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奎喜 《财贸研究》2007,18(4):85-90
本文考察开放式基金由于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而产生的流动性交易行为及其与基金业绩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对单个基金认同程度很不一致,导致了对不同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差异悬殊;(2)投资者热衷于炒作小盘基金,使得其流动性交易远比大盘基金活跃,小盘基金更容易被少数大额持有人操纵而从中牟利;(3)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与其申购率成正向关系,但与赎回率没有明显的负向关系;(4)国外学者的早期研究发现,投资者倾向于购买业绩好的基金,但却不一定赎回业绩差的基金,这种业绩—流量的不对称性现象在我国基金市场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2.
贺晓波  林海 《中国市场》2010,(18):60-61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中的图形分析(基于ONEAL分位图)来研究我国股票型及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业绩对投资者申购和赎回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的研究成果,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做出合理的解释。实证的结果表明,业绩增长是决定股票型及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的主要变量,但是对于申购赎回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更多与基金申购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国内相关文献仅探讨了开放式基金业绩对净赎回的影响,没有进一步探讨其对赎回、申购的影响.文章利用动态面板方法,分别检验了基金业绩对申购、赎回以及净赎回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开放式基金申购与历史业绩正相关,与即期业绩负相关;基金赎回、净赎回与基金业绩正相关.因而中国开放式基金具有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PFR关系:"异常申购"、"异常赎回",以及由此导致的"异常净赎回".研究中还发现,股市收益、分红等其他因素对申购、赎回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初至2008年末,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一轮明显的牛熊市转换。对这一时段的基金申购赎回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极端市态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申购、赎回数量的巨额差异背后,存在着中购、赎回行为影响因素的巨大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投资者的心理,预测和指导未来投资者行为提供很好的帮助。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正在走向成熟;基金的机构投资者较为理性,其交易行为趋向长期化。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关于业绩因素对基金份额变动的影响(也称为PFR曲线研究)在国内实证研究中存在争议,尚未得出一致结论。表面上看,我国存在赎回异象,即“业绩越好越赎回”的现象。然而,当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将基金所属管理公司的整体情况和该基金的业绩表现结合起来寻找隐藏在基金赎回异象背后的规律以及产生所谓“赎回异象”的真正原因时,发现品牌效应是影响基金份额变动的重要因素,而微观层面上的“业绩越好越赎回”的赎回异象并不一定存在,我国开放式基金行业的规模变动同国外成熟市场一样,符合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基金投资者申赎决策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6.
《商》2015,(44):179-180
经过十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但是基金投资者的大量赎回或申购行为使得基金的市场稳定功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本文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探讨开放式基金是否具有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利军  李刚 《商业时代》2007,(34):70-71
我国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伴随着巨大的赎回压力,在股市震荡情况下尤其严重。从理论上说,开放式基金相对于封闭式基金的一个优越机制。就是通过申购赎回产生的“优胜劣汰”机制。但是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情况,却正好相反,大多数业绩好的基金持续遭遇净赎回,这就是所谓的“赎回异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净赎回率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的金融理论和我国的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和营销机制。分析和解释了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赎回异象问题。  相似文献   

8.
封闭式基金:股权与债券某些权益结合的产物。 开放式基金:股权与存款某些特点的结合。 ⒈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经确定。投资者申购后,在一定的封闭期内(如10年)不能将资金赎回。 开放式基金:基金的规模不固定,基金的申购与赎回均可在每周一次的开放日内进行,因此基金规模有可能无限变大,也可能缩小至基金倒闭。 ⒉封闭式基金:投资者可以采用上市交易买卖封闭式基金。买卖价格随行就市,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 开放式基金:买卖价格是以基金单位的净资产为基础。无证券上市交易,汇集的资金可全部投资于证券市场。摘自…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投资者大规模进行赎回操作的风潮,本文分析了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基金大规模赎回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金成立时间、收益率、分红情况、基金规模、基金净值、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和基金赎回率的关系,并选取2005年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的开放式基金数据,对这些基金赎回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因子对基金赎回率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放式基金异常赎回的现象一直是困扰着基金管理者和理性投资者的一个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金行业自身的发展,本文力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针对这种非理性赎回现象进行初步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温丽君 《商场现代化》2007,(20):358-359
<正>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体投资方式,它通过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经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来从事投资活动。按照其认购、赎回机制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大类。其中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开放式基金的营销渠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当前国内开放式基金销售面临的现实困难出发,对比分析了中美开放式基金的营销环境,指出我国的营销环境、目标客户都与美国不同,要发展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应建立以证券交易系统为主、银行系统为辅的多渠道销售模式,向真正的目标客户销售,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基金申购赎回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7)
<正>一、基金类型确定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单位或者股份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单位或者股份,并可以应投资者的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或者股份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作为资金有限的个体投资者,开放式基金投资额起点低,信息透明度高,发行份额和期限都不固定,可以随着实际需要和经营决策的变化而增减,可以连续发行。发行结束后,投资者可以直接向基金公司提出申购或赎回的申请。因而其交易更方便,交易地点为各托管行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基金是证券投资基金的一种,与封闭式基金份额固定、交易所挂牌交易不同.开放式基金是一种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规定的营业场所,根据法规及基金契约等约定的程序和内容,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相似文献   

16.
开放基金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 ,基金规模不固定。为了更好地进行操作 ,除了以优良的业绩树立自己的信誉外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建立现代化的营销机制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欣盛 《理财周刊》2005,(1):74-77
上证50ETF是什么样的产品?上证50ETF是我国内地首只ETF产品。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也称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tlge Traded Fund,以下简称ETF).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综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点,投资者既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ETF份额,又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赎回ETF份额.不过申购赎回必须以组合证券(或有少量现金)换取基金份额或者以基金份额换回组合证券(或有少量现金)。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开放式基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筱刚  高健 《价格月刊》2002,(11):38-39
开放式基金是当前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又可称为共同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应投资者要求随时赎回的基金.我国于2000年10月12日正式公布(开放式基金试点办法)并出现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南方".那么我们到底如何面对新的理财工具--开放式基金呢?  相似文献   

19.
从年初至5月15日,上证指数上涨42.25%,同期业绩超越指数的基金有75只,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开放式基金已经超过了80%。赚钱效应令基金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新基金申购规模随之迅速跃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大规模的赎回。本文运用2005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二季度58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相关数据,对影响基金赎回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特别是我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到2008年之间经历了一个较大的牛熊转换,因此有必要研究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在牛市和熊市期间不同的作用机制。通过面板回归法研究发现,影响基金赎回的因素如基金的净值收益率、基金规模、系统性风险以及分红等因素在牛市和熊市情况下对基金的赎回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对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者以及监管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