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谁能跑到底     
前几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此时,一只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第二天早上,狮子发现了羚羊,追了半天也没追上。别的动物都笑话狮子,狮子说,它当然要拼命了,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而它跑,则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读到这里,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者叫事业。  相似文献   

2.
江苏北部的邳州市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财政困难大县。近几年来,邳州市委、市政府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率领全市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发展前景,令人鼓舞。2002年,邳州市国内生产总值(GDP)80.88亿元,人均5145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14日上午,我们天津财经大学2003级会计系硕士研究生,参观了天狮集团有限公司,并与该集团总会计师以及财务部骨干成员进行了座谈。会上,主要由对方提了一些令他们头疼的问题。他们求医心切,溢于言表。之前,我们也充满了对企业财务的幻想,迫切要撩开她神秘的面纱。这次参观,可以说是一次理论与实务的对话,师生反映受益匪浅。然而,就是这次参观,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象牙塔为何要城墙高筑,实务屈也不是固若金汤,二者为何不能整合资源,取长补短,相互协作,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4.
初次进山放牛,是在六岁的时候。败泥塘的山光水色,叫人惊咤不已。小时候,以为最美,现在依然这样认为。山上一色的青松,高的参天,小的伏地。进入林中,不见天日,头上总有一把遮阳的伞。无树的山脊,灌木丛如网如织,人身挤不进去,丝茅草郁郁葱葱,比人头还高。塘里碧水永远洗得一尘不染,叫人怜爱。人生的第一步远行,我就喜欢上了这方山水。  相似文献   

5.
禾二 《科学投资》2006,(8):78-79
街边店 北京的天气是越来越像南方,不但热,而且闷,湿度大得惊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整天就像生活在一个蒸笼里。如果真是在南方,那也好,实在热得受不了,到处是水塘、水池、河沟湖泊,往水里一跳,溽暑自解,清凉不期而至。但是在北京,滴水贵如油,实在没办法,只好用自来水去冲凉,可是自来水又涨价了,也不敢随便冲凉了,北京的下层民众,活得实在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几代金专人不懈努力,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学校升格,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学院的后勤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师傅     
那是个秋雨蒙蒙的日子,我在办完公差的返途中,恰从我曾工作过的兵工厂旧址附近路过,顿生强热的怀旧情绪,便掉转方向,七拐八拐地扑向大山深处。置身静悄悄的厂区,看着长满荒草的路径,破败不堪的厂房,亲近感和人去楼空的失落感弥漫心间,禁不住眼窝子阵阵发热。毕竟,我在这里生活工作过五年。毕竟,这里有过红红火火的岁月。往事如烟,然而,总有些记忆无法忘却。驻足在昔日的电工班房前,师傅那安静和悦的样子就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握好规范与创新的结合点,是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应灵活机动,以变应变,吃透政策制度,明确经营导向,加强沟通联动,建立应急机制,做到工作节奏与市场需求契合,与政策制度合拍。商业银行发展,取决于有效管理。相对于经营实践,管理永远没有极限,需要持续提升。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推进商业银行自身愿景的实现,精细化经营将威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可靠基石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春华秋实,四季匆匆;时序更迭,律回春至。伴随着嘹亮的钟声,我们带着艰难跋涉之后成功的激动与自豪,满怀奋进的壮志与豪情,迎来了又一个万物萌动、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新一年。新年,新起点,新希望,新构想,新目标,新进步。面对工商银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我们深感机遇难得、任重如山。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总行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突出三峡水电金融特色,以解决“结构、效率、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加快经营转型,实现全行持续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读鲁迅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在中学课本里面,鲁迅可能是作品被收录最多的作家。但是鲁迅的文章,往往因为艰涩难懂,不大受学生们的欢迎。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不了解鲁迅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一方面也 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文章的语言文白混杂,语法和现在不一致。但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所以在理解上难免有障碍。现在,中学毕业二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了许多世事变迁和人生起伏,再回过头来重读鲁迅的文章,才真正体会到鲁迅文章的深刻和精美,发现鲁迅其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中国真正有思想、有良知的作家。他既是严肃的,又是亲切的。既是冷峻的,又是温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