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央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国务院下令将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提高为35%,国办发出半年内停止农地转征的通知。但国家连续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但没有根本遏制住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而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助长了房地产价格未来升值的预期。房价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引发了政府对房价调控的思考。以往对于房价调控的措施问题研究比较多,但是很少研究调控目标问题。本文从房价调粹的日标出发.谈谈对房价调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郑娜娜  汪文 《时代经贸》2008,6(1):82-83
近年来,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反而远远高于其他各类物价指数的涨幅,房价调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房价调控的目标出发,针对以上情况,对房地产调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摘要:近年来,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反而远远高于其他各类物价指数的涨幅,房价调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目标进行了分析,同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以及从高位的快速回落凸显了探讨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与退出策略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VECM和DSGE模型量化地探讨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房屋限购政策主要针对投机性需求,适合对一线城市房价进行调控;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政策主要针对刚性需求,适合对非一线城市房价进行调控.本文还对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政策的退出速度进行分析,最终给出了最优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和退出方案.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税制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二级市场上住房价格高攀不落,高房价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利用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有效地调控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屈阳 《时代经贸》2011,(20):22-23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带来了房地产价格高涨等社会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房价自2001年快速增长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价格高涨的五大原因和利用法律手段平稳房价的措施,最后得到调控房地产价格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法律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钟实 《经济月刊》2014,(4):12-13
近来的几个动向,让房地产市场备受瞩目,议论纷纷。一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提“房价”,而是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这是自2005年以来,除去2009年,第一次未提“房价”。而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市场对新一届中央政府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最为期盼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下决心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泡沫问题,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房产调控措施相继出台.土地政策是从供给角度参与房地产调控,对于调节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供给结构的协调,房价的基本稳定和整个调控目标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针对运用土地政策参与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鹏 《发展研究》2011,(6):82-83
“新国八条”出台后,各地房地产交易量大幅下降,但房价却未出现显著回落。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特征限制了需求管理政策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必须进行供给管理。目前应当参照房价调控目标设定地价涨幅目标,并在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时期暂时冻结地价。冻结地价不仅可以降低住房建筑成本,还可以增加土地供应、降低房价上涨预期。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全国大中城市房价暴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有效遏制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在空前严厉的"新国十条"出台后,中央政府将利刃指向了以炒房客为首的投机需求。这为畸高的房价走向理性,实现软着陆,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楼市调控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必须明确调控目标,保持政策调控的连续性。针对房产投机和投资及骗购经济适用房这些问题,结合"新国十条"的相关内容,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刑罚规制,以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诚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调控不动摇     
从2010年4月开始,针对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势头和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一些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水平过高的城市,实施了限贷、限购等调控措施。如实行了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全国先后40多个城市出台了商品房限购措施等。与此同时,各地增加土地和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在2010年建设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基础上,2011年又有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管路平 《时代经贸》2013,(12):43-43
经历了十几年的房价高速上涨,房地产行业成为我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但由于房地产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任由房价上涨将导致民众不满,从而引发大量社会问题。因此,2011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最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行业在拿地、贷款、销售等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前房地产市场虽有所回暖,但政府严格管控的趋势尚未改变。在政府的调控下,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能力受到威胁,如不能在特定行业细分领域内作出特色,将很难在不利的政治环境下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房地产市场走过了最为辉煌时期,随着房价与社会基层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加,普通百姓辛苦三代才能够买得起房。这一问题也使得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虽然,农业现代化使得一部分乡镇居民步入城市,但是仍不能解决目前居高不下房价与大量楼房空置的问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保障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加快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与监管。本文从我国现代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问题的分析入手,着重对对策方案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房产信贷、房价上涨的互助性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贵祥 《经济师》2006,(12):70-70,72
房地产信贷金融风险与房价上涨,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防范,有助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落实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房地产信贷与房价上涨的互助性入手,就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方法的选择及其应当注意的问题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解房价的各个要素出发,通过把房地产价格分解为地价、建筑物价格、税费、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等要素,分别论述了各个要素的具体构成以及在影响房价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针对各个要素特点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从至今10年的房地产调控来看,房价的增长幅度与GDP、CPI密切相关,而两者相比较而言,CPI与房价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结构背景、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现状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7.
石弘 《经济前沿》2007,(10):33-37
针对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仍然出现部分城市的房价涨幅很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以及适合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普遍供应不足等现象。为什么政府在进行多次调控后还是未能有效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呢?本文认为,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角色错位与失位,是造成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混乱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丽君 《时代经贸》2013,(24):193-193,195
住房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房价的急速上涨已成为笼罩在大众心头的巨大阴影,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同时,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尤为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但每次调控带来短暂下跌之后,都会迎来新一轮更加猛烈、报复性的上涨。本文从高房份产生的原因,房价波动的影响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价格调控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亚男 《经济研究导刊》2011,(28):172-172,214
房地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它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最近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房价已成为热点话题。在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房地产价格是其中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但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房价也远远超出人们的购买力,因此,深入剖析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问题,从而给出一定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瑰  孙蕾 《时代经贸》2007,5(12Z):44-45
自2004年以来,我国各地的房价屡创新高,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从“国八条”、“国六条”等“调控组合拳”,到开征房产税、调高房贷利率、对第二套房子课重税,政府陆续出台多种调控政策,旨在稳定房价;另一方面,房价却节节攀升,越调越高。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2007年1—4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