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马力 《绿色财会》2010,(1):46-48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农业是化解"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淮安地处江苏腹地,是江苏经济后发展地区,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选择有效途径发展农业对淮安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法)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淮安农业发展的因素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淮安农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江苏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瞄准"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相似文献   

3.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苏省联社把握改革发展的机遇,把握江苏在全国率先改革试点的契机,把握江苏经济持续增强的发展优势,坚持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围绕服务"三农"工作重心,着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我省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与农村经济互促共进、互动共赢的"富民强社"之路.  相似文献   

4.
建好农业农村四类人才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人才大量流失。我国农业、农村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等与当前"三农"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差距,制约了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对"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只有对农业发展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更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浅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依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为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江苏不仅成为经济大省,同样也是农业大省,而且农村小康建设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苏省"三农"工作发展迎来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全省农机专业户、技术能手、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大幅增长,他们作为当地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在农业及农机化实用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中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有力支撑了江苏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7.
<正>一、江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经验绿色发展基础和前提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江苏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早的省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早一步碰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江苏十分重视这个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中,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本世纪初,江苏省委提出"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要求,加速了农村经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是江苏沿海开放城市,也是江苏的农业大市,多年来农业农村的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为了推进2002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着手全市农村工作思路的调研.我们认为,农业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2002年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解决加入WTO后,如何做好农民增收工作问题.为此,我市提出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农业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非农化"四化"工程,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我们的思路是: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发展比较协调成为江苏的鲜明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综合产能增强、产量持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环境面貌改善、社会持续稳定,构建了江苏农村改革发展的靓丽风景。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总要求,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服务机制 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自2009年在滨海县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来,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科研及新技术、新产品等优势,与滨海县农村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新机制,积极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有力促进了滨海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拉动政策支持,创新科技服务保障机制在全省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市带动农村作用不强。"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名词解释     
农村经济 农村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农村中的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农业是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较多,其他部门的经济活动大都或多或少同农业生产有联系,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村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是自给自足为主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农村经济迅速地向商品  相似文献   

13.
张丽 《中国农史》2007,26(3):47-56,87
论文把"生存压力"和"劳动力剩余"作为测量"人口压力"的两个具体指标,在对20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人口,土地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详细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20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进行了测量。论文从"人均土地粮食收获水平"和"剩余劳动力规模"两方面讨论了当时无锡农村经济所面临的资源困境,以及其有可能的发展出路。论文认为在当时那种沉重的人口压力下,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工业和城市经济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然而,就是在当时全国工业和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其当时的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也远不足以吸收足够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农业生产予以显著的支持,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本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不仅是指用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还包括农业生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因此,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的推进战略,既包括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创新,还包括信息化在农业产供销体系中的推广应用.全方位推进与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相较于城市,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层面考虑,需着重关注及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以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切入点,结合当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深入研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江苏用实干和奋斗在"抗大疫、迎大考、越大关"中谱写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十三五"目标任务圆满收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稳的基石、进的支撑.我们要准确把握江苏"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讲政治高度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助推器",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担负着促进农业产业化、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目前在农村经济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矛盾和因素,要解决这些矛盾和不利因素,必须以供销社为依托,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载体"和"助推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一、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国内外大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华民族所走的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虽然在社会发展中不再是主流,但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八亿多,它的发展仍然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村经济》1999,(10):14-15
江苏乡镇企业萌发于50年代,如今已成长为"经济巨人",并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为9510.2亿元,占80%,即"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产值为8449.5亿兀,占64.1%,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之路1978年以前,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耕地上搞强化开发,不仅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978年以后,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唐山市供销社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了供销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应有作用. 一、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1、适应农业、农村经济的需要,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符合农村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为农民服务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