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的新<公司法>在第20条、第64条中明确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什么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它与英美法系国家所称的"揭开公司面纱"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实际从渊源上来说,该制度正是根源于英美法系的"揭开公司面纱'理论.本文主要阐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揭开公司面纱"规则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这一制度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近百年来的发展概况,进而引出了我国法学界现阶段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主要学说.最后针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点及缺陷,对于完善相关立法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被滥用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母公司对子公司过度操控等情形,严重破坏公司法人制度。可见,公司法人制度并非没有缺陷。2005年我国新《公司法》第二十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标志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首次确立。至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被滥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起源于英美法,英美法系国家又称其为"揭开公司的面纱"。具体是指当公司的法人人格被股东肆意滥用,公司的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将无视公司的法人人格地位,否认股东的有限责任。它对于规范公司的行为、防止公司权力滥用导致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是现代立法技术上的进步,将有利于保护公司债权人的权益,保证交易安全,促进经济秩序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但在实践中此项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适用和完善。本文将围绕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理论基础、立法现状、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纷纷在其公司法中规定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不仅有利于矫正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而且保证了公司法人制度沿着其既定的价值目标向前发展。我国实施公司制度的时间不长,公司制度也不够严密,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侵害第三人利益的不法行为较多,应当从多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且完善,在不同国家有着各种拟人化的称谓,美国形象称之为"揭开公司面纱",英国则谓之"刺破公司面纱",德国直呼其为"直索责任"。虽称谓各有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内涵,意指为避免滥用公司的独立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而设定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范雨濛 《价值工程》2006,25(3):96-97
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度的基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有限责任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发展;文章阐述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涵、价值以及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提出了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从观念、立法和司法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又称"刺破公司的面纱"。我国现行《公司法》虽然确立了该项制度,但因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随意性也较大,因此在适用过程中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重点探析该制度的责任主体,并分析其内涵和分类,归纳责任主体的构成要件,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紫荆 《企业导报》2012,(9):164-165
有限责任是公司作为典型法人所具有的最为重要的本质属性,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也出现了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借助有限责任制度来牟取私利,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因此,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我国新《公司法》也纳入了该制度。本文将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评析我国新《公司法》中规定的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9.
朱涵  宗阳 《企业导报》2010,(5):75-7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传入我国不久,国内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并不如国外那样深入,旨在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制度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拟在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基础上,讨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股东有限责任除外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比较研究 公司人格否认。在英美国家通常被称为无视公司人格(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veil of corporation)或者揭开公司面纱(1ifting the corporate veil);在德国被称为股东的直索责任(Durchgriffshaftung),主要是指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传入我国不久,国内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并永如国外那样深入,旨在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3.
梁春娥 《企业导报》2013,(4):161-162
新公司法对于一人公司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予以确认,但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法人人格独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股东的投资风险进而促进投资兴业,繁荣社会经济。但是,这种制度并没有完全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运作,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人们在观念和制度上将公司人格独立、有限责任制度绝对化,使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的不合目的性,既充当了投资者的保护伞,也成为了舞弊者的护身符。面对实践中遇到的种种事与愿违,从美国判例法中走出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为法人人格制度的修正与完善打开了一扇窗。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第20条第3款已大胆导入了这一制度,这是在成文法中最明确地规定公司法人格否认的立法例。但是,由于该条表述过于抽象,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受理还在持观望态度。所以,目前尚未发现援引该条而作出的典型判例。现希望通过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浅析,从而对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了解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确立,从根源解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成立的法律意义;针对在立法规制和司法实践中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各种分析对比得出对于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建议,从实体和理论两方面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现今支配股东利用公司独立人格与有限责任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日渐增多,对此新<公司法>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是我国既有立法只是认可这一制度,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应用严重受限,"同一案件,多种裁判"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仅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无法驾驭这一制度的,只有构建完善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才是实现立法效果之途径.  相似文献   

17.
“揭开公司面纱”是公司独立人格原则的例外,是一种对公司、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与权利的平衡。由于一人公司的特性,其股东作为公司的意志机关与公司人格更容易混同。建立“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本质基于人格混同,包括顺向和逆向的混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人公司股东以其名义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对公司的效力,法律并无明文规定,可依循“揭开公司面纱”的法理基础和逻辑予以分析并判断,以实现矫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公司的法人制度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促进公司以及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法人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也逐渐显露出了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可能产生社会效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维护经济主体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稳定,是各国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国法律应当借鉴外国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研究理论,更好地指导本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公司独立人格制度是现代法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观念和制度上将公司的独立人格制度绝对化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合目的性。鉴于此情况,西方国家最先创制了一种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即在承认公司具有法人人格的前提下,对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公司及股东独立人格加以否认,直接追索公司背后成员的责任,以规制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的行为。笔者从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入手,进而引出适用公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出发,结合国外法学研究动态,研究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其适用的法理基础,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适用,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