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以资产专用性理论为指导,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正面效应。通过仁和与天目两家中国药业公司的对比分析得出,如果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了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根据资产专用性理论,捆绑效应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如果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不多,则可能不会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进而控股股东便可能进行利益掏空。本文的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以及监管机构对关联交易的监管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股价下跌及控制权转移风险,使得控股股东更易采取短期机会主义行为来为其控制权提供保障,而关联交易可以粉饰报表、稳定股价,从而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以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支持”上市公司以规避股价下跌及控制权转移风险。按照产权性质、公司规模及产品市场竞争将样本进行分组,研究股权质押视角下关联交易作用机理,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支持”型关联交易的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公司和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样本组内更显著,由于这些公司的控制权转移风险更大、融资更为困难,使得控股股东有更强的动机支持上市公司。研究结果进一步厘清了股权质押背景下关联交易作用机制问题,完善了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十分普遍.国内不少学者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治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挖掘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就这一内容分三部分回顾了相关研究文献,并提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证券市场发展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大股东"掏空"即控制性股东对少数股东的利益侵占(隧道挖掘)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掏空"的影响因素、方式(股利政策和关联交易等),而国内关于审计对"掏空"行为的有效性的问题研究比较有限,而且没有得出一致结论.该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会有助于理解两者之间关系,提供一种解决"掏空"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勇 《新疆审计》2001,(2):19-20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和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即使在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也难以完全避免。旨在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行为,财政部于1997年5月22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在上市公司执行。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尚处在发展阶段,控股股东与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产生的结果,大部分情况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还是弊多利少。通过已公布的有关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与腔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贸易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1997年占85%左右,1998年已超过90%。  相似文献   

6.
史芳芳 《财会通讯》2021,(18):117-121
非流通股交易的放开使上市公司频繁出现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套利现象,因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该行为对中小股东造成了严重的利益损害.基于此,文章借助实际案例,在分析案例企业大股东减持动因、过程的基础上从企业经营业绩、股价变动、中小股东权益三方面深究了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影响后果,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举措,期望能有效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充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相似文献   

7.
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非理性融资行为的表现 由于控股股东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控股股东大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控制上市公司、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为自身提供担保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8.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必然性、可能性与监管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制度经济学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名义上属于买卖的交易,但实质上属于管理的交易或限额的交易,有着性质上非公允的必然;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国有股的不流通、绝对控股以及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导致了控股股东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的必然。规范关联方交易的有关法规不能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为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对非公允关联交易进行监管时,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关法规,从根源上控制非公允关联方交易。  相似文献   

9.
“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主要现状,由于股权集中在控股股东手中,保护小股东利益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控股股东有足够的权力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多种利益输送行为来掏空上市公司,攫取控制权收益,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以上市公司科苑造假案为例,剖析控股股东接力掏空上市公司的多种利益输送行为,包括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指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及妨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控股股东影响关联交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交易的有关利益主体中,控股股东控制下的内部人集团在信息拥有和资源支配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能够自由安排关联交易.本文进行控股股东与监管机构之间的静态博弈分析发现:当控股股东没有实现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时,监管机构的均衡监督概率较大,此时实际监督的可能性降低,那么现实中控股股东更多选择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当控股股东掌握绝对控制权时,监管机构的均衡监督概率较小,此时实际监督的可能性增大,则现实中控股股东更多选择公平的关联交易.  相似文献   

11.
股权质押融资是资本市场常见的融资方式,可以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问题,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降低企业投资效率。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效率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相较于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非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效率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文章扩展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围,丰富了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对企业、监管层、外部投资者等均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向凯 《价值工程》2004,23(10):78-83
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其改制不彻底,与其控股股东先天性就存在关联关系.关联方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于是关联交易监管成为证券监管的重中之重.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是关联交易监管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我国2001~2003年度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质量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取得了一定的初步证据,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关联交易监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时代科技(000611)在现任大股东浙江众禾投资有限公司进入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关联方交易和资产重组,其均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的"恶意"掏空行为,系前后控股股东的利益共谋并体现出小股东控制的股权结构下民营资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等一系列特点。为抑制此类行为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制度环境、监管体制和声誉机制入手,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关联交易的存在,导致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行为越发普遍且情况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从而引起股东、债权人、其他利益相关者和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文章从关联交易和利润操纵的定义入手,解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润操纵的主要特征、手法、后果及影响,并针对一些经济后果提出相应的防止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脱胎于国有企业,是在国有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后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而成的,因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以承载不良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为主的控股股东,这种关系滋生了控股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主要体现在资金占用、关联购销、关联担保等且代理行为比较单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及隐蔽化。如何识别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以及如何测度控股股东代理行为带来的风险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敏  赵学强 《价值工程》2004,23(9):108-1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管理当局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过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须从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入手,对其惯用的手法和防治的对策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  相似文献   

17.
党宏欣 《财会通讯》2022,(3):61-64,78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增强,其掏空行为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本文解释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掏空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机制,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及财务困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范股权质押风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向凯 《价值工程》2004,23(7):78-83
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其改制不彻底,与其控股股东先天性就存在关联关系。关联方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于是关联交易监管成为证券监管的重中之重。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是关联交易监管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我国2001~2003年度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质量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取得了一定的初步证据,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关联交易监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是基于其停市、复市的需要,上市公司成功造假的桥梁是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资产转让重组等方式的慷慨相助,控股股东之所以热情相助的动机是上市公司已成为控股股东的提款机。本文认为,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即优化股权构成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另一方面是加强公司外部治理,改变监管部门工作重点为规范上市公司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推广建账监管制度,加大执法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隋敏  赵学强 《价值工程》2004,23(6):108-1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管理当局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过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须从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入手,对其惯用的手法和防治的对策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