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善治作为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和价值评价基准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基于善治视野探索服务型政府建构有助于更为深刻地揭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定位。善治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建构,其基石在于继续坚持法治行政和秩序行政的基本路径,其主体在于人本、公平、回应、参与和效能基本理念下服务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角色的法学审视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政府角色需要转变和重新定位。以法学的视野,从探究政府角色背后的价值着手,确立了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坐标,指出政府应是一个价值中庸的人权政府,一个职能多元的公共政府,一个多元互动的有效政府,一个公共参与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3.
法治政府的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有限政府、程序政府和责任政府是法治政府应有之意。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行政职权行使、行政决策民主化与法治化、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行政权力监督机制等方面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法治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的关键在政府部门自身,建设法治政府要使政府职权行使法治化,行政决策法治化,提升法治素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它属于国家政治权力的范畴,是实现警察职能、完成警察任务的保证,一般是指主权国家用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而依法实行的强制力量。它在社会中实际运作状态,相当程度上标志着这个社会法治文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起草中的《紧急状态法》应当在宪政的视野下进行论证分析,应当用民主、法治、人权及制约政府权力的宪政精神来平衡紧急状态下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以寻求其立法保障人权,维护公共利益和恢复宪法秩序之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廓清法治政府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法治政府是坚持"以人为本"施政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较为全面、深入地总结、分析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同时,侧重从实践的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努力方向: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搞好监督、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大为政府的法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再一次强调了加强政府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阳光政府"将政府的行为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充实了法治政府的内涵,阳光下的政府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应具有适当的理念根基。理清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才能祛除一些理念误区,即法制工具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论、政府本位论等。梳理和借鉴西方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演进。我国应树立符合法治政府建设实际的四大理念创新,即:人权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理性,法治主义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工具理性,宪政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理性,服务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行为理性。  相似文献   

9.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法律的约束和监督。在政府法治化的过程中,政府行为本身就体现了其对民主、法治的认同和追求。只有在法治的制约下,政府才有可能控制自身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政府的服务型功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权的扩大,人们的生活和行政权的运用有着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行政权的行使,行政权的行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要求建立法治政府来约束行政权力,来保障他们的权益。本文通过对法治政府的理论分析,论述了法治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法治政府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文本宪法而无实在宪政”,“有形式法制而无实质法治”,原因何在?中国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为了加快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以为宪政与法治铺垫基石。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进一步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进一步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进一步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宪政与法治视野中的市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市民社会的词源、特征和历史演变来看,市民社会和民主宪政与法治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场社会培育了宪政文化,蕴育了法治精神,形成了社会权力,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行政国已成为各国行政权扩展后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从古典法学理论开始就追求的法治国,在现代中国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权与法治权是一对古老的矛盾,是传统三权中最为强势的一对权力关系。行政权与行政国.立法权与法治国的纵向关系、行政权与立法权,行政国与法治国的横向关系、立法权与行政国,行政权与法治国的交叉关系是四者之间的基本关系范畴,而行政国与法治国的关系也是基于这个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应着重抓好四项关键性工程,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行政组织法和公务员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确保行政权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5.
加强监督,健全行政权力监督体制与机制,对于法治理念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极为重要。我国权力监督主体和权利主体的监督尚存在一定缺陷或不足,不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宪政体制下加强监督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有:改革监督模式;完善公共权力监督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加强和完善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司法与检察监督;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重视并发挥好网络的监督作用;完善和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实行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行政体制是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将着力点放在减少行政许可和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四项职能上。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必须从行政执法、司法两个方面对行政行为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司法监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建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法治秩序和法律框架从来都处于中心地位。事实上,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西方国家正是通过大量的诱发性制度变迁,建立了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度的法制基础性框架,使财产及合同权利得到清晰界定并得到保护,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资本的功能。因此,所谓法治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就是试图在政治经济学提供的跨学科视野下,将关于法治与政治、法治与国家权力、法治与经济发展的讨论结合起来,从而揭示法治在政治经济学发展争论中隐含的价值取向,并提供一个能普遍接受法治观念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完善行政法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行政法制的完善行政立法是根本。目前我国的行政立法从立法观念到立法监督都存在问题,需要更新立法观念,通过改革立法体制。完善行政法律体系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学界对我国是否存在特别权力关系以及是否有必要引进这一理论存在重大分歧.应当引进"修正后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积极、合理因素,顺应我国法治发展的趋势,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指导,从权利、权力、程序、司法等维度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特别权力关系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