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运用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以1998年-2009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化是房地产价格变化的Granger原因,并且存在3-6个月的滞后期,即央行当前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将在3个月至6个月以后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重要渠道,货币政策传导到房地产价格后将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央行应该充分发挥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双向影响机制,并运用VAR模型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其中货币供应量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并且房地产价格对宏观经济也有着明显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文章从理论阐释了通胀目标制的功能机理,运用48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通胀目标制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锚住通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稳定产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货币政策框架。这一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的我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郑冰 《特区经济》2011,(2):93-94
本文选取2000~2009年数据,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存在一定的梗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企业与金融机构改革来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6.
陈平 《北方经济》2008,(10):74-76
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ADF检验、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技术等最新计量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近年外汇储备量FR和货币供应量M2为依据,运用Eviews 5.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对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伟  吴润萌 《中国经贸》2012,(12):134-134
由于近来的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本文运用货币论的分析方法讨论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实证分析了近来人民币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及其效力大小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本研究回顾了1995年以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相关系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股票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并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角度分析股市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的影响,最后提出短期内将股价纳入货币政策监控目标、长期将其纳入广义价格指数成为货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尽管当前人们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了解得并不算全面与彻底,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始分析低利率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去刻画风险承担渠道的具体特征。文章的实证分析使用1998~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年度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除了验证中国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之外,文章还从资本约束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银行在风险承担行为方面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利率的下降将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积极的缓解作用,而当货币政策利率低于某种基准利率时,其对银行的风险承担则将产生负面的刺激作用。此外,银行的资本状况确实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  相似文献   

12.
尽管当前人们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了解得并不算全面与彻底,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始分析低利率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去刻画风险承担渠道的具体特征。文章的实证分析使用1998~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年度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除了验证中国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之外,文章还从资本约束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银行在风险承担行为方面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利率的下降将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积极的缓解作用,而当货币政策利率低于某种基准利率时,其对银行的风险承担则将产生负面的刺激作用。此外,银行的资本状况确实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城乡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乡镇经济》2009,25(11):76-79
文章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2001—2008年间货币政策的两种传导机制与城乡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是通过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共同传导对城乡经济增长发挥作用的,信用渠道对农村经济增长占主导作用,进一步分析得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是城乡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给出疏通农村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少峰  黄启 《特区经济》2014,(6):174-176
本文以陕西省和甘肃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存在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对陕甘两省的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统一的货币政策在陕甘两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不同省份的差异;另一方面,实证表明,货币政策对陕甘两省产出冲击不明显,因此陕西和甘肃两省应采取措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干预协调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基于短期内货币非中性这一前提,货币政策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确保经济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运行。因此,短期内货币非中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并搜集了我国相关的数据资料,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有关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我国短期内货币非中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技术对欧元区单一货币政策实施以来主要成员国的银行利率传导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各国银行的利率传导在传导的规模和速度上均存在差异,但差异较单一货币政策实施前缩小。这意味着欧元区一体化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且欧元区尚存在一体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赵太银  曹家和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66-68,73
文章利用"G—R"模型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非对称性,通过我国汇改前后的比较得出,汇改之前货币政策独立性小于汇改之后,但汇改后,为保持汇率稳定而进行的冲销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通过江苏、山东和四川三省的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存在着正向的溢出效应。即扩张性的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的影响也是扩张性的。第二,对比国外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短期,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产出变动的贡献率要小于其对G7国家和韩国产出变动的贡献率,而在中长期,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产出变动的贡献率和其对G7国家和韩国产出变动的贡献率是基本持平的。第三,从趋势性分析来看,1995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的中长期溢出效应大体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孔雀 《特区经济》2010,(2):110-11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对M1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交易效应比较明显,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关注股价。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在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各种约束进行了阐述,并实证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不能解释近年来的GDP的增长,我国可以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替代目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