医保制度的建立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美国在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政策保障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我国应认真研究并借鉴美国经验,结合基本国情,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社会权益服务体系以及相关的一些经济政策;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社会监管,建立良好的的反馈机制;通过立法、税收等方式促进低收入群体就业,从根本上帮助低收入者拓宽就业能力,提升劳动者的竞争力,从而使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使其更加积极的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如何促进老年健康成为学术界及政策制定者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2005年、2008年、2011年及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健康不平等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服务可及性与老年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医疗服务不可及会显著增加老年人IADL、ADL及认知功能障碍和死亡风险;且这种关系随性别、年龄及城乡呈现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女性老人健康结果的影响大于男性老人;对低龄和中龄女性老人与中高龄男性老人的影响大于同性别的其他年龄组;与城镇老人相比,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农村老人健康结果的影响更大。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健康影响的性别、年龄及城乡差异,与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制度环境有关。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医疗保障制度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城乡之间的公平性来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消弭由于制度不公平而带来的健康不平等,从而降低老年人IADL、ADL及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死亡风险,实现老年群体的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7.
收入差距对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茜  章晓英 《商业时代》2006,(27):100-100,107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分析工薪差距和可支配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指出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笔者认为完善社会保障、提高中等收入的收入和比重,健全个税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倾向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情况也有明显变化。在居民总体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收入与相应的消费群体。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倾向与消费模式已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将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因此,基于当前我国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现状,分析加入WTO对低收入阶层消费的影响,对于把握国内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以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低收入阶层的划分标准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制度环境和人力资本引入“成本发现”模型,探讨了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6~2014年145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测度其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政治稳定、政府效率、监管质量、法律规制、腐败治理所衡量的多维制度环境与出口产品质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则呈现U型特征,高中入学率对中低收入国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更为明显,大学入学率对高收入国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更为显著。人力资本在制度环境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经济体的制度环境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越小;人力资本水平越低的经济体的制度环境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越大。该结论与制度环境的边际影响递减和人力资本的门槛作用有关,表明改善制度环境在低收入水平国家更具意义,而提高人力资本在高收入水平国家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农合”制度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新农合”制度还存在着筹资水平低,住院费用补助率低、受益面窄,对特殊群体的补偿比例不尽合理以及对大病补偿不足等问题。农民发生重大疾病,个人负担仍然很重,治不起病的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新农合”建设,需要在制度上不断完善。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相应的政策,运步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医疗费用补助率,扩大受益面,以维护参舍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