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上“就业结构偏离度”方法测算,目前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约100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为57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25万人,占42.5%。另据32个市、县231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到2003年底,广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人数占26.0%。  相似文献   

3.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5.
<正> 云南省是一个典型高原山区省。全省有耕地4,200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6.8%,而且84%的耕地分布在山区。1984年全省总人口3,3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86万人,占总人口88.8%。农业人口70%分布在山区。本省民族众多,共有24个少数民族,人口1080万,占全省总人口32%.一、云南省山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山区省农业劳力转移与平原省农业劳力转移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1.农业劳力剩余率大,转移任务重。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这部分劳动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潜伏在种植业部门。不同省份因人口密度、农村劳力总数不同,用剩余劳力绝对数不能  相似文献   

6.
拥有百万农业人口的安徽省庐江县,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增大,到2008年底,全县劳务输出2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1%,并呈现出鲜明的九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胜颜 《老区建设》2008,(15):53-55
江西省寻乌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县。2007年,全县农业人口26.30万人,农村劳动力13.14万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87.7%和43.1%。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县果业大规模的发展,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对全国31个省份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2005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8319万人,比上年增加957万人,增长5.5%。已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并呈现出以异地转移为主、就业以制造业为多、西部地区转移人数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彩虹 《北方经济》1995,(1):F003-F003
据统计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人口总数为1428.5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为574.3万人,乡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4.5%。预计2000年,我区乡村人口约达1486.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乡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993年比1979年,农业劳动力增长28.5%。目前,我区农业有100多万剩余劳动力。从近年来统计报表显示,今后每年仍将有30-40万当年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由于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吸收了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还有36.2万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我区农村劳动力占有的土地面积较多,当前看,我区并不完全是富余劳动力的地区,但由于农业收入效益差和农忙季节较短,农闲时间较长,不少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我区每年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是30万人,每年从农村和外地到城市的劳动力不低于30-4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是有好处的,但是无序的流动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并已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3.24亿人。按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水平,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只需约1.2亿人,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只需0.6亿人,合计只需劳动力1.8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4亿人。而且,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效地转移农村富…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其农民收入互动关系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截止到2012年,广西农村人口4166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约2500万人。农民外出务工人员1011万人次,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0.8%.其中:区内400万人次,区外611万人次。2013年1-6月,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98万人次,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06,(6):34-35
近年来,镇海区委、区政府立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富裕农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至今年1月底,全区7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6万成功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9%。大批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030元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达到了85%。二是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区城镇化率已提高到了63%。  相似文献   

15.
祁彪 《江苏经济》2003,(8):33-33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盐城调研时指出,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个世纪工程来抓,让大量的农民走出去赚钱,全力加快富民进程。这对于有着百万人口和丰富劳动力资源的阜宁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目前阜宁县劳动力已转移17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68%,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外出务工人员约占全市的1/3强。2002年,阜宁县被国家农村劳动力开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通渭县现有农村人口42.5万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6.6万人,有城镇下岗人员(包括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0.7万人。针对7.3万人需要就业的实际情况,甘肃省通渭县立足东南沿海及发达城市普遍出现“民工荒”、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来补充的现实需求,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全县开展建筑、缝纫实用技能和农业技术等各类培训380场次,受训人员达3.1万人次,有2.5万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能。通过城乡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力地加快了城乡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城乡富余劳动力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2004年,全县通过培…  相似文献   

17.
刘濛 《北方经济》2012,(5):48-49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2009年底,河北省总人口达到70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9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6.3%。农村劳动力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2009年,河北省乡村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789.7万,比上年增长10.5‰。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行业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但比重不断降低,由1990年的75.5%降为2009年的52.6%;大量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二三产业,同期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却由24.5%上升为2009年的47.4%。其中,加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是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8.
金刚 《老区建设》2008,(13):51-52
就业是民生之本、小康之基、安国之策,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江西省丰城市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约98.5万人,农村劳动力约60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30多万人,农业人口密度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为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问题,我市党委、政府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强企增岗为主导,以鼓励创业为突破,逐步形成了农民、企业、培训机构、政府共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局面。2007年全市GDP完成13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3.1亿元,在中部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3位。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内转移就业3.9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39万人。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甘肃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与特点建国以来,在农村人口高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甘肃农村劳动力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1988年全省农村人口达到1781.01万,比1958年增长了60.4%,年平均增长1.59%;同期农村劳动力由458.7万人增加到781.76万人,增长了70.4%,年均增长率1.79%。农村劳动力年递增率比农村人口高出0.2个百分点。目前,甘肃农村劳动力处在由第二个生育高峰所推动的新的增长高峰前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万千 《发展》2005,(7):20-22
转移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居住地点的权利,与他们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各级政府做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为艰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外出劳动力,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关系到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