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家书     
我上初中那年,父亲出远门了。临行时不断叮咛我要听话,不要任性。父亲走了,看着渐渐远去的父亲,母亲用袖口拭了拭眼角,我知道,她在为父亲担心。我住校了,两个星期回家一趟。“娃,回来了!”娘说着走进了厨房。“嗯!”我跟了进去,帮母亲烧火。“你爹走了20天了吧?吃罢饭给你爹写个信。”娘说。晚饭后,我拿出纸和笔等着母亲。母亲坐在床沿上,眯着眼,缓缓地说着:“他爹,家里都好,别挂念,你也好不?你走后就下雨了,地不用浇了,三婶家的猪下崽了,他三舅的眼也好了,能下地……”“你光知道说些废话……”我不耐烦地嘟着嘴说。母亲一脸惊愕,用尽量温…  相似文献   

2.
泼妇     
村里人一提起母亲就感到头痛。他们说:“老姜活着的时候,他老婆挺好的一个人。老姜一死,他老婆就变成了泼妇,这事真是蹊跷。”他们说的老姜,是我父亲。由于母亲的名声不好,我的两个姐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找不到好婆家。村里人说:“泼妇的女儿,将来肯定是个泼妇,娶了她,整天冒烟喷火的,日子就没法过了。”那时候我还小,还在读初中,还不懂谈婚论嫁的事,对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也不在乎。我的两个姐姐却很在乎。特别是我二姐,对母亲非常不满,说起话来像刀子似的。二姐说:“咱妈太不像话了,骂街上瘾,我的脸都让她丢尽了。”大姐叹了一口气说:“别…  相似文献   

3.
高考落榜后,我整天呆在家里。一天,我和一群小青年在村口遇见了一个鸡贩子,我们拦住他纠缠,鸡贩子不屑地说:“我还要收鸡呢,没时间和你们磨牙……瞧你们这群毛孩子,能做主卖你们家里的鸡?”几句话搅得我们这帮子年轻人火起,纷纷拍着胸脯说:“今天我们非把鸡卖给你不可!”我们经过讨价还价,讲定每只鸡卖两元。我将家里的12只鸡提到村口古槐树下,这时父亲和母亲刚好从地里归来。母亲立刻惊叫起来:“你怎么能卖鸡?”这时我才如梦初醒:它们是我们家的银行呢,一家人的油盐酱醋全靠这几只鸡了。可我不能让鸡贩子瞧不起我。我不理睬母亲,对鸡贩子说…  相似文献   

4.
掌心朝下     
大学毕业那年,我拿着简历和文凭跑了许多家人才市场,多次碰壁后,我整天呆在家里再也不愿意去找工作了。父母不忍心说我什么,只是暗暗叹息。不久,父亲下岗了,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父亲出去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我却无动于衷。一天,朋友邀请我到酒吧聚会,我向母亲要了一百块钱便赶去了。酒足饭饱后,我站在门外和朋友告别时,听到一个声音:“让我进去吧,我只捡矿泉水瓶子。”“不行不行,这是酒吧。”好熟悉的声音,我扭头一看,脸刷的一下就红了,是父亲!他穿着破烂的衣服,低着头,提着一个垃圾袋。父亲看到我并不惊讶。“你在这干什么?还不回去!”我…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母亲承包了村里的20多亩滩地,承包期是20年。为此,母亲从姐姐家借了好些钱。今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坐在炕上,酒酣之时,母亲对我说:“欠你姐姐的钱,妈还得差不多了,等秋天卖了豆子,就能还完。以后没什么要紧事了,我就攒些钱,等着供孙子好好上学吧。”母亲一边说,一边抚摸着孙子的头。看得出来,母亲那天很高兴。干了半辈子瓦工的姐夫,突然间喊着要转行。40多岁的人了,硬是跑到县里的驾驶学校考驾照。每天他都骑着车一趟一趟地往城里跑,我见到他的时候,正赶上他从县城学车回来。他一把拉住我说:“兄弟,姐夫学得差不多了,学成了就买一辆…  相似文献   

6.
想念母亲     
好久以来,我总想写一写母亲,可一直未能如愿。看着街上洋溢着幸福笑脸的母亲,特别是每当我看到和母亲年龄相仿、满头银丝,却怡然悠闲地乐享晚年的老妈妈,我又一次强烈的思念起已故二十三年的母亲!我是家里的老五,上面已有四个姐姐,父亲一直想要个男孩。听大姐说,母亲生下四姐时,突然不会说话了。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农村,对生了四个女儿的母亲,心里该有多大的压力啊!谁知,天意难违,直到母亲三十九岁时,还是生了一个女孩!那就是我。可以想象父亲的  相似文献   

7.
一堂丝瓜课     
水心 《乡镇论坛》2009,(21):21-22
去年,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想让母亲来小住几天,母亲因为家里有忙不完的活,一直没有成行。前天。母亲忽然来了,我下班回家时,她正坐在门口,我惊异地说:“你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你,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费了不少事吧?”母亲站起身,笑吟吟地说:“不费事,鼻子底下长着嘴,我会问路,人家可热情了,大娘长大娘短地称呼我,恨不得把我送到这里来。家里的丝瓜结得多,吃不了,给你送点来。”母亲身旁放着一个蛇皮袋,我看了看,里面足足有几十根丝瓜。  相似文献   

8.
法律顾问     
自留地、自留山归谁所有四川省宜宾县永兴镇某读者问: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我家共5口人,分得5份承包地、5份自留地和5份自留山。后我两个姐姐嫁到外村,父亲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我上学毕业后分到机关工作,各自的承包地都已退回集体。只有母亲一人的户籍在本村。2003年我母亲去世。请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我母亲那份承包地应如何处理?那5份自留地、5份自留山归谁所有?答:首先可以明确,你母亲的那份承包地应退回集体。这是因为,你家的承包地属于家庭承包(按户承包),只要你家中的一位成员具备承包资格,就可以继续承包集体土地。而现在,你和你…  相似文献   

9.
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言语猛然变得少了起来。为了供我读书,父亲起早贪黑在庄稼地里忙碌,人也迅速变得苍老起来。那时,父亲和我只能勉强应付一日三餐。每到过年时,父亲就睁着空荡的双眼,让我揪心得说不出话来。母亲在世时的每年除夕,尽管家境贫寒,但全家三口吃年饭的喜庆气氛会充盈在屋子的每个角落。后来的年饭简单而仓促,令我上床的时间都提前了不少。那年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然后悄悄出门。乡村的规矩是拜年要赶早,喊上一连串“爷爷”、“姥姥”、“伯伯”、“婶娘”什么的,再说上一段恭喜之类的话语,主人就会喜气洋洋地拿出家里好吃的…  相似文献   

10.
笑口常开     
新保姆家里请了个新保姆。男主人吩咐保姆说:“记住,我和孩子他妈每天早晨7点钟吃早饭,你要……”保姆连连点头说:“我知道了,到时候你们先吃吧,不用等我,我要睡到8点钟才起床。”偷羊一妇人偷了邻居的一只羊,把它藏在床底下,嘱咐儿子不要说。邻人沿街叫骂,他的儿子赶紧说:“我妈没有偷你家的羊。”这妇人怕儿子漏陷,连忙斜着[睛看他,暗示他不要乱说。他的儿子指着母亲对邻居说:“你看我妈的那只[睛,活像床底下的那只羊[!”都忘在家里某老人读完一本关于如何增强记忆力的书,便大肆吹嘘他的记忆力提高了一大截,还要老妻试试他。妻子说:“明天…  相似文献   

11.
灶台火     
我看着时间呢,那个中午从十一点半开始母亲就一直在灶台上忙活。母亲边忙活边和我摆着龙门阵,拉着家长里短,从母亲的母亲、父亲的父亲一直摆谈到田里秧苗快栽得了,地里猪草又长高都盖着青菜了。我有些迷惑,母亲真的老了?直到中午一点半钟,足足两个小时,母亲才把一顿饭做好。现在家里只有三个人吃饭,以前家里老老少少十来个人一大桌,母亲做一顿饭都只要一个小时就好了。那土灶头,母亲几十年围着转,闭着眼睛都能做好一顿饭。今天这是怎么了呢?  相似文献   

12.
一封家书     
儿子:你寄来的报,爸妈都收到了。又到一年的开春时节,家里很忙,前几天我和你母亲到镇上卖了些玉米,买回几袋肥料,为春播下种做准备,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外安心做好工作,保重自己的身体。儿子,我和你母亲看了寄来的报后,有一段话让我和你母亲心里很惊。我很想问一下,1000亿元钱到底是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假如一袋化肥15元钱,能买多少?我和你母亲整整算了一天一夜,纸上净是圈子,也没算出来。但就这1000亿元钱,去年全部被当官的吃掉了。可惜得很呀。报上说,中国烹饪协会目前报道的消息说:“2002年中国餐饮业全行业年度营业额首次超过5000亿元,其…  相似文献   

13.
忽然一笑     
王建新 《审计月刊》2006,(3):F0003-F0003
母亲与银行一位喜剧演员向人说起幼年时每次向母亲要钱,母亲总是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银行?”其实,这位演员是说:“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父母本来就是银行。要是真的自己去银行向人家要钱,出纳准会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你妈?”宁可左边女:“你能花五千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什么?我左耳有点背。”女(向他的右耳):“你能花一万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你还是到我左耳边来说吧.”清醒的头脑“我能不能请求您,经理,”年轻人腼腆地对自己的上司说,“能研究一下给我增加工资的问题吗?我不久前结婚了……”“非常抱歉,我的孩…  相似文献   

14.
漫画与幽默     
父子醉酒父子两个,都是酒鬼。一天,父亲在朋友家喝得酷团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来。回到家,盯着儿子的脸看了好一会儿,生气地说:“奇怪,你的脸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入不人、鬼不鬼,我不能把这座房子留给你!”儿子在家也喝得烂醉如泥,听了父亲的呵斥,说道:“那更好!像这种招摇晃晃、来回打转、东倒西歪的房子,白给我都不要!”先生牛从前,有一个小官,后来退职靠教书为生,他瞧不起手艺人。一年端午节,一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请裁缝、木匠两位师傅干活,这个学生的父亲就请他们三人同桌。那先生想:这两个“赤脚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她从12岁开始,每天放学后,都要到一个富人家里打几个小时的零工。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亲发了几句牢骚。父亲听后对她说:“听着,你并不在那儿生活。你生活在这儿,在家里,和你的亲人在一起。只管干活就行了,然后拿着钱回家来。”从父亲的这番话中,她领悟到了人生的四条经验:一、无论什么样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度钻石木兰夏华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说自己很懂男人,依文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对每一位男性客户的深度关照。而这份"懂",根源于她对父亲的爱与敬重。夏华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东北家庭,上有3个哥哥、1个姐姐。母亲认为男人不可以下厨房、做家务,家里吃饭都是男人先上桌。14岁那年,母亲去世了。那时哥  相似文献   

17.
手有一盏灯     
做村主任的父亲说手里的大红印章是一盏灯,是一盏会发光的灯。小时候,每当父亲在家里盖印章,我便雏燕儿似地爬在他身边眨着大眼睛了,还常抢在手玩耍,父亲总很吓人地吼我:“儿啊!瞎玩不得,这是灯,是一盏灯……”那年我患了场大病,去县城医院,得赶二十多里的山路。迷糊中,我听母亲说:“就把那疙瘩放家吧。”父亲说:“带着,这是一盏灯,灯能避邪呢!”他把那疙瘩地装进兜,很小心,真想不到,进县城医院治病须有村里证明信,那是治病的“通行证”多亏父亲随身带了红印章,在写有几行字的纸上盖了。大夫说,若不是有盖印章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冶金企业文化》2010,(2):12-12
几年前,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主持人说:“你会成为你最憎恨的那个人。”这句话如雷贯耳。憎恨父亲的儿子,通常是跟父亲最相似的;憎恨母亲的女儿,也最像母亲。我们非常憎恨某人。不知不觉间,却变成像对方那样的人,这不是最大的笑话吗?某人憎恨上司,离职后,仍然在别人面前咒骂她,然而,每个人都觉得她们两个人其实非常像。  相似文献   

19.
父亲在老家的农贸市场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生意。门面是小镇里统一装修的,一排十几个门面全都卖副食品,而父亲总是每天卖得最多的一个。有一天,我悄悄把父亲拉到一旁问:“为什么你的生意总是比别人好?”父亲笑了笑说:“你到那边去买两斤花生米试试。”于是我走到另一家门面前,老板挺热情,赶紧招呼。听说我要买两斤花生米,老板口惹悬河地夸起来,说自己的花生米是全镇最好的,也最便宜。其实我知道,全镇十几家副食品店进货都是在一个地方,价格也差不到哪儿去,哪个店都没什么特别优势。当我回到父亲的店面时,一位顾客正在买老姜:“你这姜好吗?”…  相似文献   

20.
贾植芳  曾复元 《英才》2005,(1):114-115
在上帝给我铺设的坑坑洼洼的生活道路上, 我总算活得还像一个人。我是一个财主的儿子,我的家族在曾祖父时代开始发迹, 到了我伯父的手里,达到了全盛时期。我生于袁世凯称帝的那一年,从小不守本分,在老家山西襄汾南侯村,给家里人惹了不少麻烦。按伯父的意思,我留在家里种地也不合适,最好是跟我那个在宁夏一带贩卖鸦片烟的大舅去西北闯荡,因为我胆大包天,干这行倒有出息。父亲没有表态,母亲给伯父跪下:“大哥,你只供老大念书, 不供老二念书,这使不得!要念两个就一起念,不念就全不念。”可以说,在这生命的转折关头,是母亲为我争取了一个读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