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企业并购是扩大企业经济规模、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的有效方法,然而并购又不可避免地会为企业带来一定风险,尤其是并购后未能实施有效的整合管控,使并购未能获得预期效益,造成并购失败。企业要想实现并购目标,除了加强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之外,如何对并购后的企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也尤为重要。本文以被并购的种子企业为例,论述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并购是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结果,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并购包含着对并购双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的要求.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而且可以使并购企业获得保持其持续竞争优势所需的稀缺文化资源.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并购整合中的文化风险的来源及其影响,除了文化差异直接给企业并购带来文化风险外,还有并购方式、整合方式以及目标企业的公众关系等因素带来的文化风险.#  相似文献   

3.
杨惠旻 《中国经贸》2014,(14):112-112
目前理论界对企业并购后整合风险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于国企、私企等中小企业;对整合风险的研究多为文化资源方面;在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的研究中,对其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并购动因等方面探讨的较多。本文以优酷土豆合并事件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络视频行业背景和并购动因,从经营战略、财务、文化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指出其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的方法,力求为网络视频行业并购后的整合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并购风险的研究大多数针对的是财务风险、整合风险。而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的并购风险研究得还很少。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实施了国际并购战略,以实现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快速利用。在国际并购中,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法律制度、企业伦理、管理文化、市场区域等多方面的并购风险。为此,对汽车企业国际并购中的并购动因和种类、并购风险的成因和种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并购中针对风险应对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有企业改制问题是党和人民最关注的大问题。外商投资、合资合作办企业等经济行为在我围也日渐增多。解决好改制、并购中的诸多问题是我们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资源优化组合、吸引外资等经济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单位的整合、并购,这种整合并购必然涉及人员的整合管理,如何做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并购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正成为当下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主要路径,由于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财务资源方面差异,并购完成后的财务整合也成为企业并购双方无法回避的一项课题,财务整合效果直接影响并购项目能否产生预期协同效应。本文基于CY集团并购案例分析,对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措施及整合后的评价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许多大型企业为了扩大经营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而选择并购方式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增值的目的。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是一个重要内容,财务整合的状况对并购后的企业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影响。财务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做好财务整合问题纠正工作,规避财务风险,使并购后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此,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对策,以便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汪立元 《特区经济》2012,(3):299-301
成功的汽车制造业并购能使并购企业迅速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但在并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要保证并购的成功和并购完成后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必须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防范,主要措施包括充分获取并购方信息制订合理并购价值、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谨慎利用资金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以及加强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整合风险等方面。上汽并购双龙汽车的案例体现了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而对于如何规避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申坤 《中国经贸》2023,(5):22-24
为了能够更快速地实现企业所设定的战略部署,通常情况所使用的方式为企业并购重组。企业所开展的并购重组工作,对于所拥有的资源配置起到了理想的优化作用,并且能够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推进效果。但是在实际所开展的并购重组过程之中,企业在实施资本运作,完成并购重组的过程之中,不论是在调查评估这一阶段,或者是在融资支付相关策略的选择等多个方面,都可能会存在着无法被提前预估的隐患,而这些隐患的出现,可能会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从而导致大部分的企业在开展并购重组交易的过程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这一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相关企业对于并购重组交易过程之中所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损伤,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风险事件,较为显著的一种情况就是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可能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实施相应的分析,主要是根据交易定价、融资、支付方式、流动性风险以及并购重组之后所存在的整合风险等多个方面实施描述,基于此能够提出最有效的解决措施,规避企业在该过程中发生财务各项风险,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完成并购重组交易,能够实现预期的效益,拥有更高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智润 《改革与战略》2011,27(5):144-146
跨国并购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是中国企业迅速获取全球性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国并购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及文化整合问题,致使跨国并购的风险日益凸现,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以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以及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为基点分析了跨国并购中形成文化冲突的原因及其表现,并针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如何消除或减少文化冲突、进行文化整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建强 《特区经济》2011,(6):245-24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跨国并购无疑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法避开外资并购的浪潮,外资并购带来了高端的科技、先进的管理经验等,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弊端。如何趋利避害,在外资并购的角逐中争取我国利益最大化是考验我国对外资并购审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研究,指出二者的区别,提出建议,以求对我国今后外资并购审查立法执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企业进军海外投资不仅要面临来自市场的各类风险,同时也不断遭遇各种政治风险。了解、关注、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政治风险,制定正确的应对防范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出版业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研发和创新驱动成为出版业提升内生发展动力的利器,并将深入赋能文化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为客观评价出版企业研发能力水平,利用熵值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7家上市出版企业研发能力进行测度。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出版企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投入产出率低、会计核算不统一、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助力我国出版企业更好的进行研发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市场分割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区域整合战略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都迫切地需要中国企业实施横纵向整合战略建立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然而,中国现行的地方市场分割制度安排并不能够支撑中国企业做强主业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地方市场分割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区域横纵向整合战略的影响途径和作用机理,除了宏观的经济管理体制约束外,还体现在对企业实施横纵向整合战略所应具备的产业基础环境的培育和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周晋 《特区经济》2020,(3):158-160
近年来,我国不少出版企业开始将境外市场纳入自身发展版图,境外投资成为出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分析国别风险,合理防控风险,是我国出版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F出版公司收购美国P公司为例,分析并购发生前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风险变化情况,梳理F出版公司的应对举措,为我国出版企业管控境外投资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颁布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通知明确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这标志着并购贷款业务正式开办。文章指出,并购贷款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关注并购贷款的风险。文章分析了并购双方企业、并购整合以及商业银行操作等并购贷款的风险来源,总结归纳了并购贷款的风险特征。文章针对并购贷款的风险提出了贷前严格审查、贷后跟踪调查和规避操作风险等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是成功的,"管理熵"理论可以对其进行解释:企业系统中存在"熵增效应"。并购后的企业作为一种耗散结构组织,其管理层可以向外界引入"负熵流",以期最终减少"熵增"。"企业财务管理再造"是并购后企业引入的"负熵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2018年国地税合并改革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从税收征管独立性视角考察了其对企业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会导致企业总体债务规模显著上升。区分债务类型来看,国地税合并未促使企业增加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银行贷款,而是促使企业增加了不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商业信用,这一结果否定了债务税盾效应假说,而支持了流动性约束效应假说。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以及成本转嫁能力较弱的企业中,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债务规模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再次验证了流动性约束效应假说。此外,文章还发现在国地税合并之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股利分配显著下降以及财务风险显著上升。文章结论表明,在国地税合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注意税收征管加强给企业带来的流动性约束,这对于现阶段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