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生存的难题:筹资成本居高不下●李曼由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步伐的加快,“存款立行”已成为各专业银行的共识,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银行经营便无从谈起。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整个金融系统干部职工中,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定式、思想方法和工作...  相似文献   

2.
竞争致胜服务第一─—工商银行忻州市支行抓对公存款小记李华随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储蓄业务开展中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吸引存款,的广度日益在缩小,而难度却在相应增大。工商银行忻州市支行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想在储蓄特别是对公存款业务中占领市场、争取主...  相似文献   

3.
当前储蓄竞争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亟待解决张志顺随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各专业银行从经营上进行业务竞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当前一些行处在储蓄工作中,却出现了几种新的不合理竞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名为提高工作效率,实为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如:有一单位...  相似文献   

4.
警惕专业银行转轨过程中的投机行为关家彬,美慧存随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时期的逼近,一些专业银行钻体制不健全的空子,搞投机行为。1、不惜成本抢业务。首先抢存款。通过多种形式、变换花样抬高存款利率,高成本吸收存款,壮大资金实力;其次抢客户。以优惠的贷款...  相似文献   

5.
关于储蓄小额抵押贷款的思考●吕鹏舞王爱洪自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贷款办法》后,各金融机构普遍开办了储蓄小额抵押贷款,最近我们对胶南市金融机构近年来开办储蓄小额抵押贷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开展情况各行先后根据银发〔199...  相似文献   

6.
专业银行商业化应实现四个转变董翠英,王治平一是从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业务向多功能有偿服务转变,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金融超级市场。二是从金融机构之间吸收存款为主的竞争向服务水平的竞争转变,以服务优势寻求资金优势。三是银行收益从单纯的存贷利差向注重服...  相似文献   

7.
应该提倡评选“收贷状元”申洪近几年,各专业银行为缓解资金供求矛盾,本着“存款第一、存款立行”的原则,相继采取“有奖储蓄、有奖揽存、评选揽存状元”等竞争手段,确实有效地吸收了存款。但是,有不少的行处在抓存款的同时却忽视了信贷资产质量这个关键环节,致使千...  相似文献   

8.
储蓄社会代办管理亟待加强王世喜,郑天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进程加快,作为银行生存基础的存款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目标。为广开储源,增强资金实力、储蓄社会代办所(以下简称代办所)蜂拥而起,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代办所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建行企业存款存在的问题和造成问题的原因,建行转化成国有商业银行以后,要保证企业存款不断增强,使自己的资金实力不断扩大,必须采取八个方面的对策:第一,要加强对全行职工吸收企业存被直要性和重要意义的教育目前建行系统的职工还没有真正象其它专业银行那样,认识到存款是银行的生命,是银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企业存款又是银行生命中的生命。所以对吸收存款、特别是企业存款的意识不如其它专业银行深,积极性不如其它专业银行高,自觉性不如其它专业银行强。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从现在起用相当的一段时间,从上到下反…  相似文献   

10.
冯瑞亮 《经济师》2000,(7):97-97
金融部门的传统业务,是组织存款、发放贷款,以收取贷款与存款利差为自身的经营效益。存款是贷款的前提,没有存款就无法贷款;贷款则是存款的后续或目的,不发放贷款,或者贷款发放出去收不回来,也就没有好的效益,甚至亏损。因此,存款与贷款是金融传统业务中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家金融机构把组织存款工作提高到全行“第一业务”来抓,提出“存款就是实力”、“存款就是效益”以至“存款立行、存款兴行”、“存款立社、存款兴社”等等口号,千方百计争存款,以提高存款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增实力、提效益,争夺资金…  相似文献   

11.
袁继业 《经济师》1999,(5):39-40
近年来,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行为而陷入经营误区,导致营业成本攀升,亏损额逐年增大,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具体表现为:一、盲目追求存款,引发储蓄大战。随着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存款立行”已成共识,各家...  相似文献   

12.
金旭红 《经济师》2002,(9):124-124
近年来 ,国家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 ,并从 1 999年 1 1月 1日起 ,按 2 0 %征收储蓄利息收入个人所得税 ,旨在分流储蓄 ,鼓励居民消费和投资 ,以启动市场 ,拉动内需。这些经济政策的调整 ,给银行储蓄业务的开展和储蓄存款的稳定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 ,各金融机构组织存款的竞争越来越趋激烈。为此 ,笔者就如何开展储蓄营销工作谈几点看法。一、当前农业银行储蓄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营销观念落后、手段单一。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落后 ,还没有真正树立面向市场、走出柜台、主动营销的思想观念 ,仅仅限于柜台内的服务 ,等客上门 ,这…  相似文献   

13.
在深化金融改革中,对公存款已成为专业银行平衡信贷收支的关键所在,对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整个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清,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致使对公存款管理工作至今仍然处于低谷阶段。现就榆社工商银行在组织对公存款管理方面的偿试,粗浅地谈一下完善对公存款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一、建立完整的对公存款管理机制是专业银行在筹集资金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专业银行组织管理对公存款的目的是为经济发展聚集和提供更多的可用资金,防止过度的  相似文献   

14.
十年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机构设置、业务范围、企业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与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要相比,现行的金融体制还很不适应。社会上对改革现行金融体制的亟切要求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对现行金融体制进行反省和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之一:传统的金融管理手段无法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按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进而控制货币供应,以达到调控整个国民经济的目的。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通常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经济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 第一、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除了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行外,主要是为了控制各家行的贷款能力。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影响各家专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最后达到控制市场货币流通量的目的。在我国,由于专业银行没有实行真正的企业化管理,企业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专业银行可利用的存款虽然减少,但因此而短缺的资金可以向中央银行追加借款,对贷款总规模的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二、再贴现。再贴现是发生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各金融机  相似文献   

15.
李贵春 《经济师》1993,(11):41-42
<正> 本文研究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这种体制特征决定了国家专业银行仍然必须承担宏观调控职能,承揽相应的政策性业务。同时,专业银行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改革要求,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基于此,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如何界定,再度成为焦点问题。目前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包括政策性贷款、政策性存款、执行某种管理职能)最主要的也即是政策性贷款。因此,全部问题的核心在于:(1)政策性贷款的界定问题;(2)政策性贷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郭昭川  马慧军 《经济师》1994,(11):33-34
浅谈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测●郭昭川,马慧军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进程,商业银行必须以科学的经营预测为依据。笔者就经营预测这一环节作以下阐述。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测,按预测的对象来划分,有存款预测、贷款需求预测、流动性需要预测、市场预测、损益预测等。...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是否存在挤出效应,是经济学家和实际工作者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并没有下降,但不能因此就说我国养老保险对储蓄没有挤出效应。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关系,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储蓄增加的—个主要原因,并提出在讨论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时,不能忽略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形势导致储蓄增长、居民的储蓄倾向下降、人均储蓄水平的低下和其结构的不公平等因素,进而得出结论,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释放居民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DSGE框架下引入抵押贷款约束和存款利率上限,研究了存款利率上限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允许存款利率在规定的上限内浮动,并分析了已有文献尚未涉及的存款利率上限偶然紧的情形.研究发现:(1)当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存款利率上限抑制了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存款利率偏低,家庭的银行储蓄减少,从而产生金融脱媒现象;(2)金融脱媒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引起贷款供给扭曲,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与没有存款利率上限的情形相比,经济波动更大;(3)偶然紧的存款利率上限具有非线性性质,使主要经济变量对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反应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储蓄存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宁毅,薛克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金融机构都把资金组织工作放在首位,由于金融机构间不规范的存款竞争,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加大储蓄成本。二是企业贷款转入储...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编     
《经济师》1996,(4)
来稿摘编吉林省常忠武来稿反映:由于国家专业银行对职工硬性摊派储蓄任务,并把任务与工资、奖金挂钩,导致职工为完成任务,通过各种关系,利用各种渠道,想尽各种办法拉存款。有些企业由于惧怕银行、将暂时不用的钱以个人名义转化为储蓄存款,公款私存现象大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