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亚林 《企业导报》2012,(18):153-155
针对目前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现状,文章选择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作为研究视角,并重点分析了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升级。该研究结论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制定产业集群升级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院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造就了集群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建立在产业集群基础上的价值链的完整性和长短性,决定着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文章在对产业集群和价值链相关的理论进行回顾之后,以泉州鞋服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为例,论述了构建价值链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进而提出产业集群价值链构建的发展战略和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于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概括了国内物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物流产业集群升级要明确思路,确定方向.根据以上思路,提出了在价值链下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煤炭资源在全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剖析了内蒙古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就全球价值链嵌入视角下内蒙古煤炭产业集群升级目标与升级类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遭受重创,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随着生产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与重构,各地的产业集群或被动或主动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我国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所面临的困境,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6.
嵌入跨国公司价值链的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跨国公司价值链战略的视角,分析我国产业集群在发展和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产业集群企业应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网络中找准节点,主动链入,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织类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的联系,然后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进行了讨论,从国家战略层面给出了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升级策略,最后依托立体交通多元化区域经济创新实现产业集群升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提出基于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尝试将管理会计引入产业集群模式中,借助管理会计的思想与方法,更好地实现产业集群对集群内各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国内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引出管理会计理论应用在产业集群中的可能性,最后研究了管理会计理论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包括价值链分析、成本管理、风险预警和绩效评价等,以此作为管理会计在产业集群中应用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近年来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的一种新兴理论,基于该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福建产业集群的类型、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沿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这对我国相关产业集群升级战略及相关政策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立帅  李锋 《价值工程》2008,27(3):44-47
目前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概念、类型、治理和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等方面。而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之下发展中国家升级产业的动力机制、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问题,对研究我国产业提升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国际产业转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阿瑟·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论"、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指导我国服务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具有局限性,提出应用价值链思想来指导中国服务业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城市和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基于财富500强外资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产业价值区段的视角,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劳动分工的时空演化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分支机构的价值链层次不断提升,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则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无助于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下惠东制鞋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鞋大国和鞋类出口大国,广东惠东县是中国重要的女鞋生产基地,惠东的制鞋业已经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鞋产品大量出口,制鞋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惠东制鞋业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产业集群有待升级。本文研究惠东制鞋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重点研究分析惠东制鞋业的产业集群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瑾 《企业经济》2012,(7):105-111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是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的一种崭新重要理论。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大多从集群生命周期、全球价值链和区域创新网络视角进行阐释。近些年国内学者也开始对产业集群升级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证分析。但就以往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基于经济增长常态的确定环境下所作的探讨,而运用企业生态学研究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的文献极少。所以,本文在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重点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作进一步的理论深化和拓展:基于金融危机影响效应的判断,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实形态和结构困境的分析,提出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分层梯度式模式构想和对策建议,进而为我国形成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例证。  相似文献   

15.
曹锦文 《物流科技》2010,33(6):36-38
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总会遇到集群衰退、集群创新力下降以及产业集群抵御环境变化能力下降等不可避免的系列问题。由于初级产品产业比重大、附加值低等,河南省产业集群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多,急需解决。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集群现状的分析,抓住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基本特点和共性问题,基于供应链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存在的劣势和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才能解决。针对河南省不同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各自特点,提出构建河南省产业集群的供应链体系策略即构建跨区域的产业供应链体系,规划出重点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战略,产业集群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绍兴传统纺织行业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传统产业集群的代表,基于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理论,提出四种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以及链条升级,分析优化可行性路径,从而寻求传统纺织产业优化升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中技术学习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技术学习的知识来源、学习过程和学习机制问题,指出有效创新源不足是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面临的难题,也是今后应该着力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7,(7):105-110
旅游养老产业是多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形态,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养老市场的热点。本文在阐释旅游养老产业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理论旅游养老产业的价值链体系,包括核心产业价值链、相关产业价值链和衍生产业价值链;选取国内外典型旅游养老产业案例进行研究,阐释了价值链视角的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即价值链渗透发展模式、价值链延伸发展模式和价值链重组发展模式;综合比较三种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在战略定位、盈利方式、适用范围、管理要点、实施路径的区别,为旅游地选择适宜的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食品产业集群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和扶植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简单回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制约河南食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围绕着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的要求,课题组对食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高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制造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产业间关联效应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现代服务业跨国公司是知识密集、顾客导向型服务企业。从OEM演进成ODM甚至DMS、EMS;或者从OEM或OEM与ODM相结合演进成OBM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适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获取潜在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