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吉白茶”的品牌构建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吉白茶”是浙江省安吉县的一个茶叶品牌。安吉县通过证明商标的注册、著名商标的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驰名商标的评审、名牌产品称号的获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等途径来构建“安吉白茶”的品牌形象,并取得显著成效,堪称中国农产品致富一方百姓的奇迹。“安吉白茶”的品牌构建呈现出的特点包括:品牌个性独一无二、品牌证明循序渐进、品牌经营不断创新、品牌文化绵远深厚。  相似文献   

2.
正三十余年来,浙江省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赖建红始终走在茶产业农技推广的一线。她在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推进安吉白茶产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为推动安吉茶产业发展、茶农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赖建红践行习总书记"一片叶子,富裕了一方百姓"的期望,每年举办30余期技术培训班,结对帮扶农户,使安吉全县白茶亩产值超万元,年产值超百万元的茶叶生产大户达到100余家。  相似文献   

3.
正安吉白茶作为区域性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其产业整合度低和品牌影响力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最近,具有国资和政府背景的安吉茶叶集团,全力策划打造安吉白茶领导品牌"极白",试图以资本和品牌的力量,对全县白茶行业进行整合,带动白茶市场发展,由此引发了热议。这一举措究竟是把安吉白茶发展带入坦途还是迷途?值得警醒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王争辉 《山西农经》2023,(8):1-4+46
江西“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建设虽已有一定基础,但还未实现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导致江西“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传播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市场调查,以定量方式从特色品牌传播的易接受程度、品牌信任度、品牌满意度、品牌忠诚度4个方面构建特色品牌传播指标体系,从实践层面为江西“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传播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特色品牌高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正本人认为,关注的焦点,不是当地政府应不应该介入茶产业这一竞争性领域的问题,而是介入"安吉白茶"区域品牌发展具体方式方法的问题。1.在宏观环境上,伴随中国社会步入小康,农产品消费市场已经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茶品牌塑造的市场需求土壤逐渐成熟。同时,国家层面不断提出的"生态文明"、"两山理论"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又为安吉这种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茶叶资源独一无二的区域将发展白茶作为地方战略支柱性产业打通了顶层设计通道。可见,安吉的探索可谓生逢其时。  相似文献   

6.
900年前,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非人力所可致。”文中没有讲明白茶的产地,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形。2003年,经专家考证,宋徽宗所讲到的白茶就是生长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安吉白茶。  相似文献   

7.
<正>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依托,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品牌创建、形象塑造和传播推广,出台品牌建设奖补政策,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力度,能够有效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工作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意识薄弱、小规模分散化生产经营模式、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以及对品牌的营销推广力度不够都限制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因此,为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提升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科技投入,利用现代传播工具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等。  相似文献   

9.
“品牌肉不是大型养殖企业的专利,中小猪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建设属于自己的品牌!”在近日第三届凤凰山论坛上,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品牌建设专家李明利为中小企业的品牌肉建设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大墅镇栗月坪村村民王煌昌每个月15号都要到安吉老板开办在村里的白茶经营公司领一次工资,60多岁的他和村里大多村民一样,为这个公司在该村集体林地上建立的白茶种植基地锄草、施肥、采摘茶叶,领取1000多元的月工资。“四五十块钱一天,每个月都能在自家门口赚这么多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象王煌昌一样的村民说到土地流转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都有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浅议品牌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上海充分依托区域农业优势,积极扶持发展品牌农业,成功培育推出了20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有的已成为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并在郊区形成了一个品牌、一个产业群、一条产品生产供应链、一片辐射区,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集团的上海农工商集团旗下的“光明”乳业、“海丰”大米、“爱森”猪肉、“星辉”蔬菜,在上海地区乃至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过去短缺经济时代,农产品供不应求,没有牌子、没有承诺关系不大,消费者也不看牌子购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作为商品也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民挑选余地大增.随之而来品牌效益开始凸现。品牌是产品的标识,是标准化生产的代名词。是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质量承诺和信誉保障。随着城乡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今后对没有品牌标识的农产品逐步拒之门外是一大趋势。目前总体上农业品牌还处于“叫不响、走不远、做不大”的阶段,农业品牌需要培育、更需要呵护。因而,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强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培育品牌和做大品牌农业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为实现吉林大米品牌由初创期向成长期平稳过渡,吉林大米品牌宣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主要瞄准浙江、福建、北京等重点销区,开展吉林大米品牌系列宣传活动。尤其是去年在浙江举办的吉林大米文化节,吉林省11个市县粮食局与浙江省11个市、区级粮食局结成对子,开展吉林大米文化传播、产销对接等系列活动。一个月内吉林省共签订合作项目48个,总金额13.2亿元,成  相似文献   

13.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报纸的经营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都认识到,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报纸的影响力和品牌是关键。而要树立报纸品牌,则必须在明确报纸品牌内涵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经营和推广手段,以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范琛 《浙江林业》2008,(8):35-35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距离杭州只有60公里的安吉县,算得上是“好生态”的代名词了。植被覆盖率达75%,森林覆盖率达71%,这是安吉人值得骄傲的数字。从杭州人熟悉安吉这个名词以来,这个竹之乡在生态方面拿荣誉可谓拿得手软:“全国首个生态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建设互促共建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动农业品牌建设,既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归宿。为此,将针对农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即强化农业品牌意识,积极促进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主体的有效协作;积极培育并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视技术创新与推广,有效提高农业品牌的科技含量;重视品牌基础建设,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安徽桐城小众茶叶品牌“阿中家的茶”为例,探索小众茶叶品牌的抖音推广策略。文章结合小众茶叶品牌的抖音短视频推广优势,提出“阿中家的茶”抖音推广建立IP形象和流量变现两步走方案,分析小众茶叶抖音推广、快速打开产品市场的可能性,并提出小众茶叶品牌的抖音推广策略,有利于小众茶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可带动新农人实现盈利增收。  相似文献   

17.
围绕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休闲第一品牌,浙江省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出了建设“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的目标,在具体举措上突出“九个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品牌建设中的误区 品牌这东西,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乏魅力:一件价值30元的运动衫只要贴上“耐克”的标志就可以卖100元,一个男人打上金利来领带、带上劳力士手表、开上皇冠汽车就足以展示财富和身份。尽管中国企业近几年已经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加快品牌扩张的步伐,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缺乏经验,加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品牌建设成为普遍的困惑,总体表现不佳,目前能够走到国际市场的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功的品牌在提高自身信誉度锁定客户群体、提升客户忠诚度、新产品的推广、 业务的发展等方面起着其他营销手段不可特代的作用.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品牌管理,以树立核心竞争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提到"打造支特新农村建设主导银行品牌",可见品牌建设在农发行当前和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将是一项紧迫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成功地打造"建设新农村银行"品牌是农发行及其产品区别于其他银行及其产品的标志,也是农发行服务个性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小企业在论及品牌及品牌建设时,往往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品牌塑造和建设只是大企业的专利,因为品牌的塑造往往会占据企业大量的营销预算,高昂的品牌推广费用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品牌塑造和中小企业无缘。但这只是中小企业的误解,在品牌推广和建设中,中小企业其实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运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品牌建设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