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房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房地产学术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估测城市住宅价格的经典方法,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 price model,简称HPM)从2002年开始广泛运用于国内住房市场的研究。本文以特征价格理论探讨南京市栖霞区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并揭示不同特征对住宅价格的贡献,以期为商用住宅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基本原理与数理模型两个方面论述了量价同增的住房并非吉芬商品,而是属于正常商品,即住房销售量与房价呈反向关系,但是由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其他复合商品价格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住房销售量上升的幅度大于房价下降所产生的住房销售量下降幅度,因而住宅销售量呈增加态势。通过对我国1998~201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本文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遏止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使房价保持合理价位是住房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本文探究了房价"合理价位"的判定依据和计算方法,通过实证测算京沪等城市房价的"合理价位",可以看出一些地区的房价明显高于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住房调控政策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启动住宅消费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当前在居民收入、住房消费心理机制、金融服务与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需采取缩小房价收入比、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住房及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完善消费心理机制和加大金融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北京住宅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利用1991年-2007年北京住房平均价格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对北京住宅价格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影响北京房价的因素主要有住房需求的扩大,收入水平的增加,人口数量的膨胀。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9,(19)
本文采取文献查阅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住房价格相关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以住房的价格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在现阶段住宅市场环境下,不同要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并细化的针对太原市住房价格进行研究。住房是属特殊商品的产品,它一方面受总体经济影响;另一方面它的使用价值有明显差异,各特征对住房价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交通因素、居民收入、住宅政策和区位环境与住房价格的关系及其影响方面。结合太原市住房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太原市房地产市场的实地调研及统计,定性分析了太原市住房现状及影响其价格的宏观因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太原市住房特征价格模型,于微观层面对住房价格影响各因素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住房的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为:建筑面积首位,住宅配套影响最小。自然环境和建筑结构都对太原市住房价格有很大影响。最后,论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配套设施质量,合理调配住房面积,做好城市规划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当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住宅和轿车将成为新一轮消费的热点,并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就开始逐步进入这一新的时期。因此,如何启动住宅市场,并保持其健康稳定地发展,就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根据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住宅市场的一般经验,住宅市场的启动和发展关键取决于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与房价之比。一般认为,二者之比达到1:3-6时,住宅就将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而我国目前住宅市场难以启动的主要障碍就是居民收入与房价之比过高。因此,启动住宅市场,从总体上说,无非就是两手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或支付能力)和降低住宅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价的高企既与投机因素有关,也不能忽视城镇住宅特征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和天津等五地的住宅楼盘价格数据,从特征价格的角度,对这五大城市的住宅价格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城镇住宅特征价格呈现显著的价格梯度以及密度梯度;容积率、绿化率、装修标准都会对住宅价格有正向影响;住宅所在区位和邻里特征在住宅价格中也有所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为例,分析了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城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大城市现有的住房存量结构受到住房制度改革,尤其是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深刻影响。由福利分房的再分配体制向住宅商品化的市场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赎买措施是造成城市居民高自有率的主要原因。随着转型的逐步完成,未来城市住房的增量结构将更多地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化要素如人力资本,收入,私有经济,价格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收入和教育的提高对住宅的拥有及价格/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随着市中心房价的大幅升高,城市新增人口的居住选择有逐步郊区化和次中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