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是提升农机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多为麦稻轮作的农业布局,麦收季节紧,三麦收割作业和水稻栽插作业仅10天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农户采用现状,本文构建了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分析模型,利用冀、皖、鄂三省1288份农户调查数据,探讨感知价值和政府规制及其交互项对农户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持续采用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规制的实施和农户积极的感知价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其中,政府的项目示范和农户的感知技术适用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第二,政府规制和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政策宣传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感知社会价值,感知技术适用和感知成本投入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作用也会受到项目示范的影响。第三,政府规制和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普遍受到政府规制和感知价值的影响,而新生代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则主要受政策宣传规制和感知经济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4.
动态     
正南京:5600万补助秸秆综合利用包括秋收的水稻秸秆在内,今年南京市投入秸秆综合利用的补助资金达5600万元。今年南京小麦、水稻秸秆还田每亩补25元,秸秆收储每亩补20元。秸秆还田作业补助,直接补给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实际种植户,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秸秆多种形式利用的按量补助,补助范围包括:秸秆的人工、机械收储;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解决大量秸秆无法处理的问题。围绕农机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进行讨论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秸秆全量还田是解决秸秆焚烧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环境污染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麦秸秆还田的作用,探讨了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模式,指出秸秆全量还田下水稻机插遇到的难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于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对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并且探索水稻秸秆对于培肥地力的影响,为之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发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而且经济形状要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8.
从玉米的收获时间、秸秆切碎长度、耕地深度、秸秆覆盖量等方面简单分析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技术田间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及机械化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日,农业部决定,2006年将选择100个县1000个村开展“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建设。试点村具体建设的内容:一是发展农村沼气。在适宜地区,以农户为单元。建设“一池兰改”(户用沼气池,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推进畜禽圈养、人畜分离,带动开展庭院净化、美化,改善家居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示范村,建设沼气发酵池,配套建设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集中处理畜禽粪便,为农户集中提供沼气和沼肥。二是开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示范。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地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三是保护良田。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为手段,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南方水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和稻田养殖技术,在北方旱作农区重点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机械化还田和秸秆养畜技术。  相似文献   

10.
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小龙虾和水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展种养结合,水稻为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水稻秸秆还田肥水促进动植物生长,为幼虾提供饵料;种养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虾、稻品质同步提升。由此可见,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对虾稻共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保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用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可以更好地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的意义,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筛选试验过程,以期通过研究,改善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和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1片装DVD)定价:30元小麦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是以小麦种植全程机械化为主线的关键技术.可以起到促进小麦增产增效、发展小麦规模耕作等积极作用。本片主要从小麦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油、节省工日等节本增效技术环节入手,结合更新换代的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高效新型的机械化植保技术,以及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和谷物机械化烘干技术、农艺与农机融合等,介绍小麦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态环境系统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对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田的生产、耕种能力,就需要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进行研究。目前,秸秆还田是最具优势的措施。就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了还田措施的关键点及所产生的效益,希望能够对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主要就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肥力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同时也对秸秆还田在提升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进行简单介绍,最后为秸秆还田这一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农户土地资源禀赋的技术采纳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可能影响。进一步地,使用2015年在全国3个粮食主产省492个水稻种植户共794个地块的微观调查数据,从农户及地块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农户家庭层面还是地块层面,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户实施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之间均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适度扩大土地规模有利于农户秸秆还田。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政策视角出发,我国不仅要推动土地流转、增加农户的土地经营面积,也应该考虑采取政策措施,鼓励相邻地块的流转整合,但要防止盲目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与此同时,要从加大科研攻关、突破秸秆还田的技术瓶颈和降低秸秆还田成本等方面增加公共政策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1 .节水工程技术装备。包括输水技术装备、灌溉技术装备和控制技术装备。2 .科学耕作技术装备。包括加速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耕地保护和复垦机具 ;少耕免耕 ,联合作业 ,秸秆还田技术装备 ;科学施肥技术装备。3 .种子工程技术装备。种子工程是指种子的选育、栽培、收获、生产、加工、贮存、推广、质检和管理的系统工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按着系统功能、目标进行工程建设。4 .主要作物的生产关键技术装备。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 ,是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紧迫任务。如水稻育秧、种植及收获机械化 ;小麦科学耕种及提…  相似文献   

17.
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适应——农户秸秆还田驱动力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秸秆还田好处良多,但秸秆焚烧却屡禁不止。文章主要研究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长效性问题,考察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选择。[方法]该文利用山东、湖北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一行为的长效性。[结果](1)目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还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农户对政府高压更为敏感;(2)提高农户对秸秆还田好处的认知将极大促进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政府高压和秸秆还田认知能显著提高男性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4)提高女性农户对秸秆还田优点的认知能显著提高其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行为。[结论]政府在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应"疏堵结合",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秸秆还田技术配套措施的纵向一体化和秸秆还田方式的横向整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注重群体导向等方式,实现农户认知水平和政策精度的提高,更好实现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农户时间偏好和受益不确定性构建了一个农户跨期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分析框架,着重讨论规模户与小农户跨期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并利用中国4省679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不同规模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显著;规模户因其量级效应较大,资本禀赋较丰富,时间偏好程度较低,对未来收益较敏感,贴现率也较低,因而较倾向于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不过,对于规模户,较短的地权期限影响其技术受益,对其采用秸秆还田技术行为有抑制作用。政府需对不同规模农户采取不同方式激励他们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较长的地权期限对规模户的意义较大,而激励小农户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可能更需借助补贴或惩罚等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是缓解我国秸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激励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2018年黑龙江省实施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而补贴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开展的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分析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采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与此同时,农户经营规模是影响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效率的重要因素,即秸秆翻埋还田补贴促进大规模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对小规模农户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因此,本文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识别农户的投资预期、实行差异化补贴,调动小规模农户技术采纳的积极性,以提高补贴政策的效率,达到消耗秸秆存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坚持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形成堵与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堵的基础上,加大疏的力度,以机插秧、麦套稻推广为抓手,着力扩大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以秸秆制沼气、制菇及收贮利用等多种形式为途径,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2011年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表扬和肯定。201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达34.2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5%,其中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25.8万亩,秸秆利用量10.2万吨;秋季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