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注入水水质检测对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含量采用重量法测定。采油厂二三级检测单位原来一直采用目视比色法,近几年各二级检测机构逐步配套完善了重量法测定所需的仪器设备,满足了检测的需求,但在实际开展悬浮固体含量的检测过程中,由于一、二级水质检测机构所采用的设备、滤膜及检测人员对标准中规定方法的理解不同等原因,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较大。围绕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开展比对实验,通过细化检测方法、运用滤膜系统误差消除法,有效地解决了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现河采油厂史南联污水站年处理污水量约为140.8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重力除油+混凝沉降+压力过滤”的污水处理工艺,用于污水处理的配套化学药剂主要有:絮凝剂、助凝剂、除铁剂、稳定剂、滤料清洗剂,主要设备有:三相分离器、一次除油罐、药剂泵、混合反应罐、二次沉降罐、核桃壳过滤罐以及反冲洗泵、提升泵等设施.本文以史南联污水站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污水站的悬浮固体含量并探讨影响污水悬浮固体含量的因素,提出降低悬浮固体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胜利油田注入水SRB含量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SRB达标率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投加方式的优化,有效控制系统SRB的滋生,保证水质沿程稳定。  相似文献   

4.
介绍公司往复泵测试系统的基本配置情况,依据GB/T 9234—2018《机动往复泵》和GB/T 7784—2018《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结合测试系统多年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厂内往复泵产品系列扩展的需求,提出本测试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本方案使测试台参数配置更优化,并按不同的泵型号、总功率、流量、调压范围等来选择相应的工位进行测试,使测试过程更接近现场使用工况,数据更加准确,安装方便,测试过程更节能。  相似文献   

5.
在火电厂传统TDM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汽轮机组过程量数据监测功能,改进了系统远程连接功能,使汽轮机组故障诊断变得更加准确、安全和便捷。通过实际案例应用证明了创新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应用于人工岛打丛式井的钻机移动结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及现场使用情况,该系统运行平稳、动作准确、操作简单,符合HSE要求,完全满足配套于近海人工岛对钻机移动的技术及现场使用要求,目前在冀东油田、渤海湾近海钻机钻进设备多有配套。介绍首台套技术方案参数,后期经过现场使用及工况要求,对细节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优化,现场稳定性高,运行更加平稳,系统平移同步性更加精准,配套钻机型号更加齐全。  相似文献   

7.
对油田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油田注水水质监测的现场和实验室工作对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中水质指标和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主要讨论了悬浮固体、颗粒粒径中值、含油量、坑蚀、细菌等项目的指标和分析方法。对注水水质指标及其分析方法的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在线动态模拟的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应用,搭建了采用ActiveX、OPC(OLEforProcessControl)接口、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以及动态数据交换(DDE)等各种技术实现数据交互的数据平台。该平台将系统有机地耦合在一起,使数据在各模块之间高效、稳定地流通,对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本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某石化乙烯车间,现场运行表明该平台是可靠、稳定和有效的,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计算机交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中加强对代理机构及其人员的市场行为、评标专家的动态管理、数据统计,通过网络信息化使招投标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测量及测试应用系统中,为使现场采集的数据在突发性的掉电过程中不被丢失,且能长时间的保持,可采用32M位闪存芯片KM29N32000TS作为存储器。本文以AT89S51单片机为例介绍它在单片机系统中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1.
MBBR悬浮填料低温处理生活污水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悬浮填料是MBBR工艺处理污水的核心技术,也是填料性能工艺效果和工程成本的关键因素。采用自主研发的高亲水、低成本高分子合金材料,制备成蜂窝状悬浮填料,并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种悬浮填料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BBR工艺条件下,使用自制悬浮填料其亲水性、挂膜启动时间以及低温COD、氨氮降解效果具有优势;30%(体积分数)填充率的条件下,低温氨氮去除率达99%(质量分数),出水氨氮小于1 mg/L(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絮凝荆,在不同浓度的条件下处理萨南油田采出水的絮凝效果,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絮团大小、沉降速度、悬浮固体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驱污水中带负电的胶体粒子较多,适合使用阳离子有机絮凝剂;聚驱污水由于含聚、含油较高,适合阳离子有机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联合使用,且随着离子含量的增加,絮凝剂的用量也应增大。  相似文献   

13.
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立了6个主要影响因素,将直接试验设计方法用于高固含量乳液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制备工艺的优化,对实验结果利用SAS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乳液的影响因素与乳液主要性能间的最优回归方程模型,并通过实验对该模型赋予的优化值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乳液固含量、引发剂与功能单体浓度的交互作用、乳化剂用量、软单体BA含量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乳胶粒粒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含砷河道底泥进行一系列小柱脱水实验和25L土工管袋脱水实验。通过小柱脱水实验确定了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通过小型土工管袋脱水实验,对淋出液水质、袋内污泥含固率变化以及脱水效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工管袋工艺对含砷底泥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0.12mg/L。土工布料能够截留住99%以上的颗粒物,使污泥的含固率从5%提高到21%(质量分数),体积减少近85%,淋出液中砷质量浓度仅为14μg/L。该土工管袋对高含水率含砷污泥的脱水固定化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胶黏剂在涂层固化过程中的再分配对涂布纸的涂层结构和印刷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胶黏剂的迁移机理对于提高涂布纸质量和印刷适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考察了涂料固含量对胶黏剂迁移的影响以及胶黏剂迁移对涂层结构(包括胶黏剂分布和孔隙率)和印刷适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涂层表面的胶黏剂含量随着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与Ranger的壁面效应作用机理相矛盾;而涂层的油墨吸收性能不仅依赖于孔隙结构,而且依赖于涂层表面的胶黏剂含量,进而影响印刷光泽度。  相似文献   

16.
对Q/SH10201519—2006涉及的水溶性降黏剂的具体测定技术指标提出自己的异议,并发表了改进意见。指出外观要具体详实,将PH值范围缩小,表面张力测定浓度降低、数值提高,固含量提高到50%,降黏率中增加分散性和稳定性要求,将与破乳剂配伍性进行改进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乙醛缩合法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精馏系统中出现的因反应液中乙醛含量低而影响乙醛回收塔操作,以及因反应液中催化剂破坏液加入量不易控制而导致乙醇回收塔操作不稳定等问题,采取了暂时放弃乙醛回收,将乙醛回收塔顶液作为破坏液使用以稳定精馏系统操作等措施,确保产出合格乙酸乙酯成品。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从乙醛回收塔的塔顶回收乙醛,将侧线出料用作破坏液;使成品塔塔顶液全部回流,从侧线采出成品乙酸乙酯,加大塔釜液排放量并对其进行回收处理等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解决了因放弃乙醛回收而造成的成品乙酸乙酯质量下降和乙醛单耗上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方法,以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测定了桔皮中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70%(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2 h,物料质量比为1∶40为最佳提取条件;在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下,黄酮收率为1.68%。  相似文献   

19.
基层基础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销售单位,在全力做好油气营销、资金结算和计量监督等主营业务、全面完成主要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必须以强化基础工作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积极探索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高部门标准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筑牢根基,为建设“西部大庆”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Retaining customers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challenges in the maturing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industry. Using customer transaction and billing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churn in the Korea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market.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ll quality-related factors influence customer churn; however, customers participating in membership card programs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churn, which raises questions about program effectiveness. Furthermore, heavy users also tend to churn. In order to analyze partial and total defection, this study defines changes in a customer's status from active use (using the service on a regular basis) to non-use (deciding not to use it temporarily without having churned yet) or suspended (being suspended by the service provider) as partial defection and from active use to churn as total defection. Thus, mediating effects of a customer's partial def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urn determinants and total defec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churn determinants influence customer churn,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rough a customer's status change, or both; therefore, a customer's status change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urn determinant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hu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