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焕章  王玥 《会计之友》2021,(15):132-138
会计稳健性是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2016年新审计报告改革提出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字段,促使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审计报告拥有了更多的有效信息及更高的沟通价值.文章实证考察了2016年新准则实施后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就越强.进一步以公司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公司透明度在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为增强关键审计事项的政策执行及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焕章  王玥 《会计之友》2021,(15):132-138
会计稳健性是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2016年新审计报告改革提出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字段,促使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审计报告拥有了更多的有效信息及更高的沟通价值.文章实证考察了2016年新准则实施后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就越强.进一步以公司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公司透明度在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为增强关键审计事项的政策执行及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增强财务报告可信度、提高信息透明度以及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文本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升了企业会计稳健性,且在非国有企业和净资产收益率小于6%的企业中正向影响更大;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关键审计事项结论性评述积极程度和关键审计事项审计应对力度越高,披露资产减值类和损益类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提升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以及审计监督效应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通过提高市场感知的审计质量和报表盈余的审计质量提升了企业会计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张卓  蔡晓通  何春飞 《会计之友》2021,(22):100-107
为了检验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准则实施效果是否能如制定者所期盼的提升报告沟通价值、增加市场信息含量,文章以2012—2020年度A+H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有效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可以增强审计报告的信息使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之间的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以及盈利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依冉  徐虹 《财会通讯》2021,(17):109-116
以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为切入点,选择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分析,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外部投资者决策两个角度探讨披露资产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同时外部投资者能够通过其获取增量信息以做出投资决策.文章不仅揭示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窗口"效应,还指出现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重复率高、"模板化"、未充分披露等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自2018年起在A股全面实行.本文以2015年至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回归分析和似无相关检验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显著提高了审计定价,这主要源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投入的提高以及审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十大"和"非十大"之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定价的提高作用没有差异,但是在国企与民营企业之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债务违约风险影响审计收费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均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显著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债务违约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类研究表明:(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2)随时间推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上呈现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袁芳英  朱晴  何琦 《会计之友》2021,(22):108-114
以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显著增长,而这种增长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探究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及事项类型等具体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越多,审计费用越高;披露不同类型的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资产减值类、股权质押类及资产存在类三种类型的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闫慢慢  庄飞鹏 《财会通讯》2021,(7):111-116,121
自2018年1月1日起,沪深两市全面实施审计报告改革,此次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本文以此为契机,从披露数量、内容、表述方式、要素完整性四个方面刻画了新审计报告全面实施首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全貌;研究表明,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在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体现了审计报告改革的目的,但也存在披露数量过少、内容明显趋同等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评价审计报告改革的实施效果,进一步规范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分阶段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借助PSM+DID模型检验我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影响结果,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抑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且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聘请“四大”的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的实施对聘请“非四大”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对这两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而言,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显著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上市公司获得交易成本较低的应收账款商业信用越多,主要是因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静  徐梦 《财会通讯》2021,(11):45-49,78
本文选取201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显著抑制盈余管理程度;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程度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关注行业专长的发展,更对培养高水平的审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是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要求.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提高审计过程的透明度,强化审计报告的相关性与有用性,有效缓解委托代理下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给予投资者更多个性化的增量信息.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状况的基础上,以应用新审计报告准则添加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建设银行为例,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建设银行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总结并归纳出当前商业银行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被审计单位、审计机构以及监管机构三方面提出了提高披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越冬  孙凯 《会计之友》2021,(17):58-66
文章以2016-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主席行业专长、主席法律背景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独董比例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独董比例高的审计委员发挥了监督、审核职能;审计委员会主席具有法律背景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显著正相关,反映了具有法律背景的主席更有意愿沟通重大风险领域问题;审计委员会主席具有行业专长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显著负相关,表明主席具有行业专长对重大风险领域问题处理更加规范.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情况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文章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优化公司治理人才结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审计报告的模式化披露导致审计质量的提升缺乏激励,将关键审计事项即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重要的事项加入审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改革,旨在缩小信息供需双方的审计期望差距,打破信息“黑箱”,利用市场放大镜效应提升审计质量。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将先行改革的A+H股数据与普通A股数据进行匹配后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索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报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路径。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报告改革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下降,审计质量提升。进一步研究审计成本的中介效应发现,此次审计报告改革并未导致审计成本显著增加,审计报告改革并非通过新增审计成本来提升审计质量,原因可能是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信息主要源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师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未有显著增加,该实证结果验证了审计报告改革在成本效率上的科学性。审计成本二阶段回归、真实盈余管理总分指标回归、应计盈余管理分指标回归结果均验证了主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增强了注册会计师能力特征对审计工作产品的影响力。以2017—2019年间披露研发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注册会计师的研发审计专长水平能够影响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披露特征,提高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披露质量。具体表现为:研发审计专长水平越高的注册会计师在描述将研发信息列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时,披露的信息越具有充分性、相关性和差异性;在描述如何应对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时,披露的审计程序执行数量越多,信息的充分性和差异性程度越高。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注册会计师研发审计专长有助于提升研发信息的审计质量,增强研发信息在配置创新资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翠琳  朱焕焕 《会计之友》2021,(14):127-13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打开了财务报表审计黑箱,旨在通过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向市场提供客观公允的财务信息.基于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股企业面板数据,从审计和证券两个市场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反应,进一步检验产权性质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增多,审计和证券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反应,证券市场更为敏感;国有性质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审计和证券市场反应越强,证券市场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关键审计事项的性质决定了其披露有助于识别审计风险,以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为切入点探索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控水平的路径正是一种全新的思路。选取具有证券资格的39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关联性两阶段DEA效率分析,验证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是否能够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管控效率。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审计风险管控效率确实得到了提升,但受到会计师事务所披露关键审计事项阶段效率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关键审计事项被审计准则制定者寄予厚望,以期提升审计质量和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使用关键审计事项段的特征衡量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充分适当性,采用事件研究法的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个数越多、篇幅越长,越具有信息含量,但稳定结论只出现在替代信息源较少的小公司样本组中。这说明就目前的披露情况而言,增设关键审计事项仅仅对替代信息源较少的小公司起到了补充披露的作用,而对信息披露渠道本就比较完备的大公司没有信息增量,说明关键审计事项准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并提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2016年年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股以及2017—2018年年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发现当企业诉讼风险较高时,审计师会选择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而导致审计收费的增加。进一步检验发现,仅仅在风险承担水平高、盈余管理水平高、股权集中度高的组别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诉讼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发挥着中介效应。从关键审计事项这一新的视角检验了企业诉讼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明晰了企业诉讼风险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的机制,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作为企业诉讼风险影响审计收费的中介变量在风险披露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手工收集5806家A股上市公司2017—2018年新式审计报告文本数据,采用事项个数、段落字数和文件长度三种披露水平计量方法,研究发现随着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水平的提高,公司股票流动性增强,在考虑内生性和执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薄弱、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样本中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贡献在于从股票流动性视角证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信息价值,以源自审计师的信息披露为调查对象,拓展了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审计报告改革实现了预期目的,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