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计划的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对缓和我国粮食供求矛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何搞好黑龙江商品粮基地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心,有关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有助于基地建设。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肤浅认识,供讨论和研究。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十二年来共生产商品粮2,338亿斤,其中粮豆净调出量达到681亿斤,平均每年上交商品粮21亿斤,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发展是不平衡的。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出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势。五十年代平均的粮豆商品率高达45.8%,平均每年净调出商品粮30.9亿斤。六十年代平均商品率44.2%,平均每年上交国家的商品粮豆19亿斤。七十年代平均商品率为33.9%,每年净调出商品粮14.4亿斤。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人口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黑龙江省开垦了8,140万亩荒地,使全省耕地面积净增约4,140万亩,达到12,686.8万亩。由于耕地扩大和单产提高,到1978年止,全省共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139亿斤,除供应省内需要外,纯上交国家647亿斤,平均每年上交22亿斤。无论是完成粮食征购任务,还是按人平均生产的粮食,在全国都是第一位。贡献很大。为加速黑龙江省的商品粮基地建设,1974年国家决定进行有计划地开荒,截至1979年共开荒1,831万亩,国家投资48,886万元,生产粮食15亿斤。1979年省委又用国产农业机械建立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烟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地区之一。全区共有耕地1,252万亩,总人口8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人。过去,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在多数年份是稳步发展的;1976~1980年期间,每年净调出粮食7~10亿斤,成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总的来说,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是比较快的。1981年同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6%,年平均增长7.9%;但是,粮食总产量和征购数量却是连年下降的。1979年,粮食总产量为84.5亿斤,1981年下降到64.6亿斤,比1980年的81.2亿斤减少了16.6亿斤;1982年初步预计只有48亿斤,又比1981年减少16.6亿斤。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带来了粮食征购数  相似文献   

4.
我们县总面积615万亩,耕地350万亩,绝大部分地势平坦,气温适宜,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省从1983年开始确定我县为商品粮基地县。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了三十亿零三千万斤的历史新记录,比1978年增长116%,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l6.6%。人均向国家贡献粮食由1978年的887斤猛增到2,750斤,户均交粮12,375斤。 1983~84年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使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发展粮食生产,难度不  相似文献   

5.
周迅 《农村展望》1991,(2):45-46
根据我国目前粮食缺口制约“四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国家提出了在黑龙江省垦区建设100亿斤,良基地的任务。要求从1991年起到2000年前的10年间,垦区粮食总产量达以135-143亿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00-108亿斤,比垦区“七五”期间粮食定购任务27.4亿斤增加了73-80亿斤。这是一项鼓舞人心的的战略计划,为了顺利地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有必要结合总结农垦建设的历史经验,寻求在1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合理配置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钟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和优质米基地县之一。1990年粮食生产获得了空间的丰收,总产14.5亿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8.6亿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75.1%和2.75倍。但是,丰收后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谷残伤农”、“粮多伤县”,严重挫伤了粮产区生产经营粮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农垦1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列入国家“八五”、“九五”计划的重点农业大中型基建项目。项目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建设内容,配套进行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项建设。项目建设期为1991—1998年,2000年达产。项目建成后,粮食总产达到70亿公斤,比“七五”平均年新增37亿公斤;每年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50亿公斤,比“七五”平均年新增商品粮30亿公斤。到1997年底,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黑龙江、内蒙古海拉尔和大兴安岭垦区已实现粮食总产93亿公斤,比“七五”平均年新增60亿公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70亿公斤,…  相似文献   

8.
龙海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是全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县,也是重要的商品粮、油、猪基地县之一。这里盛产稻谷、花生、甘蔗、水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1981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6亿斤,油料430万斤,生猪17.6万头,水产品50多万担。同时,社队工副业也有一定的基础,1981年社队企业产值9,62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实行生产责任制一年多来,龙海县农村发生了更加喜人的变化。1981年全县三级经济总收入达20,878万元,比1980年增长13.8%;粮食总产量增加667万斤,增长1.03%;社员人均分配水平152元,增长21.3%。今年春收作物又获大丰收,全县1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14斤,比去年每亩增产44斤。农民收入增加后,去年全县新建住房22,733间,平均每个生产队5.5间,社员储蓄存款也比上年增加45.7%。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息     
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01年 2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建设项目工 作的补充通知指出: 一、对扩建项目小于 0.5亿斤的要从严控制,同时原则上扩建后的总仓容 (含原有仓容 )不小于 1亿斤。请按此要求对上报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在主产区,要优先安排商品粮基地县的国家储备粮库项目建设,对非商品粮基地县的国家粮库项目的建设要从严控制。   三、所考察项目均经过国家粮食局正式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各地区、各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减少考察内容。   四、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好考察工作,各地、各单位在专家组现场考察之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1979年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92亿斤,卖商品粮105亿斤。据农村人民公社分配结算结果统计,全省基本核算单位农副业总收入为41.4亿元,比历史上最高的1978年增收1.9亿元,增长了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1983年在连续六年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又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约比1982年增产2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元以上。农产品的商品率也有提高。根据省统计局的材料,1982年同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639.3亿斤增加到746.9亿斤,四年增长16.8%;提供的纯商品粮由71.8亿斤增加到104.2亿斤,增长45.1%,商品率由11.2%上升到14%。从同口径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看(扣除提价因素,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中,担负着极其光荣的任务。省委扩大会议提出,到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50亿斤,争取500亿斤。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优势,加速商品粮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2011年,黑龙江垦区农业再夺大丰收,粮食总产达到407.4亿斤;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16466元,同比增长17.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两  相似文献   

14.
(一)1979年,辽宁省黑山县人民在县委、县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全面地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夺得了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实现了七增两降。其中,集体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4,090万斤,比1978年增长4.2%,粮谷单产574斤,增长5.9%,向国家贡献商品粮30,057万斤,比1978年增加10.2%。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1,883万元,比1978年增长13.9%,集体积累  相似文献   

15.
铁岭地处辽北,区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地貌特点是“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和路庄园”。全市辖六县一市二区l,7个乡镇,2001个村,932万亩耕地,265万农业人口,86万名劳动力。幅员辽阔,土质肥沃,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辖六县都是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昌图、法库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迈出了新的步伐。三中全会后的十年,粮食总产达到563亿斤,是三中全会前十年的1.9倍;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06亿斤,是三中全会前十年的2.8倍;商品率达54.4%。农业人口十年人均贡献商品粮11500斤,平均每人每年交售商品粮1150斤,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三块经济”一起抓,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  相似文献   

16.
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展望王丛江,张令江黑龙江垦区50亿公斤(简称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是垦区有史以来投资最多、建设范围最广、受益面最大、建设期最长的国家重点项目。因此,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对垦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项目执行情...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粮食收成已成定局,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将连续7年创历史纪录。在"十一五"的5年里,垦区粮食总产由2005年的205.3亿斤提高到2010年的360亿斤以上,新增155亿斤左右,增长75%;商品粮总量由180亿斤提高到330亿斤以上,新增150多亿斤,增长83%,商品率由88%提高到92%左右,提高4个多百分点。垦区维护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的能力快速提高。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域粮食安全"的特殊使命。2015年粮食产量729.4亿斤(主要品种为玉米、水稻和大豆。其中:玉米561亿斤,水稻126亿斤,大豆5.8亿斤),商品量到达80%以上,其中:玉米达到90%以上。省内玉米年消费量在300亿斤左右,每年可为销区提供粮食200亿斤以上。近年来,全省粮食库存逐年提高,为畅通"北粮南运"  相似文献   

19.
靠改革广开财源抓投入促进发展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垦区始建于1947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40多年来,累计向国家交售粮豆1103亿斤,上交国家税利50亿元,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三年,黑龙江垦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粮食生产始终是垦区的第一要务。自2004年以来,垦区连续9年实现粮食增产,累计增产粮食284.7亿斤,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432.6亿斤,产量占到全省的37.5%,全国的3.7%,对全省和全国的粮食贡献率为66%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