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山东省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山东省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长率。结果表明,1998—2011年间山东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3.3%。山东制造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技术进步的提高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艳萍  谢鹏 《技术经济》2011,30(3):46-50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指数;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上海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上海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制造业企业没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上海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国有产权比重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相对效率评价方法,首先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与技术效率指数,对技术效率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结论认为,我国制造业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达到技术与规模同时有效,但随时间推移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增长态势;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而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必将成为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1—2015年中韩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和比较中韩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着重考察附加环境约束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内,中国制造业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附加环境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韩国;中韩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区别在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韩国则主要归因于效率变化。进行环境修正后,韩国制造业各子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有升有降,而中国制造业各子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多数得到改善。同时,中国的不少制造业部门被识别为技术创新行业,表明环境规制对这些行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艳萍 《技术经济》2010,29(2):54-5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的作用显著,且产业集聚的作用大于企业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
为探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缘由,文章基于山西省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山西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测算,并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1—2008年期间,山西省制造业总体及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增长趋势,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甚至会"拖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7.
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0-2012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个非径向非角度的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了拓展,使其能兼顾投入过量松弛和投入不足松弛.通过该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析了中国20002012年环境约束下30个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对其收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低,增长粗放的特点依然非常明显;工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各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扩大了;如果忽视环境约束,会导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高估;人均收入水平、资本积累、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用船舶工业宏观数据和资源环境约束等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L指数测算了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通过面板模型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对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发现从长远来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收敛特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推动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整体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较高的技术水平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阻碍了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环境规制对船舶工业绿色全要素的增长已经带来"补偿效应"从而提高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考察船舶工业绿色竞争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1)
文章以山西省制造业29个行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和测算了山西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表明:山西省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水平低,导致技术效率负增长,即使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会因技术效率的负增长而减缓;各行业间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导致了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本研究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山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FDI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2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行业间和行业内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行业内直接溢出能有效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行业内间接溢出则会挤占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的增长;行业间后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且明显地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行业间前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但微弱地抑制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对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1991-2016年的分别在考虑和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测度结果忽略了一国发展所造成的污染损失,导致技术效率与生产率被高估;中国的技术效率在考虑环境因素后显著下降,总效率排名从样本中的第16位下降至第40位。时间趋势上,中国的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且近年来有逐渐趋同的态势;动态视角上,不考虑环境约束时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考虑环境因素后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转变为下降趋势,这其中,技术进步的下降是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 :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ore specifically, we analyse the impact of SO2 reduction in the eighties (1980–1992) on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r a set of 12 OECD countries. Our timeframe roughly corresponds to the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Sulphur Protocol signed in 1985. First, we estimate an output based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using distance functions derived from successive 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rontiers. This index is decomposed in two components namely technical and efficiency change. Second, we regress the change in productivity and its two components on a set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cluding annual variations in SO2 emis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ductions in SO2 do not seem to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decomposition into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y changes suggests that two countervailing effects may explain this result. On one hand, SO2 cutbacks adversely affect efficiency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stimulate technical change .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考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超效率SBM模型,采用全局参比的Globe-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中国283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3.5%、1.2%和2.3%的速度增长,GTFP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作为"绿色软技术"的技术效率贡献相对不足;(2)三大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幅东部>中部>西部,技术进步差异是GTFP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环境政策在城市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3)超大及特大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领先优势,且研究期内不同层级城市GTFP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已有文献在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这种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由于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反映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真实绩效,甚至会误导政策建议。文章将环境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体系,运用基于DDF的M almquist-L 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2004-2013年服务业分行业 T FP进行再估算,并结合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服务业环境友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情形下服务业 T FP增长的主导因素都在于技术进步,忽视环境因素不仅高估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而且高估了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环境约束下服务业 T FP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服务业 FDI并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适当的环境规制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研发资本、禀赋结构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对服务业环境 T FP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一博  宛晶 《当代经济科学》2012,(4):103-108,128
本文选取5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07-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测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以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后是否是通过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性增长。研究结论是,50家样本公司在2007-2011年间呈现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增长(-6.2%)。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6.9%,纯技术效率改进的贡献为2.2%,规模效率改进的贡献为-1.5%。各年度样本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对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展开的,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理论上看,总需求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技术选择、规模经济效益和要素的使用效率等途径引起生产率的变化,国际贸易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技术溢出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然后,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在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就总需求和国际贸易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进口显著地促进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杨桂元  王莉莉 《技术经济》2008,27(1):110-115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4—2020年中国11大军工集团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LP方法计算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但低于高技术产业增速,说明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进步速率还不够高;各细分军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工业和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其它军工行业高。收敛性分析表明,国防工业中,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对较高企业具有追赶效应。建议军工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促进军工行业协调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  相似文献   

19.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of the five ASEAN founding members is estimated by decompos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to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us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with individual‐specific temporal patter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for the period of 1981–2003, the present paper identifies the unique temporal pattern of productivity changes in each countr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herent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over the study period, growth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was largely driven by bo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put accumulation, whereas growth in Thailand was induced by an improvement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hrough input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