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制度非均衡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加快,金融危机着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或需求不足产生的金融制度非均衡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的金融现状,应从国家和金融微观主体两方面推动金融制度创新,加大金融制度供给,增加金融制度的有效需求,维持金融制度均衡,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
3.
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严重的金融抑制、潜在收益无法内在化的弊端,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金融制度整体绩效的提高。为此,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在变革过程中保持和谐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证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表现出来“非均衡性”。有其制度供求机制和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原因。作者认为,转轨国家制度变迁非均衡和强制性,是由供求机制决定,而这种供求机制叉内生于利益主体市场结构。如果改革收益仅由一个有限竞争的群体获得,改革就会中途受阻或者被扭曲。我固某些市场,如资本市场改革之所以滞后于其他领域,很可能与改革收益分配的不合理以及由此决定的制度的非均衡变迁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金融制度变迁无一不是在政府供给主导下进行的,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变迁的主导方式。这一制度变迁方式是由我国政治经济金融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对目前制度安排的变迁的强烈需求,而推动创新的正式制度的供给却显得明显滞后。本文通过对当前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的具体分析,说明正式制度供给的主体——政府应适时创新,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上选择强制性制度安排路径,将非正规金融纳入正规金融,实现制度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彭亮 《财政研究资料》2004,(17):33-34,24
无论是传统的福利经济学还是后来的新制度经济学都认为纯粹的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由私人提供准公共产品是可行的。但在现实中.即便是仅仅从经验事实证明由私人提供公共产品是可行的,但并不能说明这是一种有效率的提供方式。某些公共产品,虽然收费问题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破之题。由于较弱的农村经济素质、缺乏激励的制度环境、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金融组织角色转换迟缓、金融组织职能定位趋同和业务同质化,及外部效应与搭便车可能性的存在束缚着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为此,本文认为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以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产生的金融制度创新。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本文试图从资金互助社的制度变迁和制度绩效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对现行资金互助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博弈的过程影响着上市公司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合作博弈可以使公司达成“均衡的公司制度”,当均衡状态被打破时,合作博弈转化为非合作博弈,公司制度在非均衡状态下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新制度,再次实现“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2.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建国以来预算管理制度变迁大体经历了产生、长期相对稳定,“供给主导型”和“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并存等四个阶段。今后,“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将长期并存,随着制度变迁中新的“第一行动集团”的成熟,逐步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投入问题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高等教育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要求政府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出发来对高等教育投入进行制度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自建国以来的变化,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最后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何志强 《海南金融》2013,(10):26-30
市场化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是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我国一系列金融制度变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机构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启用以及央行制度渐进转轨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变迁进行简要地回顾与评析。与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职能进行了对比。并对我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向价格型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特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确立了战略性目标,即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制度伴随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而产生.直接影响金融体制的构建,并从根本上决定农村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性质特征和效率。其功能主要体现为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约束和激励功能、协调经济的功能。具体包括: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外部性;促进经济效率:界定权利边界。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银弟 《中国金融》2003,(10):54-55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变迁路径,并将影响中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研究这一变迁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今后金融制度变迁的影响,对避免制度变迁的效率损失、保持制度变迁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诺斯在《制度、制度变  相似文献   

17.
QFII制度的市场影响与证券市场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FII制度在中国台湾的推行实践证明,QFII制度促进了中国台湾的征券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其阶段性发展目标。中国大陆推行QFII制度,也必将使证券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监管制度变迁与商业银行成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成长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监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良好的金融监管不是商业银行的“紧箍咒”,而是商业银行成长的“推进器”,可以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成长和发展;反过来,商业银行的持续成长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因此,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实现金融监管的激励相容,就成为当前金融监管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新旧交替的十几年里,我国会计界发生了两次重大的会计改革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两次改革的发生?我国会计改革在沿着什么样的轨迹运行?总结并发现企业会计改革的特征将有利于未来中国会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