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探讨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采用广泛使用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福州大学贫困学生进行整群随机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性别、生源地和年级上的差异。在贫困大学生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要低于女生,且城镇学生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另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要...  相似文献   

2.
主观幸福感可以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新媒体的使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根据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欣慰的情绪体验才能产生后续满意的综合性评价,获得主观幸福感。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应对新媒体,需要重点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幸福观取向及其与主观幸福感、个人不幸感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86.83%的大学生在幸福观取向上具有集体主义倾向,集体主义幸福观大学生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但同时也具有较低的个人不幸感,此结果表明集体主义幸福观大学生较高的不幸感来自于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深深关切,而不是来自于他们自身.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集体主义幸福观教育,力求每个大学生都自觉树立集体主义幸福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提高有集体主义幸福观取向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冯光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2):129-134
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关系:自尊、道德品质、理想目标、心理健康分别是影响幸福感的基础情感、伦理文化心理、思想和心理因素;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整体幸福感是影响理想信仰、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因素.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均不容乐观。本文对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感分别进行了调查,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目前大学生与高校教师达到教育幸福的目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由于经济贫困,生活压力大,存在自我价值感低、人际敏感、自卑、焦虑等心理现象。论文通过总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从心理脱贫、经济脱贫和心理疏导三方面提出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同年级、不同学业等级、独生与非独生的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积极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人际关系,建立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星级酒店职工总体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对云南省昆明市227名高星级酒店职工进行调查,文章从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职务和收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高星级酒店职工总体幸福感没有影响;少数民族的总体幸福感水平高于汉族;职务和收入对高星级酒店职工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极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提高高星级酒店职工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积极心理学里,主观幸福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日益增多。也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从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尝试了解教师目前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在需求层次方面呈现跃升趋势;个人孤独感值、人均公共支出、家庭财产和个人收入是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均GDP作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基本因素,可能存在门限效应。总体来说,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变量是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经济差异的幸福效应弱于受试个体特征差异的幸福效应,但是区域经济差异对受试个体特征差异存在宏观上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