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农村的货币化和城市化,"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重大的问题。本文在对"三农"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对"三农"问题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通过城市化、通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迅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相似文献   

3.
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基础产业部门,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建国后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道路,使得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把发展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满足破解“三农”问题的需要,两者应和谐一致。农业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提和归宿。新型工业化要新在为“三农”问题服务上,即:新在资源节约上,少占农田,多招民工;新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上;  相似文献   

5.
对"三农"问题的求解,很多专家学者由于其身份、地位的不同,使他们无法完全真正了解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因而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本文试图就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所要实现的工业化的真正含义,对我国目前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广西经济》2012,(7):8-9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许玉明  廖玉姣 《改革》2012,(9):89-94
"三农"问题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关联,如果存在系统性缺陷,不仅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甚至会形成逆向动力。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但可以快速启动。主要任务是取消城乡分治下的不公平原则,城乡分治的内容应逐步从城乡经济社会中回归到城乡规划建设形态差异化管理层面。破解"三农"问题,应重构农民工城镇化动力机制,减少农民;重构农村改革与发展自主权利;进一步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投入,从外部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经济欠发达省区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三农"难题的破解为视角,通过对湖南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今后如何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在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一个互动发展切入点,以又好又快地实现农业优势资源转化增值,促使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加速农村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经济欠发达省区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三农"难题的破解为视角,通过对湖南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今后如何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在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一个互动发展切入点,以又好又快地实现农业优势资源转化增值,促使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加速农村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6,(8):3-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表明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将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通过调整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和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为在工业化加快的条件下支持农业发展构建了政策框架,标志着我国"三农"政策开始从农村支持城市逐步向城市带动农村转变,表明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朝着有利于"三农"的方向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正在实现重大转变。不久前,本刊记者就当前的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国家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以及如何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问题,采访了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  相似文献   

11.
体制障碍是形成"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首先是农业和农村外部各种体制创新,清除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其次是农业和农村内部各种体制创新,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指出新世纪头20年要在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点就形成了以加速工业化,大力推进城镇化为特点的新世纪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总体要求。解决好新世纪现阶段甘肃“三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把全省“三农”工作和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由过去以农为主转向“三化”方面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和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积极建设农村社会城镇化。面临这样的新形势,在现阶段应该把过去…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体现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地位……2012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体现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的重点目标,从粮食生产、优势产业发展、万元增收工程、林下经济、农技良种推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工业化发展的重大价值,在于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能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对农业进行工业化改造和经营,使农村的工业以及服务于农、林、牧、渔的服务业大发展,显然能优化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化水平,有助于解决农业问题。其次,农业工业化,使农业与城市工业的联系更为紧密,推进了产业集聚,能实现农村城市化,从而解决农村问题。最后,农业工业化提高了农产品附加价值,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农民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2,(10):14-15
"三农"分别指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指目前存在的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市场不景气、农民收入下降这种不良状况."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单兴德  陈宏泽 《发展》2006,(2):26-27
"三农"问题,用一句话说就是城乡发展不协调."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全局的政治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当前影响农民收入有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创业能力低,就业不充分,生产与市场衔接不够.运用价格成本效益比较,全方位为农民群众提供价格服务,是物价部门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在经历重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我们要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经验,积极应对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与时俱进推进“三农”理论和政策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不断丰富和拓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姚玲 《特区经济》2006,(2):145-146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这个大难题,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加快推进农村“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战略的实施,是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诸如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质量水平不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新的“三农”问题不断产生。对此,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必须从根本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领域。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提出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件要求,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抓紧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