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道高一丈     
李德霞 《乡镇论坛》2011,(21):35-35
元青和媳妇正在捡鸡蛋.突然.停电了。鸡场里霎时一片漆黑。元青摸黑跑出去,见马路上的路灯亮着,再看看左邻右舍.全都亮堂堂的。元青纳闷了,不对呀,咋回事?一抬头.看见村里的电工二崔一路歪斜向这边走来,元青赶忙迎上去说.二崔.我的鸡场咋停电啦?  相似文献   

2.
巧嘴媳妇     
巧嘴媳妇从前,有一个巧嘴媳妇。有一天,她煮好饭先给公爹盛一碗。公爹吃在嘴里,喜在心头。夸奖米饭做得不错。巧嘴媳妇听了公爹的赞扬,即刻说:“嘻,这饭是我做的”。接着,公爹又吃第二口,饭刚进嘴,牙齿“咯蹦”直响,老人叫苦:“哎哟!饭里好多沙子”,巧嘴媳妇...  相似文献   

3.
有位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心态不好,遇到什么事总说:“太糟了!”小儿子心态好,遇到什么事爱说:“太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带小哥俩去公园玩,不巧那天公园关门了。大儿子说:“太糟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一来就关门!真气人!”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小儿子却说:“太好了!我可以到别处去玩,也许别的地方会更好玩儿!”他跑到小树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蚂蚁搬家,玩得兴高采烈。两个儿子长大了。大儿子找了个对象,他觉得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处处不如意,整天不高兴,后来离婚了;小儿子成了家,他觉得媳妇又好看又贤惠,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两个儿子都是…  相似文献   

4.
这是发生在皖南山区一个小村子里的真实故事,这天,王婆的小媳妇对大媳妇神秘地说:“我发现婆婆的右眼有视力,婆婆不是全瞎。”大媳妇打断她说:“别说了,全当没看见。”原来她和另外几个妯姓都知道婆婆还存有一定视力,可婆婆这样做自有自己的苦衷。大媳妇说,老人家有6个儿子,分开来成了6个小家庭,而这6个家庭都务农,农家无闲日,家务繁忙。老太太如果睁着眼睛不去帮这个媳妇一把,助那个儿子一下,心里过不去,手里闲不下。而这6个家庭帮了这家丢了那家,分开身忙不过来不说,还怕无法摆平,遭到埋怨,落得里外不是人。10年前老太…  相似文献   

5.
结婚有奇谋     
郭子健 《乡镇论坛》2011,(36):34-34
有四个同一宿舍的大学男生,大学时关系铁得跟什么似的,从“老大”一直排到“老四”。毕业后,四个人一起去南方大城市打工,转眼之间,都是“奔三”的人了,该考虑婚姻大事了。要结婚,这首先就得买房,可他们全都是农村出来的,家里头根本帮衬不上。哥几个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剩女不好嫁人,这没实力的剩男,更是找不到媳妇啊!  相似文献   

6.
彭昭之 《乡镇论坛》2014,(33):13-13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潮湖村一座农家小院里.一个个青色、饱满的葫芦挂在藤上.屋外的窗边摆满了刻画精致的葫芦工艺品.它们的主人名叫陶瑞珍.她不仅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同时也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的传承人.今年51岁的陶瑞珍出身于艺术世家.她的父亲就是一位擅长葫芦雕刻的手工匠人。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22至27日,“真龙”杯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赛在海口隆重召开。出席代表共507人,195个小组现场发表了成果,此次杯赛参会代表及成果发表数,创下了历届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赛新高.综合这次发表赛的总体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葫芦坎     
湖北省洪湖市曾市镇有一个名为葫芦坎的村子。在明朝嘉靖年间,葫芦坎叫做傅家湾,只因当时此地姓傅的人家较多,而且还出了一个兵部尚书傅 。那么,后来为什么将傅家湾改名为"葫芦坎"呢?这其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傅家湾村前有一条大河名叫东荆河。一年东荆河涨大水,不幸冲垮了傅家湾。水退后留下一个酷似葫芦的深潭,为了防止再溃口,人们便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大块。湾里有一户姓张的夫妇,为了打鱼方便,搬到新坎上住,第二年春,生下了个丫头,因屋后就是形似葫芦的深潭,张家就把女儿取名"葫芦"。葫芦长到18岁,出落得俊俏水灵,远…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CEO先生; 这是我第5次 给您写辞职信.我将离您的.corn而去.理由同前4次一样; 第1,我无法接受如此疯狂的加班。 第2,长期以来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加上3个小时的路途奔波令人心力交瘁。而您只说这是互联网的效率、互联网的速度.却从来佯装不知提速得加油.媳妇问我IT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就是“I”m tired”(我累)的意思.媳妇听了眼圈都红了. 第3。一年多下来,我要告诉您,您的网 站内容建设工作实在枯燥之极.我的工作就在网上东抄西抄. Ctrl+ c,Ctrl+ v(拷贝文件的命令)…  相似文献   

10.
请媳妇儿     
樊秀峰 《乡镇论坛》2009,(24):20-20
“请媳妇儿”是河北石家庄一带乡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风俗。在正月里.娶亲人家的本家、街坊邻居们.要把头一年娶进门的新媳妇们请到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饭,也趁这个机会让她们认一认门儿、认一认人儿.以便她们尽快地熟悉乡里乡亲,分清上下长幼,融入村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面有个临沧,临沧的南面有个沧源。沧源聚居着15万佤族人民,沧源荟革了原生态阿佤文化,沧源有距今3000多年的古崖画,沧源有保留完整的原始群居村落,沧源有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和歌舞,沧源有神秘奇异的原始宗教习俗……传说沧源的山里有个司岗里,司岗里山洞中长了个司岗里葫芦,司岗里葫芦被天上飞来的小鸟啄开,司岗里葫芦里走出了佤族、汉族、傣族、彝族、布朗族、拉祜族……他们都是亲兄弟,亲兄弟一个个外出闯天下,天下都是家;亲兄弟一家家回到司岗里,司岗里也是家。亲兄弟喝酒,亲姐妹跳舞,于是就有了又一次司岗里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12.
点睛     
东江 《乡镇论坛》2009,(12):43-44
马连山乡盛产葫芦,山里的家家户户都从事葫芦彩绘和雕刻手艺。每年秋天,乡里还要举办葫芦文化节,把各种葫芦工艺品集中展出。说到文化节,不能不提的是一项传统活动——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精挑细选两个葫芦,清高手匠人分别绘制上龙、虎。而所绘的龙虎都有眼无珠,  相似文献   

13.
周睿 《天津财会》2009,(3):23-23
目前企业融资面临的形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部门态度明确,积极出台一系列措施,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如拨出资金,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等。在我市金融工作会议上,崔津渡副市长特别呼吁要“发挥金融保经济的作用”,特别强调“保经济就是保企业,保企业就是保银行。”  相似文献   

14.
两幅地图     
海军 《质量跟踪》2003,14(4):44-44
那是前五六年的事了,小李出差回家,看见家里的墙壁上挂了两幅地图,一幅是世界地图,一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布置得还满不错的嘛!”“够气派,这回咱家可上档次了……”小李笑眯眯地夸奖了媳妇一顿。奇怪的是,向来花钱把手的要命的媳妇咋舍得掏钱往房子墙上贴呢?(其实,房子也是租来的)经小李仔细一问,才知是她老家的一位亲戚来西安做生意进了一丁点图画,特意到他家转了转,走时就丢下这两幅地图。  相似文献   

15.
山东胶州农村人口49.4万人,近几年来,火红的市场经济唤醒了这里沉睡的土地,新时期的胶州农民,再也不甘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纷纷依靠科学种田、发展高效农业,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然而,市场经济风云莫测,辛辛苦苦种出的蔬菜丰收了却没人要,眼看就要到手的钱飞了,这种滋味真让人苦不堪言。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点子有了机会来了在洋河镇发生的这样一件事,成为引发胶州农村经济组织突破性发展的“导火线”。1992年,洋河镇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决定引进一种新品种韭菜,由政府包种子、包产量、包销售,并与农民…  相似文献   

16.
我接触到的读书人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但不大会运用,就像一个放满了书籍的“书架子”;一种是读书不多,但读得很精,“吃”得很透,把书里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营养”和“本领”.就像是“书虫子”;第三种两者皆备,既是“书架子”又是“书虫子”  相似文献   

17.
千里难寻是朋友,千金难买是故交,友情为千古传颂。君子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忘年之交,让人羡慕。而谈及对头、对手、对立面,则让人不寒而粟。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有《朋友》栏目,办得很有特色,而让哪家电视台把两对头请到银屏上较劲,虽为一大特色,却未免有添难之嫌。其实,使人进步的是对手,使企业发展的是对头,使一个地方振兴的是与对立面的明比暗赛。“柯达”胶卷视“乐凯”为对手,不得不让利扩大中国市场,倒让消费者得了实惠。假如没有“乐凯”,“柯达”价格将扶遥直上。百事可乐起初只是一种地方性饮料,直到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8.
“给孩子一杯豆奶”喊得最响的时候,也是豆奶机卖得最火的时候。豆奶机的发明不知是哪一年的事,但1996年的“国家大豆行动计划”确实让这个小玩意高贵起来。就是从这个小玩意里流出的东西,可以让学生贫血率下降至少7.9个百分点,身体长高0.3—0.9厘米。今年6月,四川省“1 1”学生奶推广行动组委会发出“意见”,要求四川省各厅局大力推动学生奶计划。这无疑将出生不久的豆奶机捧上了天堂。与此同时,这一热销产品也引发出种种隐忧甚至危胁到学生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9.
春节7天长假,已然法定。精明的商家针对这一“黄金”时间推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促销赛,也因此在“黄金”假日里赚足了荷包,营业额往往是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20.
新兴村李艳华外号“李大扯”,整天夹着个孩子,叼着烟卷,东门出来,西门进去,张家长、李家短,三只给换六只眼,张三媳妇跟李四不清楚,马五老婆不正道,扯得屯子里的人们心神不宁。李大扯家六亩多地,丈夫四四虎子闹半拉身子都干弃了。田四虎子没事干.耍钱闹鬼,偷鸡摸狗。两口子时常千架,家里不打外边干,打个稀臭。这两口子往哪一凑外人烦,人们当时就会走个溜光。即使这样,他俩仍不警觉,哪有事哪到,人们被这两口子吓得东躲西藏。一天,李大扯扯来扯去扯到自己家门上来了,说老公爹跟大伯嫂不利索。公爹气出一场大病,大伯嫂气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