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其实行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展开广泛的探讨,提出“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与现行模式进行对比,证明该模式能促进“政府、村集体、开发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保证各个改造主体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蕾 《当代经济》2009,(21):96-97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二元结构制度下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产物,它已严重影响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对它的改造刻不容缓.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通过有效的政策调动各种力量特别是村民、村集体和开发商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当确立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定位,注重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协调渠道的构建,突出其利益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协调.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本文试图就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以期提出较为系统的协调城乡关系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4.
财政扶持下的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城市用地所包围的农村土地,进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圳城中村改造是政府、村居民和开发商的三个主体在博弈中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通过建立城中村改造的博弈模型,分析在财政扶持城中村改造下三方博弈的均衡,并对深圳城中村改造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将涉及到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城中村"改造合理的制度安排将平衡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动态博弈理论的分析中可得出三种制度选择,即政府主导型、村民自治型和政府、村民、开发商共同改造型,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和开发商,其中,以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和权利博弈最为突出.在围绕着征收补偿数额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文章认为主要包括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政府价格和村民价格的博弈.政府和村民的实际不合作关系,往往使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文章从共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树立城中村改造的本位理念、重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界定城中村改造的权利义务在内的对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中村"改造若干探索——以黄冈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已经成为政府、学术界、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以黄冈市为例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对黄冈市"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政府调控与市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建设,处理好集体土地关系,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等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受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约束和政府部门管理不善而产生的现象.由于城中村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高,缺乏科学规划,生活环境恶劣,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土地制度、拆迁安置与补偿、集体资产股份制这三个方面是决定这项改革运动能否进行的主要因素.为了顺利推进城中村的改造,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对城中村的改造,实现政府和村民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凸现的一个难点问题。城中村产生和存续的经济原因在村外,城中村经济组织形式的顺利转型是改造的关键,城中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其出路所在,村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解决是改造的内在需求。城中村改造应该构建“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博弈均衡格局,逐渐实现城中村经济形态从“外生型”到“内生型”的转型,对村委会和村民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合理安置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妥善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战略资源,已成为企业、城市甚至国家竞争的焦点.培育和提升品牌,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2.
青岛生态市建设与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项目建设几乎同时启动。笔者认为应实施“捆绑战略”。所谓“捆绑”就是从目标策划、具体建设项目、筹资用资等方面,都必须把生态市建设和奥运水上项目融合在一起。这一过程必须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具体依据,以生态市建设与奥运帆船比赛赛场建设双赢为目标,实现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张志宏 《经济论坛》2001,(14):23-23,27
龙安集团董事长吴有元谈到的“国企老总‘围城现象’”,集中反映了一些国企老总的内心矛盾与困惑,也折射出国企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国企老总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导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必须加速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缺少有效激励机制是关键问题吴有元指出:“在今天的客观形势下,对人最实实在在的激励还是‘名’、‘利’二字。而恰恰在这‘名’和‘利’二字上面,我们国企老总处境十分尴尬。”这反映出目前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同时也说明国企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质量"决定的城市空间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建军  赵霞 《财经研究》2005,31(3):126-134
中心城市具有集聚和扩散这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其集聚力和扩散力随着其城市质量的提高而增大,随着交通网络的发达而提高.城市的引力公式应修改为,两城市之间的引力与城市质量成正比,与经济距离的k次方成反比.南京与周边城市的经济集聚和扩散的空间分析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城市即旅游”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旅游即城市”新战略,构建“城市即旅游”的新格局,其实质就是要把旅游发展全方位地融入无锡整个城市发展,打造“山水名城”的大背景中来规划;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内在动力和支柱产业来打造;就是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就是要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和旅游特色,从而使城市不再是中外游客的过境地,而是中外游客的停留地;不再是中外游客的集散地,而是中外游客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论"经营城市"的必然性及其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营城市是将城市各种资源视为有经济价值的商品,按照价值规律要求进行市场化运筹,以扩大城市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经营城市客观上容易扩张城市建设规模,产生大量的财政赤字和过度负债,形成经营风险.而为弥补建设资金缺口所采取的土地、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无形资产等的经营,又进一步扩大了风险波及范围.  相似文献   

17.
18.
1经营城市的内涵1.1经营城市的起源经营城市(UrbanManagement)的概念是国外在1978年提出的。最初涉及三个方面的论题:第一,谁或什么是城市经营的驱动力?第二,是分部门还是跨部门考虑城市的性质?第三,是如何解决战略必要性与操作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在城市经营提出后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营城市的内涵被逐渐充实,基本含义,首先是规划如何供应和维护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次是城市地方政府如何从组织上和财政上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维护。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对城市变迁政策及合作技术的研究中认为,要解决好一个大城市…  相似文献   

19.
黄国强 《江南论坛》2006,(11):33-35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几年来,江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扎实措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上下“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凝心聚力,和谐发展,谱写出了振奋人心的新篇章。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最近在江阴参观考察后深有感触地说“对江阴的印象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得多”,“江阴是个充满魅力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利用港口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锦州市自2003年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因此研究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对于科学认识城市发展战略,发展锦州区域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