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会计失真问题在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市场资源的配置,不仅对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制定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了误导作用,也为当事人谋取局部、小团体、个人利益提供了机会和方便,为贪污腐败大开了绿灯。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丽芳 《经济师》1999,(10):81-82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提供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外部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着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可以使市场信号失真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误,可以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受损。从企业长远角度讲,可以对企业进行误导,决策失误失去市场机会,使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同时也使会计行业本身深受其害,危害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使内控系统秩序失控,会计秩序混乱,滋生腐败和犯罪。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可以使市场信号失灵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误,可以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受损。从企业的角度讲,可以对企业进行误导,使企业决策失误失去市场机会,使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同时也会使会计行业本身深受其害,危害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使内控系统秩序失控,会计秩序混乱,滋生腐败和犯罪。  相似文献   

5.
一项正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能给信息的使用者正确的决策提供帮助,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而虚假的会计信息会直接干扰经济的预测和决策,对使用者产生误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作为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一直存在,它严重影响国家经济方针的制定与施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财政税收大量减少,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得不到有效制定与落实,阻碍了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社会不安定,同时也滋生了贪污腐败行为,造成企业自身的经营困局。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提出了解决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缺乏依据,干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2.会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3.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4.会给投资人、债权人、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的误导,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影响经济的发展;5.会促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李淑霞邢佰萍邢佰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资料不符合实际经营情况这一令人忧虑的现象十分普遍,失真的会计信息造成了国家宏观决策失误,挫伤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积极性,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分析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9.
王萍赵策 《新经济》2014,(11):91-9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会计信息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企业信息的基本资料,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在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前国内外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成为阻碍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共同关注。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对策,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都具有相当价值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改娥 《经济师》2001,(3):109-110
财务会计报告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国家宏观调控、单位微观管理、投资人债权人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近年来,由于报告单位出于种种目的,制造假帐,使财务会计报告严重失真,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文章详尽剖析了虚拟财务报告的成因及危害,以期提高报告使用人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提高辨析虚假财务报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增多,它不仅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内在的原因,也有社会监管不力等客观因素。如何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剖析了会计信息的成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在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桎梏,干扰了会计工作乃至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利益相关者的寻租行为。指出寻租活动导致了经济效益下降,造成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阻碍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管理人民币流通,维护人民币信誉,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从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之日起,防伪、反假与制贩假币之间的斗争就一直存在着。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市场繁荣发展,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制贩假币牟取暴利,违法犯罪活动的形式和手段也不断发生变化,案件层出不穷。假币犯罪直接影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干扰和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严重侵蚀着国家、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前,反假货币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认真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的“适用性”,即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会计信息是宏观决策、投资者决策、管理当局决策的依据。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会计造假和虚假审计对资本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给国家和股民造成重大损失,假帐、假表、假数字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审计署2000年组织对1290户重点企业的审计,发现有68%的企业会计报表是假的,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等各类违规违纪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5.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娜  梁玲玲 《经济师》1999,(9):104-104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当前企业会计信息作假之风盛行。主要表现为“四假”。一是假报表。一些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不是以真实反映经营活动的会计资料为依据,而是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向不同的部门报送不同的会计报表。对税务部门报亏损,以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对银行报盈利,以获取贷款;对政府主管部门,如为功效挂钩获取奖励或为领导人职务晋升创造条件就报盈利,如想压低基数,减少上交指标就报亏损。二是假账簿。有些单位假账真算,真账假算,更有甚者,私设“小金库”,存有账外账、阴阳账。不同的账簿应付不同部门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内在的原因,也有社会监管不力等客观因素,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的成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常见,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降低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社会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对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重建会计信息的权威性,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内在的原因,也有社会监管不力等客观因素,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的成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即虚假会计信息,一般是指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真实,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物,是伴随着会计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近年来,假账的手法不断翻新,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和隐蔽化。假账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见手法主要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偷桃换李、电脑作弊等形式。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产重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治理应从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健全完善会计法规,强化监管机制,建立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