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做股票的朋友,有一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一辈子只能遇到6次牛市话还没说完,我就一个激灵:"是从开始投资开始,还是说从生下来开始,无论你做不做投资,都只有6次机会?"他肯定地回答说,从生下来开始算可能有点夸张,咱们就从25岁开始吧。无论你做不做投资,也只有6次旁观牛市的机会,是抓住机会还是与之擦肩而过,就看你自己的了。  相似文献   

2.
很多公司总是在做同样的事,做一些渐进型改变,它们因此在一种舒适状态。当我还小、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时,我决定将来要么当一个教授要么开一家公司。因为我觉得无论哪个选择都会给我极大的自主权——从基本原则与真实世界出发去思考的自由,而不是接受一些流行的所谓"智慧"。  相似文献   

3.
晓庄 《中外管理》2011,(12):118-120
你想要什么,微博上都有微博猎头,是由我开始的梦想行动派:从工程师到"养生专家"微博开启管理变革微博,职场"新工具箱""震源",在这儿!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霍尔曾经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相似文献   

4.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11,(1):97-98,10,96
从不停"卖猪",到"独立上市","60后"吴波最终在团购行业找到自己愿意当"儿子"养的公司 "互联网创业不是创业,真的就像打游戏。""谁动你的地盘,你就和他打,缺子弹尽管找我要。"拉手网CEO吴波正在给他的大区经理们传达"闯关攻略"。攻略中的"子弹",被他清一色换成了海底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11,(4):64-6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个男孩被迫从军,而与他的未婚妻分手。在分手前,他们每次约会总约在某棵大树下见面,那男孩因为工作关系,每次总是迟到。每次他迟到的第一句话,都是腼腆地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但那女孩总是笑着对他说:"还好,我也没有等很久。"  相似文献   

6.
何颖 《经营者》2012,(19):219-219
如果自驾游、深海潜水等也开始满足不了你,你可以考虑—下冲上云霄!上太空也不是人人可以,不过谈到亲身翱翔天际也并非太高难度。是的,我怀疑我前生是猴子,总是坐不定,甚至有点“好高骛远”,总想飞上天。有一年,我和妈妈到澳洲悉尼旅行,在满足了她的“景点游”欲望后,我就去报名上“空中飞人”体验课程!  相似文献   

7.
《英才》:从进入金蝶到现在,你认为自己有没有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可?何经华:一个出色的领导,不是选美,也不是选他的受欢迎程度。如果我们作一个员工调查,大家都给你打一百分,那你不见得就真的出色,因为你不是在竞选魅力。我们也做360度评价.我肯定不是各项指标都是第一名的。所以说,我既在乎也不在乎别  相似文献   

8.
高处不胜寒,始料不及的决策者的寂寞,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面临。孤独并不等于失掉幸福,并不等于远离家庭,也并不等于没有朋友,最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孤独。孤独是一种决策的高度,是一种生活的空间,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孤独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孤独者都会成功。你知道怎么面对你的孤独吗? 问题:我是个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兼总经理,管理着一个有近千名员工,年营业额十几个亿的企业。从九年前开始创业到现在我几乎为事业付出了我全部的精力。但金钱的增加、声誉的提升、掌声的加大、企业规模的增长都没有使我真正地快乐起来。反而,我以往…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每每到此刻,总是忍不住回想你沉沦与抗争交织、奋斗与崛起辉映的漫漫征程,总是忍不住细数历史长河中每一次改变历史走向、影响国家命运的时代坐标.五年前,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世界回响,五年后的你,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憧憬和期待呢?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不管怎样,我都愿意做一朵小小的浪花,融入你一路的波澜壮阔中.  相似文献   

10.
今天很高兴能够来到杭州和大家谈一谈中国制造业以及消费模式的问题。 一、中国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 我想请各位注意一下,你认为中国的危机是什么?我们第一个想法肯定就是金融海啸的危机,如果你这么想问题的话.那么我相信你对于你的困境应该是了解不够。中国的危机根本不是金融海啸这么简单,而是什么呢?而是从2006年就开始的制造业危机,这才是我们根本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你都需要学会用数字来管理你的工作,而不是凭感觉.管理者需要每天去分析你的库存数字、财务数字、企业工作流程是否顺利.从事多年管理工作我发现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重视数字管理开始,把技术、质量、财务、营销、服务人力等统筹到数字管理的范畴,用数字管理企业,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熊茗 《新前程》2010,(4):31-31
假如,我是说假如,生活中真的有人让你滚,你会滚吗?再加一个条件,那个人是你老板,你怎么做?遇到这种情况,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那么较真地"滚掉"吧,因为对方多半只是在逞口舌之快,而不是真的代表他要辞退职工。  相似文献   

13.
●我对你的成功竞选表示由衷的佩服和祝贺,你身上体现了一种青年人特有的激情,显示了农村这块热土的吸引力,但我有三个问题尚存疑虑:休学值吗?激情常在吗?你是村民吗?彭海:见信好!我是浙江师范大学主攻农村问题的1998级研究生,对村民自治很感兴趣,看了《乡镇论坛》上关于你竞选村主任的报道后,颇有感触。应该说,硕士研究生担任村主任或村支书不是自你开始,几年前就有一位在国务院工作过的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到他家乡任村干部。你参加竞选的新鲜之处在于两方面:一是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后,村民自治热潮兴起;二…  相似文献   

14.
现在谁都在说:打工不是一辈子的事,是永远没有出头之路的!既然如此,身为打工族的我们该如何寻找自己未来的前程呢?
  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给人打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考虑到以后需要进行创业,我们现在应该做一些什么呢?应该先考虑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1、学会“夹缝中生存”。刚开始可以选择从soho创业做起,当你有了创业的冲动的想法的时候,也许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实现的,不管是做什么,你总是需要在周六、周日来回的跑,为你的客户做分析、做实施;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12点;每天在你坐车的时候做着你的工作上的计划;每天上班的时候又要换一付脑袋来做你本职工作上的事情,需要有多点思维。  相似文献   

15.
何辉  胡迪 《人力资源》2005,(11):6-9
你是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在教科书上,你的工作已经有了不容忽视的定位,学者们为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预示了美好的未来,你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把自己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者的位置。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是你的知音,并不是每一位员工都承认你的努力。在表彰大会上,在面向媒体时,CEO们、技术精英们、销售冠军们,个个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而你,总是静静地躲在他们的身后,躲在崇拜的目光够不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再去图书馆     
李玲 《民营科技》2006,(4):44-45
每次去国家图书馆,我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我总是发现自己应该看而没有看的书是那么多,而且这个数字不断膨胀,相比之下,自己每年读的那几百本书简直就是微乎其微,如果不是每天都坚持阅读大量国内外报刊的话,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相似文献   

17.
修思禹  何力  孙冕 《英才》2014,(11):102-103
一部《黄金时代》,没有赢得票房,却引来争议,有人为萧红的个性叫好,有人讽刺她是"贪吃的贱人",还有人评价说,她的思想还来不及成熟,人便走了……太多人对她的人生、感情指手画脚。可是,你我皆不是萧红,皆不在那个时代,怎知道萧红的"黄金时代"是停留在哪一刻?抑或是从未到来?在今天此消彼长的文化快餐年代,"萧红热"也许并不能影响什么,但却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个特立独行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并不现实的理想便奋不顾身,是失去理智的冲动还是面对心灵的勇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应该停留在"幼稚"的纯粹阶段,还是学会"成熟"互利互惠?在人情被商业、商品化的时代,是否还有人相信纯情?当感性与理性对峙,要如何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8.
马钺 《中国企业家》2013,(14):111-112
郭敬明也经历了梦想从建立到被打破的过程,但他自称"从不传递负能量"Ce:这部电影会不会对你产生诱惑,成为你进军影视圈的开始?郭敬明:我之前做任何事情都会想要去赚钱,但拍电影还真不是。我会有票房分红,但当时根本不可能预计会赚到多少钱。《小时代》我前前后后有花了一年多的心血,对我来讲,如果一年多时间花在写书以及公司上面,赚的要更多。当时我心里很想把它拍出来。我接拍电影的时候电视剧也在拍了,那个改动真的太大了,自己也觉得很难过。电影的商业价值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当然,我做好了,有更多票房,收入会更多,这也是对我的一个奖励、证明,但它不是我的初衷。以后我会把电影当成一个事业来  相似文献   

19.
我经常埋怨风,埋怨雨,而且理由充分。虽然这不过是很平常的风很平常的雨,但因为它们给自己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甚至在我眼前制造出某种可怕氛围,我责怨起来总是底气十足、振振有辞。但有一个雨天,我见到一位气象学家,他对我只因为雨天给我带来小小的不便就如此愤懑很不理解。他问我:"你有没有见过台风?"我摇头。摧枯拉朽的台风,我并没有亲历过"。每个人都在诅咒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另一类人     
朱本嵘  CFP  IC 《中国企业家》2013,(17):18-23
这篇关于"90后"的图片故事估计没有多少"90后"会看到,可能他们自己都记不得上次看纸质杂志是什么时候了。几年前所有人都在指责"80后"是"垮掉的一代"。时间一点点过去,当初为人们诟病的"80后"渐渐走进了而立之年,为人父母,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取而代之,"90后"登上时代的舞台。按照出生年代划分一类人多少有些狭隘,但他们是公认含着银匙出生的一代。他们拒绝被归类。如果和"90后"一起聊天,从他们口中听到的大多是以"我"开头的各种短语:"我喜欢"、"我愿意"、"我觉得"。鲜明的自我认同感让你没办法用一条普世价值的准绳丈量这个群体。他们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