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民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源泉,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要以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校企文化融通三方面和谐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原则;把和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作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既要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也要注重培育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生成的校园文化,还要注重对大学生加强榜样引导。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哲学,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精神特征.人文精神、伦理要求、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精神特征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本文在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历史上由同源走向对立再回归统一的过程的考察,探讨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当代融合的必然趋势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人文的视角解读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内涵,指出人文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后从大学的职能与使命是创新这个视角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内涵,指出大学人文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凸现了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应包括:科学发展观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生态道德教育、科学道德规范教育、科技荣辱观教育和生态科技道德观教育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指导科学技术运用与普及的人文精神不应该只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单一模式,而应该扎根于一个国家传统的优秀文化中,要坚持人文精神的民族特性。同理科学技术在中国运用与普及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文精神的民族特性。其突出表现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都能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弘扬科学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所以,只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整合,才能使校园文化发挥出良好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必须平衡和相融。近年来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虽有所加强 ,但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弘扬人文精神 ,是理工科大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当前高校要一如既往地坚守自由、独立、批判的大学精神,同时要理性地迎接大学精神之"变",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学术性与服务性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大学精神,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应加强管理创新,以质量为核心,引导高校教师与科研工作者树立忧患意识与精品意识,调适研究主题的价值选择,创新研究方法,优化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教学尤其是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普遍处于缺失状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校体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科技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史背景、自然科学发展史背景和思想理论基础。在马克思时代,工业革命加剧了阶级矛盾和冲突,产业革命对社会转型形成了强大推力;科技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历史的现代转向。回溯马克思科技观的历史背景,结合我国当前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要求,可以从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业步入新常态后迫切需要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农业发展,但科技供求“最后一公里”难题制约着农业科技进步,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模式自身的缺陷。基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局限性,新常态下解决科技研发与科技应用“两张皮”的前提条件是形成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新融合机制、新利益机制和新互动机制。新机制的运行可通过构建“政府推动、科研院所主导、新型经营主体运作”的新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中最深层次的内涵,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两个维度,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相互交融的关系。然而,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客观上造成了二者的分离,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加强两种精神的培育和融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识是指研究者站在他所处时代的前沿,用科学的精神审视既往成果,指导当前研究的自觉意识。学术期刊编辑的现代意识主要包括:学术引领意识、创新意识、现代信息意识、现代审美意识、市场经营意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日益走向全球化,这为学术期刊编辑现代意识的构建既带来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全球化使得学术期刊不仅要面对国内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学术期刊的挑战,这就迫使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抓住机遇,建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