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营销创新:开启市场的“金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商家纷纷叹息:“经济低迷,生意难做!”但也有不少老总们不以为然:“生意难做,在乎人做”。的确,加入WTO后,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我们的企业营销什么最重要?精明的企业家认为,贵在向消费者创新“营销理念”,营销企业家独特  相似文献   

2.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商家纷纷叹息:“经济低迷,生意难做!”。但也有不少老总们不以为然:“生意难做,在乎人做”。的确,加入WTO后,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我们的企业营销什么最重要?精明的企业家认为,贵在向消费者创新“营销理念”。商机无限,看你怎么去寻找开启市场的这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国企老总所作的贡献却得不到来自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因为国企老总既不是政府官员,又不是企业所有,也不是真正的经营。那么国企老总是什么?如何给国企老总定位?围绕这些话题,本刊记最近对湖北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调查,听到了来自国企老总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即便在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仍有许多自诩“制造大国”的中国企业不能正视自身产业结构选择方面“加工并非制造”以及经营理念“生意并非事业”这两大本质瘸原。  相似文献   

5.
“现在民企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意识.而不再是单纯地停留在搞经营、搞管理的层面了。”2005年4月初的一天下午,财富黑马、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头顶着“2005胡润中国富豪榜第二名”的光环.在复旦大学与400多位企业老总们展开一场推心置腹的交流,并慷慨激昂地为众多民营企业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6.
王善明 《现代企业》2002,(10):50-51
“经营之道 ,理念为先”。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的民企老总迫切需要从民企自身的规模、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 ,走出经营理念上的误区 ,实施经营理念的创新。一是要走出“跟着感觉走”的误区 ,坚持“以市场为航标”的经营导向现实地看 ,我们不少的民企没有明确的企业目标 ,缺乏经营战略 ,在某些“点子大王”或咨询顾问的善意假设和胡乱指导下 ,一会儿要争“行业排头兵” ,一会儿又要“科技领先”。企业没有经营战略 ,整个经营全凭“跟着感觉走” ,势必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是“短视症”’。在饮水行…  相似文献   

7.
产品、讲师,谁主导?如何让培训投入的回报最大化?像做“生意”那样地经营企业培训,如何?  相似文献   

8.
李金辉  王宏伟 《现代企业》2001,(12):24-25,19
有人说未来是“超越竞争”的时代,也有人认为未来是“战略制胜”的时代。不管怎样,经营战略的正确与否,将关系到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经营战略正确,能够提高企业在竞争风浪中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击长虹、傲视群雄”;相反,经营战略失误,企业就会“南辕北辙”,在竞争中就会丧失优势,甚至倒闭、破产而遭淘汰。多角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是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实力,谋求竞争优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两种全局性的长远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率先在美国发起的多角化经营浪潮由20世纪20年代左右兴起,50-70年代左右达到高潮。企业纷纷开展了多角化经营,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又出现了“归核化经营”的浪潮;在国内,受国际多元化经营浪潮的影响,有不少企业都先后实施了多角化经营,而随着1996年“中国环宇电子”的破产倒闭、1997年“巨人大厦”的倾覆,多角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近几年成为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争论的热门话题。到底“敦优敦劣”、“谁好谁坏”,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现除了首先应该明确多角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界定问题外,那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企业多角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各自的利弊及多角化经营模式与专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不揣冒味,一陈鄙见。  相似文献   

9.
目前,家族企业正处于两代人财富、权力的交接过程。毫无疑问,“权力”交接时代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刻。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老总们在选择接班人时更是举棋不定,是“世袭”还是“禅让”?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杂音有多大,“财富二代”已经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0.
晓艳 《企业天地》2002,(10):45-45
企业多元经营,如何才能防范风险,取得成功保障?不少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坚持自己既有的经营特色,并努力将特色做成特长,就可有效地降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得到成功实施,取得预期的理想成效。企业界有一句行话:“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它道出了单一经营企业的风险所在,也指出了开拓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正因于此,可以认为,多元化经营是有利于企业减少风险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有利于减少风险的多元化经营,其自身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众人皆知的“巨人倒地”的多元化经营教…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作为庆祝活动重头戏之一的“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因聚集了一批世界名的经营大师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而格外引人注目。号称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竟 引来了一群不远千里“苦追”的“追星族”,其中包括日本的92位企业界老总级人物。  相似文献   

12.
“老总“新传赵媛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总”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热衷于碰运气、敢冒险已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懈地研究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决策、组织生产经营。“老总”们中间因而出现了不少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几乎每章都提到企业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因为在中国大多数企业里一贯都采用中国传统的经营理念,即取合理之财,取合理化利润。比如双方在合作中,各自都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是短期生意,双方算计的机会很少;如果是长期生意,双方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的机会就多,相互算计结果可致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工商业是这样的:有一个完整的实体,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制造厂家,制造产品,通过很多销售网点,卖到消费者手里去——当然,也可能卖给工业用户或者项目.而不是直接卖给个人。相对于传统的实体经营,圣象制造集团总裁彭鸿斌称圣象的经营方式为“虚拟经营”:它是营销与生产关系的新的组织运营方式,一般指有市场营销组织.利用代理制,运用网络营销、品牌营销等经营方式.而无生产企业的商业流通运作形式。 牌子比总经理重要 从“代理制”到“网络营销”,再到“虚拟经营”,进而形成“圣象模式”。年初出版的《虚拟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企业多元化经营,如何才能防范风险,取得成功保障?这是许多企业正在努力探询的重要发展课题。不少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坚持自己既有的经营特色,并努力将特色做成特长,就可有效地降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得到成功实施,取得预期的理想成效。企业界有一句行话:“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它道出了单一经营企业的风险所在,也指出了开拓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正因为此,可以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利于企业减少风险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有利减少风险的多元化经营,其自身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种现象,同在一条街道的餐馆或者是百货店生意却不尽相同,有的 生意红红火火,有的惨淡经营。每个经营者都有自己做生意的方法和经营理念, 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意经”,经营理念和方法不同,其结果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何春梅 《经营者》2008,(19):26-27
“神七”成了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企业最看好的营销盛宴。赞助“神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行业内部形成独占性,这一点是竞争对手无法比及的,但企业也要懂得经营“神七”是一门长期的生意。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发展中,一些企业兴旺发达,久胜不衰,也有一些企业成为转眼浮云,瞬间消逝,难觅长远生存的踪影。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显示,全球约有30%的家族企业消逝在创业者自己手中,有近80%的家族企业消失在第二代人手中。而那些久盛不衰的百年企业,都有着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的科学经营与管理秘诀,有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不懈追求。近来,不断出现昔日“豪富企业”衰败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资本经营”之审视与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资本经营”(类似的概念还有:资本运营、资本营运、资本运作、资本重组、产权重组等,不一而足)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一下子成为非常时髦的概念,甚至同新经济热潮中的“互联网”等观齐名。当时,它是作为与“生产经营”相对应的概念在我国传播并流行开来的。在“资本经营”者的眼里,这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形态,而“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等而次之;不会搞“资本经营”的话,则会被人讥笑为时代的落伍者而“嗤之以鼻”。今天,互联网热潮已退去了,然而“资本经营”的概念依然直行,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已成为主要经营活动了。可是,“资本经营”真的有鼓吹者们所描绘的那些神奇功效吗?如今,结局已人人皆知:那些只顾热衷于“资本经营”的企业,不是灰飞烟灭,就是苟延残喘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总会计师》2012,(1):49-49
“第八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峰论坛“今天上午开幕了,我很高兴与大家在这个温暖的冬日相聚。借此机会,我要对百忙之中出席本次高峰论坛的各位老总、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