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着力点。从微观企业的投资总量入手,使用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DID模型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层面行政垄断会通过推动企业投资而拉动本地经济增长,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将相对抑制高行政垄断地区的企业投资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相对抑制作用在过度投资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率越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化进程越低、利润越高、收入越稳定、政府补贴越多、融资约束越低、银行借款越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这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高行政垄断地区企业投资的相对抑制作用在主体越受庇护、市场机制越完善、内外源融资来源越多的情况下呈现了更为显著的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通过抑制行政垄断的庇护渠道而影响企业投资的。 相似文献
2.
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作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规制行政垄断的重大制度安排,《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助于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破除妨碍要素和资源自由流动的障碍,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该制度实施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行政垄断行业内企业的创新水平,且更多表现为实质性创新水平的提升。渠道检验表明,该制度主要通过政府补贴、信贷配给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较严重的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和非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产业政策会削弱《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创新促进作用。文章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提供了评价依据,而且对于深化垄断行业规制改革、推动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规制行政垄断,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从限制行政垄断型的竞争政策角度出发,分析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论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结果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十分显著。机制分析显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提升行业竞争水平、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间信贷资源误配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并且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民营大企业和受中低补贴程度的企业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一定程度上能够弱化行政垄断的所有制歧视和提高补贴政策的中性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创新效率增进效应显著,但创新资源配置效应整体不明显,分行业检验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产业集中度高、分工联系紧密和创新力较强行业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显著。本文对我国统筹竞争政策与创新政策、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改进企业创新激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减税降负是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当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不仅具有额外的税收优惠效应,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企业产能过剩.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进而抑制企业产能过剩.此外,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产权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本文不仅有助于揭示税收优惠影响制造业企业产能过剩的机理与路径,明晰税收优惠产生作用的微观机理,而且对有效提升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宪法"。作为竞争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反垄断法》可以矫正市场失灵,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竞争环境的改善将会进一步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抑制非理性投资。基于2004—2017年的数据,本文发现《反垄断法》的实施降低了各地区的行政垄断程度;同时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和投资规模,尤其是低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垄断法》还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了产业同质化水平。研究表明,竞争政策通过改善竞争环境,矫正市场机制也可以实现"去产能"。本研究检验了《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立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还丰富了如何解决制度性产能过剩的研究,从微观企业的角度为我国有效治理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机理是通过优化要素市场资源配置,使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产业在充分竞争中激发活力,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运转,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达成这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负面清单制度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明确区分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增加市场准入制度的开放性、公平性、透明度。文章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为外生事件,探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如何从供给侧去产能。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受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影响的企业,受影响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显著更低,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有助于降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而缓解生产要素错配、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竞争程度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去产能效应具有中介效应,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通过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而降低企业产能过剩;另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治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产能过剩程度较高、污染行业和规模较大的组,说明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对有这些特征的企业具有去产能效果。文章从供给侧去产能角度探讨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丰富了关于供给侧改革去... 相似文献
7.
行政垄断在我国根深蒂固,虽然新实施的《反垄断法》将其纳入规制范围,可是关于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第一案审判过程却不容乐观.使学界的视角不得不转移到行政垄断的执法权问题上。本文以反垄断法第一案为切入点.浅析了我国行政垄断的执法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中国实现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区域间贸易视角,考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发展,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措施;究其作用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通过降低地区市场分割、改善地区资源错配程度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发展;在出口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区域间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验证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效果,对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济国有化与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新中国的经济国有化和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垄断与国有经济存在很强的共生关系。当今中国的行政垄断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存在的社会正式规则,它与国有经济、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共存,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上游市场垄断、下游市场竞争”的非对称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产业链整体效率和创新水平的提升。随着竞争政策的深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助于规制地方政策制定行为,降低行业进入壁垒、维护市场主体平等,将深刻改变非对称竞争格局。本文基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对上下游制度性壁垒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非对称竞争格局改变对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通过削弱上游制度性优势来改善非对称竞争格局,并促使上游企业增加相对创新产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既规制了制度性行业壁垒带来的“隐性补贴”,削弱了上游企业的市场势力和纵向加价能力;同时也削减了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和信贷倾斜等“显性补贴”,增加企业成本并减弱了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共同促使上游企业转向创新发展。本文为竞争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提供了纵向视角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行政垄断形成根源与运行机制的理论假说——基于制度需求供给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行政垄断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社会福利的损失、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地方保护和区域市场分割等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学理论界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已形成部分文献,但是都没有从制度形成根源与机制角度上阐明行政垄断现象的实质,更缺少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本文在分析界定行政垄断定义以及性质的基础上,将行政垄断定义为一种中国转轨政治经济体制下的特定的制度安排,提出从制度需求和供给角度来理解行政垄断现象,并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提出了行政垄断制度形成根源与机制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2.
13.
石油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开采业是石油行业中的基础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中关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综合国力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争和行政权力所带来的地下经济收益,都会导致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出现。地区性行政垄断变量因而会受到GDP、地方财税水平等政绩指标和企业经济指标的影响,并在OLS回归估计中表现出内生性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以工具变量法对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区域经济绩效及其内生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损害了4个方面的区域经济绩效——生产效率、资本配置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由于地区性行政垄断这种地方官员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内生于经济系统,以往常用的OLS估计可能会低估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原油开采业是行政垄断而不是自然垄断,而行政垄断下原油开采业的市场绩效表明了其危害性.通过对我国原油开采业1998年的隐性放松规制进行界定,建立计量模型对这次放松规制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实了放松规制有利于我国原油开采业产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有关行业性行政垄断制度根源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利益集团理论框架内,忽视了对政府本质和行为的深层次分析。本文提出理性政府假设,并基于理性政府的汲税约束视角,构建政府税收约束函数和政府效用函数的相应模型,对行政垄断的制度根源进行新的探讨。研究表明,理性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经济和行政两种汲税手段可相机抉择使用;政府税收的最优点会偏离经济效率的最优点,政府通过突破税收约束的途径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导致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在既定税收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制度组合,使政府税收最大化点向经济效率最大化点移动,是政府效用提高的另一途径,该途径的实现依赖于政府转型——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19.
2018年起正式实施的环保税政策是我国环境税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探究环保税改革的实施效果,以2015—2019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排污费改税带来的经济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环保税征收通过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和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两条路径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企业层面切入研究,丰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为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环境规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