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青藏铁路格拉段特殊的自然、经济条件和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提供的车流量预测资料,结合实际运营经验,编制出区段重空车流斜表,再根据列车牵引重量和各区间的车流量,确定管内列车的行车量,从而编制格拉段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以来,由于客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且季节性波动明显,格拉段(格尔木—拉萨)部分区段能力利用率趋近饱和。根据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需求特点及运营组织模式,分析其扩能改造的必要性,提出内燃和电气化扩能改造方案,并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初步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青藏铁路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分析格尔木—拉萨的客货流量及特点,对客货列车的开行结构进行设计,并结合机车运用编制客货列车运行图。参照既有机车技术作业标准推出青藏铁路格拉段的机车作业时间,并对列车速度指标和机车运用指标进行了推算。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货源、货流特点和既有货运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实现高原铁路运营管理世界一流化的目标,提出在格拉段建立集集中受理、物流服务、信息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货运体系.在论述综合货运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对体系的实施方案和优势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青藏铁路格拉段环境条件对维修施工的影响,根据格拉段设计通过能力和需要通过能力,综合考虑大型机械的施工效率,建议将综合维修天窗时间按180~240min设置。并对此进行了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分析,说明延长维修天窗时间不会对线路通过能力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站区设置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及考虑长远发展的战略,结合青藏铁路格拉段自然条件更加严酷的现实,提出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站区设置应按照铁道部确定的“一快三减”原则,从长计议,设置统一的站区,做到既照顾到职工的生产生活,又有利于管理,还有利于降低运输生产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格拉段由于所处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其未来运营安全存在着很多的不可预知性。在分析西格段设备故障、行车事故的基础之上,对今后格拉段铁路运输中,应该注意的设备、运营管理等问题,提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铁路交通供氧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格拉段因其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需要对机车车辆的供氧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此,对采用增压风机及密封式车厢供氧;变压吸附制氧机供氧;富氧膜分离制氧机供氧等3种供氧方案进行了论述分析。提出在青藏铁路以采用富氧膜分离制氧机供氧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底,青藏铁路格拉段铺轨架梁全线贯通。届时,铁路将直抵拉萨。2005年是青藏铁路建设决战年,全线计划投资55亿元,站前工程要全部完成,站后工程将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完成电力、通信、房建、给排水等工程。2006年,青藏铁路要试运营,各项准备工作也将在2005年着手安排。目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介绍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设的线路概况、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情况,在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工程质量、技术装备、运输组织准备等各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车底配置最优的地铁列车交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地铁列车交路设置的影响因素,给出任一交路下车底数下界的数学计算公式。通过建立最大程度满足客流需求的最优车底配置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步骤,实现了以车底数最优作为标准的多种地铁列车交路方案的比选。  相似文献   

12.
列车编组计划车流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铁路车流分析的现代化,建立列车编组计划车流分析系统十分必要。为此进行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提出了系统设计目标和系统总体结构,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并探讨了最短径路算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龙岩—漳平—厦门铁路曲线多、半径小,制约了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削弱了铁路客运的竞争能力。为此提出对该区段运行摆式列车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表明,在该区段利用既有线路和设备开行摆式列车能充分发挥摆式列车的技术优势,有效提高铁路客运是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车流组号是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重要的基础数据字典。在铁路分局调度系统的开发运用中,研究利用图形化界面划分车流组号的可视化维护方法,方便、直观地解决了现车系统和调度系统的车流径路维护。  相似文献   

15.
对计算机编制列车编组计划系统从数据及参数处理、车流结构调整、专家干预和智能优化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优化列车编组计划的参数确定,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公式和实际运作中可行的经验取值方法。同时介绍了系统的专家决策和干预系统,以及智能编组计划模块。该优化系统为济南铁路局编制管内列车编组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列车编组计划车流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车流组织管理现代化应建立列车编组计划车流分析系统。为此,结合系统开发论述了系统目标、功能、数据库设计和软硬件环境,并对特定径路的知识表示及搜索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车次编码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现行铁路列车运行图车次编码方案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车次编码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汲取各种车次编码方案中的合理成分,提出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车次编码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铁路计算机编图系统的组成及运作模式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铁路运输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及编图工作的特点,提出我国未来计算机编图系统的组成、运作模式及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秦沈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主要区别,阐明和论述了在秦沈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且对秦沈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客运专线开通初期,由于客流较小,能力富余,为方便旅客出行,拟采用集中与均衡相结合,适当预留备用线的运行图编制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