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以后,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在构建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对外开放还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这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总量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即使按市场汇率计算,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也已跃升至世界第4位,贸易总量跃升至世界第3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会更加靠前。二是在世界经济运行中,中国的经济功能日益重要。中国在需求创造、产品供给、资金融通等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2.
透视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 《中国经贸》2011,(2):84-85
中美两国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美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仅体现在购买力的增强上,而且还体现在购买欲的优化上,但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却只能够体现在购买力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发生的贸易争端不断,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其冲突既有结构的矛盾,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全球经济处于发展危机中,两国贸易是否正常化,这不仅关系两国关系能否正常发展,也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4.
中关两国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美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仅体现在购买力的增强上,而且还体现在购买欲的优化上,但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却只能够体现在购买力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历史时期,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条件的战略机遇期。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极为迅速,于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跃居世界第三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但是,作为一个崛起的世界贸易大国,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面临的困难。从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来看,仍远远未能从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数量的粗放型转化为依靠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集约型。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世界贸易强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13,(3):75-75
中国社科院于2012年年底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显示,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明显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大国之间贸易争端明显上升。报告预测,2013年贸易保护主义仍将是制约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贸易强国一步之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中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区段,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仅206.4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11547.4亿美元,成为了全球第三位贸易大国。但中国尚不是一个贸易强国,要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2016年6月14日,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合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交流暨贸易强国战略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该研讨会围绕由张幼文研究员(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主持的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贸易大国转型发展的目标升级与战略创新”的最终成果《要素收益与贸易强国道路》,邀请国内近二十位专家进行点评和讨论,会议气氛热烈,观点纷呈。辩论精彩。本刊特设专辑,集中呈现此次会议上的部分发言和专家会后提交的一些书面意见,希望能进一步激发国内关于要素流动、贸易收益、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日益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币信誉也空前良好,在与美元的折算估值问题上,出现了10种看法: 一、“世界银行图表集”法,1元人民币折合0.19美元。 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使用的购买力平价法,或称“国际项目比较法”换算,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约折合1.97美元。 三、1988年美国兰德公司分析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后,认为1元人民币合0.94美元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学家预言,在即将到来的对世纪,中国和印度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因为两国分别拥有13亿和Ic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两国都实施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其结果,必然会为各自经济腾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高两国人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按平价购买力计算,到2010年,中、印两国可望在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自SO年代以来,中印经济合作发展较快,双边贸易额明显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字,在1979-1997年间,中国外贸总额增加了14倍,同期的中印贸易额…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2003年,在全球贸易仍处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取得了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发展速度,全年进出口总额高达85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居世界第四位;进口4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9%,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2.
大时代     
这是一个激荡的岁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时代。1978年我国GDP总量为2168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仅为1.8%;到了2014年10月, IMF发布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式,预计2014年中国GDP规模是17.6万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式受到了较多质疑,普遍认为在实际汇率的计算下,中国GDP超过美国将在2020年左右,但无疑如今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反倾销运动中最大的目标。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必要性.论述了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对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复关障碍”:中国十年后果真世界第一? 1992年,美国兰德公司及其他一些学者使用购买力平均法,评估中国的经济实力,不禁大吃一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3倍,十年以后,在经济总量上将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购买力评价法评估中国经济实力,低估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前景,高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经济实力。这样一个评估方法,竟然与历史上“黄祸论”联系起来,演变成“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日本、东南亚鼓噪了两三年。——中国远远没有那么强大,国际社会为什么要高估中国?——他们是害怕中国迅速强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2014,(6):14-16
3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署名文章《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文如下: 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牢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成就来之不易,前路并不平坦。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惟有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大国竞争的焦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大国竞争的焦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东岗 《中国经贸》2012,(7):74-76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机电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和进口第二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机电产品贸易大国。与此同时,自我国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至今,人民币汇率已累计升值30%,但是,机电产品贸易依然稳定地保持在万亿规模以上,顺差维持在1000亿美元,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成为拉动外贸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科院于2012年年底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显示,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明显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大国之间贸易争端明显上升。报告预测,2013年贸易保护主义仍将是制约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增长明显放缓。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预测,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为2.5%,低于此前20年平均  相似文献   

20.
东岗 《中国经贸》2012,(4):74-76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机电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和进口第二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机电产品贸易大国。与此同时,自我国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至今,人民币汇率已累计升值30%,但是,机电产品贸易依然稳定地保持在万亿规模以上,顺差维持在1000亿美元,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成为拉动外贸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